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刘元兵 ‖ 云合镇的由来

作者:刘元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1-22 17:50:10 浏览次数: 【字体:

云合镇的由来

刘元兵

金堂县云合镇,地处金堂、简阳、乐至三(市)县交界处,有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出口,距成都第二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38公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云合镇,宛如镶嵌在资水河畔的一颗明珠。

云合镇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为何叫做云合镇呢?笔者通过查阅县志档案,走访云合镇文化名人,探望耄耋之年的长者,得知了云合的由来。

云合镇地处成都之东,与乐至相邻、与简阳接壤,是川中进入成都的要冲。悠悠的资水河从中江县一路悠然流入云合镇,到此,河床变得宽阔,河水悠悠,碧波荡漾,一路经简阳汇入沱江。据老人们说,从云合镇到沱江入口水深面阔的水面上,曾经是中小船只的理想航道,从省内外运往成都府的物资从这里上岸,由挑夫马帮搬运至成都。而云合镇丰富的物产,特别是当年生产的井盐,由此下船运往川南及远方。

资水河(图片来源:印象金堂)

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广地区、江西和福建入川的百姓,经简阳和金堂土桥镇进入云合。各路客商都云聚在这个金堂东南部唯一的码头,或客居、或经商,不愿再往成都府赶的人,见此地风水好,便定居于此,在如今云合镇上游的新桥湾形成了集市。后来在下游的开阔地带新修一座桥,集市下迁,市场日显繁华之象,当地乡民顺口就称它新桥场。久而久之,新桥场云聚的人多了起来,他们颠沛流离,一路打拼,日子安顿下来后便有了强烈的思乡情结。于是在小小的云合镇,建起了江西馆、关圣宫、南华宫、牛王庙等供各路族人聚会、祭祀的会馆。如今,镇上依然留有这些会馆旧址,现在的云合中学就是江西馆的旧址。有的会馆日久破败,片瓦无存,便成了地名。

云合镇(图片来源:网易号金堂零距离)

据民国《金堂县续志·物产》记载:“治东通海井,距白塔寺里余,有地名‘盐地’。明洪武暨嘉靖中,通海井盐课司,大使、副使其姓名、职司均详载旧志。则通海井之为昔日大盐场,却有可证已。”

如今的云合镇白塔村就是通海井。“通海井明代以前即为大盐场,采之断碑残碣,均称明于其处设盐课司衙署。今有地名‘衙湾’,即衙署故址。其井系石砌成,每石一圈,厚约四尺,径约三四尺,愈下,井愈宽大,即就外面观之,与简井、贡井之类以筒汲水者迥异。相传逆献(张献忠,著者)乱蜀后,人民稀少,其井始湮塞。又通海井纵横二十里内,古井遗迹可证者,凡百三十余处。利弃于地,几及三百年矣。”“衙湾”这个地名,现在仍是当地老百姓对白塔村十六组的称谓。

通海井盛产的井盐,除了供应本地人外,大量井盐需要外运。北经又新、竹篙运往金堂及成都,南经挑夫十几里的辛劳搬运,到达云合场。井盐在回龙码头堆积如山,供各路客商谈价、购买,最后经资水河船运至川中地区。小小的云合场,商家云集,商贸繁荣,茶馆酒店客满为患,白昼商贸繁忙,夜里灯红酒绿。场镇上的名流和商贾都云集在回龙码头边的一个云水茶馆,既谈生意,又谈国是,天南海北,各领风骚。

大舞台上的川剧座唱,更让有头有面人的人出尽风头。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最早入川的肖氏长者和胡氏长者邀约商贾名流喝茶聊天。茶客们手捧盖碗茶,悠闲品茗,有的闭目养神,有的高谈阔论。突然,肖氏长者说:“各位客官,现在这里云聚了这么多的客商,新桥场这个名字不能够完全表现这里的景象,大家出出主意,给这里取个名字如何?”此话一出,很多人都面面相觑,难以作答。

大家正在冥思苦想时,茶馆走来一位书生模样的人,他背着褡裢子,手里还拿着一本破旧的书。“老板,来碗茶!”店小二紧忙迎上去,“客官,请坐,马上泡茶!”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这位书生身上。有人说:“我们虽然是商人,也是这里的名流,但是文化都不高,要不叫书生取个名字,如何?”大家欣然赞同。书生也不客气,一个叩手礼后,慢悠悠地说到:“这个地方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又有这么多的外来人口聚在这里,和谐相处,一起发财。我读过一本书,书里有句诗,可以表达此意。”这时,书生卖起了关子,端起盖碗茶,慢慢品了起来。

云合镇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几位长者着急起来:“客官,请道来,如果你说得对,这里以后就叫你说的名字。”一位很有钱的商人,叫随从给书生奉上一个翘宝银子,书生婉拒。书生翻开书页,说到:“古诗里有句话叫做:龙归沧海云犹合,我看这里商贸繁荣,云聚了这么多客商,大家都非常友善,和睦相处。把这里叫做‘云合’,有云作之合、风调雨顺之意,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大家稍作思考,马上就鼓起掌来。

肖氏长者说:“云合这个名字好,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云聚在这里,大家又非常和谐,睦邻友好,正和此地的景象。以后,我们就叫这里为云合吧!”

云合镇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中午了,大家一起来到聚仙楼,举杯畅饮,以示庆贺。

资水悠悠东流去,岁月沧桑云犹合。笔者查阅1994年版金堂县志,记载有“龙归沧海云犹合”的诗句,究竟这句诗出自哪个诗人,哪个年代,无法考证,也许是哪位书生自创的吧!但汉代扬雄《解嘲》中也有云合的说法“天下之士,雷动云合”,从此云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简介

刘元兵,笔名贤者无忧,《金堂作协报》执行主编,《三江文艺》《江山文学》编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成都市历史学会理事,金堂县作家协会秘书长。

作品散见《人民邮电报》《华西都市报》《四川工人日报》《晚霞报》《成都日报》《安庆晚报》《新金堂报》《新青白江报》《今日蒲江报》《四川散文》《晚霞杂志》《三江文艺》《凤凰湖》《金堂文联》等报刊,以及中国作家网、中国散文网、江山文学网、盛京文学网、网易博客等网络媒体。代表作主要有《父亲的鸡公车》《母亲与布鞋》《母亲的核桃花生奶》《母亲的眼泪》《摇把子电话的情怀》《老井》《故乡的红豆》《母亲叫我“半灌水”》等。

主编《梦开始的地方》《广兴记忆》,合作编辑《晨曦与篝火》《金堂地名故事》等书。著有散文集《邮仔乡愁》一书(该书曾入选四川省第九届文学奖参评书目)。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元兵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