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晏满玲 ‖ 平分花气尊中酒 细列芸签架上书——简论馆藏张问陶书画与其咏《泸州》组诗

作者:晏满玲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04 15:38:10 浏览次数: 【字体:

平分花气尊中酒 细列芸签架上书

——简论馆藏张问陶书画与其咏《泸州》组诗

晏满玲

清代乾嘉之世,诗歌虽有较大发展,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始终未能跳出唐诗宋词的格局,缺乏创新,直到性灵派诗歌的出现,才摆脱了形式主义的框框,让诗歌走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是诗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一次解放。性灵派诗歌的特点较之古诗少了典故的堆砌,在意境上更加清新,更加有情趣,语言上更通俗,是对诗歌创作的一大贡献,使得清代性灵派诗人以自己的作品实现他们的主张,引领清诗一代潮流。

清代性灵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有袁枚、赵翼、张问陶,他们3人共同支撑起乾嘉时期队伍庞大的性灵派,为诗歌创作回归真情、步入个性开放的健康轨道、扫除模拟复古的风气、发扬开辟新径的创造精神,作出了卓越贡献。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四川蓬溪人,乾隆时中进士,授检讨,曾分校顺天乡试,官御史,吏部郎中,山东莱州知府。以疾告退,侨居病逝于吴门(今苏州)。

张问陶诗书画三绝。作为性灵派诗的代表之一,张问陶以诗歌创作颇丰名世,著有《船山诗草》二十六卷及《船山诗草补遗》一卷,达三千余首,现存世两千余首,有青莲再世之说。其书法险峻丰腴,雄浑奇丽,仪态万千,深为人们喜爱,曾被乾隆帝遴选为“养心殿”书屏。其绘画重写生,风格高雅,不落俗套,与徐青藤相似,不经意间充满天趣,他最善于画马、鹰、猴等,所画之物充满了灵性。

张问陶存世的书画作品不多,而泸州博物馆却藏有张问陶作品3件:

第一件,张问陶书周紫芝行书联,纸本,行书,国家三级文物。

上联:“袖手寻诗红烛里”,下联:“卷簾听雨绿阴中”。上联右上题款行书“雪高大兄”,下联左中落款行书“船山张问陶”。下联款后钤印“张问陶印”“船山”。

全联工整秀雅,上联中首字“袖”字墨色淋漓,运笔稳重;“寻”字笔画流畅,线条细而有力,给人以轻重起伏之感。下联“听”字笔法圆润,气势连贯;“中”字虚实变幻自然,少了对联工整格局下的呆滞之气,整体更为灵动。

张问陶书周紫芝行书联

此联出自宋代文人周紫芝①《三月二十二日春雨终日》中的两句,原诗“此情谁与问天公,幽事全归白发翁。袖手寻诗红烛里,卷帘听雨绿阴中。杯盘眼见樱桃熟,时节心惊柳絮空。谁为羁栖到三月,还家犹及舞雩风。”此诗抒写了感春怀人之情,喟叹时光流逝,在用词上浅淡却情意深浓。周紫芝在南宋尤以诗著名,并得到较多人的追捧,其诗在平淡中充满神韵,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具有婉约清丽之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诗在南宋之初特为杰出,无豫章生硬之弊,亦无江湖末派酸饀之习。”张问陶选择周紫芝诗句为之对联,印证他吸取前辈质朴、婉约诗歌的养分基础上,在诗歌创作上大胆解放与创新,创作了3000余首抒真情、扬个性、倡风雅的诗歌,成为乾嘉时期一代诗宗。

第二件,张问陶行书联,纸本,行书,国家三级文物。

上联:“平分花气尊中酒”,下联:“细列芸芊架上书”。下联左侧落款行书“船山张问陶”,款后钤“张问陶印”“船山”;上联右下端左下端钤“泸州市图书馆珍藏”。

该联字体险劲放野,潇洒飘逸,雄健浑厚,笔势飞动,结构富于变化,颇有米芾遗风。此联应为张问陶自撰,在他的《论诗十二绝》中主张“好诗不过近人情”,他本身亦是个有情人,他抒写“私情”的性灵诗中,充满了伉丽情、手足情、朋友情等人伦情怀,在该联中也可见他的真性情。上联“平分花气尊中酒”,就那么一尊酒,也要与亲人抑或友人共饮;下联“细列芸芊②架上书”,将自己的爱好与行为彰显示人,真实表现读书人于书的珍惜。

张问陶行书联

第三件,张问陶猴图立轴,纸本,墨色,国家三级文物。

画面绘老树曲枝,扭曲的枝干上一老一少两猴靠背而坐。老猴眼微眯,面部紧锁,似在深思,一只手不自主掻弄头部;小猴扭头瞪着无奈的双眼,观察老猴。两猴以墨写意,浓淡渲染,笔法简练,猴眼传神,神态逼真活现。画面左侧落款行书“船山张问陶”。款后钤“船山”“张问陶印”。张问陶因面形如猴,故自号蜀山老猿,而他也擅长画猿,他绘猿以墨气胜,不经意处,皆有天然。清代四川,画猿名家首推遂宁张问陶,他画的“墨猴”,乡人称之为“仙画”。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评价:“船山先生善画猿,世皆知之矣”。

张问陶猴图立轴

张问陶力主“性灵说”,主张性灵情趣,抒发个人性情,反对因袭,反对规唐模宋。他的性灵主张不仅反映在他的诗中,也贯穿在他的书画里,使其诗书画都闪耀“性灵说”的光芒。他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书法,他以书法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做到了以诗文渗入到笔墨、以笔墨营造出形制、以形制彰显着意境、以意境砥砺成品格,反过来也很好地彰显出其书法艺术风格的鲜明个性与独特魅力之所在。

综观其书法,在明清时代‘馆阁体’僵化刻板书写样式风靡书坛的情况下,张问陶能独具慧眼、师古而不泥于古,在继承传统书写技法的基础上自辟蹊径,冲破了僵化刻板的牢笼,有着较为独特的个人艺术特色。

张问陶的画重写生,不经意处皆有天趣,“山水虽非专门,而秀逸之趣。能脱尽时习。花鸟、人物悉数随笔为之,所画梅花,挺崛洒脱,耐人寻味,一枝一花,均出刚烈之气,把客观物象与充沛的感情熔铸于艺术形象中。”③在清代,四川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家无船山字,枉为读书人;家无船山画,不算书香门”。

在张问陶的诗句里有“北马南船笑此身”“楚水燕山又锦城”。他“一生为了生计和婚宦,足迹遍天涯,由山东而江汉,至湖南而北京,又沿运河南下,道长江而归四川”④。据《张问陶年谱》⑤载:乾隆五十七年二十九岁的张问陶“十一月二十八日从成都出发,顺岷江、长江至荆州登车,历襄樊、河南、河北,于次年二月抵京,妻女及兄亥白偕行。沿途有纪游诗一百三十余题。”从《船山诗草》⑥集中也可见其畅游川江,一路驻足一路歌的诗句,尤其在泸州游历期间,更是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

张问陶吟咏《泸州》共3首:

其 一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

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

旃檀风过一船香,处处楼台架石梁。

小李将军金碧画,零星摹出古江阳。

其 三

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

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

泸州因水而生,因水而盛。《水经注》载:“江阳县枕带双流,据江(长江)、洛(沱江)会也。”清晚期民国周洵在《蜀海丛谈》中记载:“泸州直隶州知州,系冲、繁、难三字要缺。州境广阔,民物殷阗,盗风亦炽。诚当沱江与岷江合流处,水陆交会,五方杂处,滇黔官运成立后,设总局于此,复为盐运之中心,政务异常纷繁。城内旧有牌坊,署曰‘川南第一州’。其实,合全蜀直隶厅、州论之,其繁富亦当首屈一指也。”⑦

据目前考古与文献资料记载,泸州酒史最早可追溯东汉,到了宋代发展到一高峰。苏东坡流寓泸州曾吟出“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诗句,他在《浣溪沙·夜饮》中写道:“佳酿飘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间,三杯未尽兴尤酣,夜露清凉搀乐去,青山微薄桂枝寒,凝眸迷恋玉壶间。”

清《阅微堂杂记》记载,元代泸州已出现大曲酒,“揭至元帝泰定年间,泸州始有脱颖而出者,曰郭怀玉是也。十四岁学艺,四十八岁则创制酿酒新曲药,名曰甘醇,用以酿之酒,浓香甘冽,味醇可口,优于回味,更辅以技艺上之改造,至此而大曲成焉。”

明代天启年间,“舒聚源”的传人舒承宗总结探索出了从窖藏储酒到“赔糟入窖、固态发酵、酯化老熟、泥窖生香”的一整套大曲酒工艺技术,使浓香型大曲酒的酿造进入“大成”阶段。

及至清代,泸州酿酒也持续兴旺,糟户众多。《泸县志》卷第三记载:清末白烧糟户六百余家,出品运销永宁及黔边各地。

盛世乾隆之时,性灵诗人张问陶游历泸州,以他独有的飘逸豪放、清新雅致、平实自然的诗风,以画家的洞察力,在其《泸州》组诗中描绘了一幅色、香、味俱佳的泸州风物山川图。在他眼里,泸州万般风情:江面滩平山远,江水蔚蓝;江边楼台林立,江岸泊船无数;夜间城上船里灯红酒绿,交相辉映。他饮醇厚甘冽的美酒,更有十指含香美女轻剥酸甜的“给客橙”,一阵风过,满船酒香。他杯不离口畅饮美酒,情不自禁高吟“泸州好”!此番美景、美酒、美女真如小李将军笔下描摹下的古江阳,更是胜过天上人间的江南。

张问陶的组诗《泸州》,描绘了一幅清代中期泸州水陆码头的繁盛景象,也是一首对泸州美酒绝唱之诗。

【参考资料】

周紫芝(1082—1151),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绍兴年进士,官至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等。

芸签,借指书籍。

秦化江《明清四川书画》,《四川文物》1986年第4期。

羊玉祥、张喜全《张问陶的蜀道川江诗》,《攀枝花大学学报》1998年第12期。

何国定《张问陶年谱(初稿)》,《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2期。

张问陶《船山诗草》,中华书局,1986年。

周洵《蜀海丛谈》卷3《府厅州县》,第168页,参见赵永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泸州的历史考察》,《首届川南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63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晏满玲(泸州市博物馆藏品部主任)

供稿: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