【历史文化】抗战时期的成都邮政业
抗战时期的成都邮政业
抗日战争时期,成都邮政通信是由西川邮政管理局统一负责组织的。这个局成立于1923年4月,管理川西、川南地区和原西康省各地的邮政通信机构。局内设立本地业务股,专管成都地区的邮政通信工作。
成都第一个邮局创建于1901年。在建立正式邮局之前,官方文书是由驿站传递,民间通信是由民信局承担。从第一个成都邮局局长英国人纽满开始,到1937年连续经历了16任局长都是外国人,他们掌握了西川邮政管理局大权前后达37年之久。西川邮政管理局设在暑袜街,群众称它为“邮政总局”。成都第一个邮局的局址设在这里。
大清邮局
1932年7月6日下半夜遭受火灾,局房全部被焚,当时暂迁至湖广馆街(今东风路)和走马街临时局房办公。随后由邮政总局自重庆派来加拿大建筑师叶容清负责施工,在原址重建西川邮政管理局新楼。这座新局房包括原兴隆街的海会寺庙宇,相国祠和几家公馆的原址,修建面积共2910平方米,全部建筑为砖木结构,所用红瓦、砖墙基石和门窗地板等所需的大批珍贵楠木,都是从外省运来成都的。这是当时成都罕见的一大建筑工程。暑袜街的邮政局从成都正式建立邮政机构起,成都地区邮政的指挥中心始终设在这里。
暑袜街邮局旧影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少地区邮政局所关闭,邮路中断,经营业务范围缩小,业务量普遍下降。但成都地区邮政通信的情况则恰恰相反。由于国民党政府以重庆为战时陪都,四川成了抗日战争大后方,敌占区的机关、学校大量内迁,大批流亡人员迁入,成都市的人口直线上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地区的邮政通信开始出现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在经办业务种类方面,抗战期间邮局经办的业务种类逐步增多,属于邮局独家经营的有收寄、信函、明信片、平快、挂号及快递挂号邮件,属于邮局兼营业务有收寄新闻纸、印刷物、包裹和小件包裹等。同时,还接受有关部门的委托办理代收所得税、代购书籍、代订刊物等。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和需要,还增办了一些直接为前线服务的业务。一是办理抗战军人免费汇票,使前方士兵能够及时汇款赡家。二是出售军邮邮票,专门售给前方士兵使用,所付邮资相当于普通邮资的十分之一。三是代办抚恤款,使卫国捐躯的烈士遗族,能在当地领取恤金等,可见战时邮局经办的业务是比较繁杂的。
在邮局办理业务的人们
关于投递工作。全市设有信筒28个,每天收5次,星期日及放假日收2次。战时市内投递工作的组织是按支局划分投递区域的。如1939年全市有10个支局,共划分为11个投递区。市区内的投递频次每天投送4次,星期日及放假日投送2次。投送邮件除送快递信件由自行车班投送外,其余都是步班投送。“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时的人们渴望收到远方亲人的来信,对投递员怀有特殊的情感,称誉他们为“绿衣使者”。
邮差
邮局职工的待遇和其他一些行业相比,一般说来要好一些,但战时的生活也是比较清苦的,那时,既没有职工宿舍,也没有职工食堂,物价飞涨,空袭频繁,生活很不安定,工作条件也差,市内经常停电,邮件封发有严格的时限规定,许多人不得不在微弱的烛光下分拣,抄登信件。特别是长年坚持在野外和室外的“邮差”和“信差”,为了准班准点的投送邮件,不避寒暑,风里来,雨里去,更是艰苦备尝。
如今的暑袜街邮局
成都从建立第一个邮局到抗日战争开始,经历了30多年时间,成都邮政的领导权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直到1937年才由中国人主持全面工作,结束了外国人统治成都邮政的历史。
从成都第一个邮局建立到全面抗战爆发的30多年时间里,由于四川军阀割据,内战不休,百业凋敝,成都地区邮政的发展是缓慢的。直到1937年后,随着成都战时所处地位的变化,成都的邮政通信开始出现了发展与繁荣的景象。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方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