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十三五”的四川答卷③:以“文”化人 润“物”无声

来源: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发布时间:2020-12-01 19:06:17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11月底,寒潮中的文化活动热度未减——

在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成为今年全球唯一一个如期举办的国际戏剧节;在成都,“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等特色大展给观众带来丰盛文化大餐;在广汉,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发掘如火如荼……

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场景,构成了四川生动丰富的文化景致。

11月7日,2020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幕,《听见索玛》首演。

9月29日,成都博物馆“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展览开幕。

五年来,四川坚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固本培元,坚持在治蜀兴川中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创新发展,坚持开展文化惠民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文化强省,巴蜀大地步履铿锵。

坚定文化自信

根植传统汲取精神力量

规划明路

2017年1月,《四川省“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壮阔实践在巴蜀大地生动开展。

传承创新

2017年初,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启动,至今已发布两批共20位历史名人,并通过开展一系文化传习活动,让历史名人深入人心、活在当下。

眉山三苏祠

三星堆遗址以出土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青铜器物群,被誉为上个世纪中国在国际影响最大的考古新发现之一。几天后,它将登上央视《国家宝藏》第三季。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

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去年成功入选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依托四川丰厚的革命文物资源高标准建设的长征文化公园正顺利推进;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前不久跻身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

都江堰放水节

文化浸润

“名人大讲堂”开讲两年以来,线上线下观看总量达到1500万人次。浣花溪畔杜甫千诗碑,成为成都又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慕名而来的八方游客。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丰富着当代四川人的精神世界。

10月26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做客“名人大讲堂”,盘点张栻和朱熹的友谊往事。

24字四川人文精神

开放包容、崇德尚实,吃苦耐劳、敢为人先,达观友善、巴适安逸”,去年举行的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24字四川人文精神,发掘提炼巴蜀文化深厚的历史人文;而在两个月前的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安逸”已被一致认为是四川最具魅力的文化特质和核心文化吸引力。

9月25日,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第七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在乐山开幕。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四川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正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魅力。

激荡文化活力

事业产业双双勇攀高峰

担使命

省委、省政府早就意识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新时代四川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2016年以来,省委先后印发《中共四川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年)》等方案,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促产业发展

添活力

我省既团结引领全省广大文艺组织和文艺工作者,抓住组织化创作生产的“牛鼻子”,又实行项目化、市场化双轮驱动,推动实施振兴四川影视、振兴四川出版等重大工程,牵引四川文艺工作从高原迈向高峰。同时,从“办文化”到“管文化”,文化主体的活力进一步激发。

舞剧《努力餐》荣获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

出精品

一个月前,成都舞剧《努力餐》获国内舞蹈界最高奖“荷花奖”。截至目前,四川22人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川剧《草鞋县令》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

川剧《草鞋县令》

四川影视公司参与主创或出品的《我和我的祖国》《十八洞村》《中国机长》《攀登者》等电影,主动扛起“主旋律”大旗,赢得不少观众点赞。

以川航3U8633航班万米高空成功迫降为原型的电影《中国机长》

强产业

近年,全省音乐产业形成“1+4+N”发展格局。2020年,四川前三季度音乐产业总产值达578.75亿元,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名第三。

第26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深圳交响乐团联袂成都交响乐团奏响大型交响套曲 《我的祖国》。

动漫游戏继续领跑西部。3D动漫、游戏、影视、电竞等数字产业去年增速翻倍,成都成为“全国动漫游戏第四城”,一批四川造动漫、电竞、手游等文创产品风靡全国。

11月22日,国内首条汉服特色文化街——文殊坊汉服特色街的规划亮相。

出版产业也有好消息。数据显示,2018年,我省新闻出版总体经济规模综合排名全国第九,增速全国排名第二。

百花齐放满园春,四川文化发展正逢时。

提升文化魅力

对内惠民对外彰显风采

丰富多彩

夜幕下的四川省图书馆,灯火通明;一旁的成都博物馆,即使夜间7点过仍能打卡观展……日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川省图书馆

力补短板

公共文化服务,欠账最多的是农村。5年来,四川奋力补短板。截至今年6月底,21个市州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有56万个。

精准供给

为了增强群众获得感,四川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从“大水漫灌”的供给方式,转为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和不同群体实际需求的精准供给。

丹棱县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

眉山市丹棱县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文化活动;宜宾市珙县积极推进农民文化理事会机制建设,需求群众提、主意群众出、方案大家定、活动共同搞,当地群众由衷点赞。

创新供给

2016年底举行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吸引108万人次观展,“丝路展以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宏扬和发展的角度,创新出全新的文化产品,创造、培养、引导了新的文化需求,并创造了一种新的博物馆生活方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明泉高度称赞。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

针对职场及旅游群体文化需求,我省在全国率先把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的错时、延时开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延时开放成为全国公共文化精准化服务的标志性项目。

走向世界

几天前,“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特展走进上海大学博物馆,造型神秘的青铜器等文物一展古蜀文明的璀璨。

10月30日,“四川造”民族题材电影《随风飘散》在2020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单元中进行全球首映,四川故事打动现场观众。

因为自信,四川文化不断走出盆地、走向世界。自贡彩灯连年到欧美及东南亚地区办展,为自贡赢得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称号;四川非遗去年走进巴西、土耳其,展示四川魅力……

自贡彩灯在进博会舞台上大放异彩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四川将继续发扬奋斗精神,以文化人,凝聚起治蜀兴川的磅礴伟力。

云游四川非遗 | 蜀风遗韵

来源: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