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大蜀道:一寨通远古 擂鼓衍文明

作者:无 声 来源:文化远近 发布时间:2020-12-23 15:33:38 浏览次数:642 【字体:

大蜀道:一寨通远古 擂鼓衍文明

无 声

当文明的火焰尚未燎原之时,巍峨的巴岭山脉里便已燃起了炊烟,开辟了农田,有了各色的陶器。那时,晨昏初分,天地一片苍茫,远古的先民手持石斧披荆斩棘,在原始的森林里开辟前行的方向,寻找生存的道路。或许米仓古道在那时便奠了基,之后的先祖们也许扔掉了古朴的石器,但仍旧唱着一脉相承的歌谣拓宽了它、延长了它,使之化作了连通秦蜀的苍苍古道。

擂鼓寨

若是沿着米仓古道一路探古寻幽,定将穿越时空的壁障,与远古的先民们相逢,感触到文明起源之火的温度。在通江县境内有一擂鼓寨,它不仅山灵水秀,还沉淀着悠久的时光、厚重的历史、璀璨的文化。

大约五千年前乃至更早的时候,远古的先祖们跋山涉水,不畏艰难困苦,在浩瀚的神州大地不断迁徙,行至擂鼓寨一带时,见山林繁茂、物资丰盈,再加上擂鼓寨孤峰突起,三面绝壁,利于抵抗来袭的猛兽,而且四周有适宜耕种的土地、充足的水源,便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最终开创了辉煌的“擂鼓寨文化”。

时至今日,远古的擂鼓寨是何面貌,已然无从考证,但仍可通过在这里发掘出来的数以万计的文物一窥其繁盛。或许不仅仅是繁盛,据现代考古发现,擂鼓寨遗址附近不仅分布有梓潼宫、凤凰包、大梁上等新石器时代遗址,而且这些遗址还大都与擂鼓寨遗址同期。由此可见,擂鼓寨或许还是一方遗落史册的文明源头,日后纵横在秦巴山林中的巴人,有可能就是他们的后裔。

跟随先民们的脚步,一路翻山越岭,来到擂鼓寨,走进擂鼓寨文化陈列室,望着难以计数的历史碎片,心中的震惊更是难以抑制。一件件造型精致、光滑黝黑的石器,一片片或大或小、或橙或黑的陶器,宛若天上的星辰坠落人间,它们身上的光芒纵已内敛,但曾经的耀眼与神圣历经数千载仍不可磨灭。那是文明的光、人类最需瞻仰的初始之光。华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也是由此而来。

光阴荏苒,数千载时光倏忽而过,别离了远古的繁华之后,擂鼓寨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寂然无声,不为人知。直至后来,因着米仓古道化作由秦入蜀出兵之要道,擂鼓寨方才再次热闹起来。不过这次擂鼓寨发出的声响不再是古朴的歌谣,而是战争的兵马喧嚣。《通江县志》亦称其“地扼通(江)达(州)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从此沾染了兵戈之气,几度化为战场,就连其“擂鼓”之名,都与沙场征战有关。传说当年张飞夜过巴州,日夺三关,夜劫八寨,曾于此地擂鼓点兵、大败张郃,或因桓侯盛名,或因当年一战太过精彩,这里渐渐被人称作了擂鼓寨。

不过,而今的擂鼓寨早已散去战争的阴云,化作一部活着的史书、一方任人朝圣的祥和之地。它郁郁苍苍、生机盎然,宁静地屹立在群山之中,演绎着璀璨的人文之光,悠然地向来往者诉说着远古的历史。

#参考资料:

①任祥祯主编.四川省通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撰.《通江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08:814页

②李旭升主编.《巴中史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0:3-4页

③赵明皓编著.《擂鼓寨村史》[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

④刘辉光著.《诺永苍茫》[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09:140页

来源:文化远近

文/图:无 声

来源: 文化远近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