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⑦:“三廉修身”惠政蜀都
成都“老市长”赵抃
三台潼川镇,前往成都城到任时,并不像一省的方面主官的新官到任,一路的行色,威风、壮丽、阔绰;仍然只骑一头瘦小的老马,带一个老仆,携一张古琴、一只白鹤与前往。
借道青城山,遇到下雪天,留宿客栈。
客栈的人不知真实身份,多有怠慢、轻侮。
毫不在意。他,只是静静地一个人弹琴。
一琴一鹤,一种境界;为官、为士、为人,皆可楷模。
品格高洁,刚正淡泊。
“琴”“鹤”,古代时代精英高雅不俗的象征。
操琴通乐。琴乐“正音”,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
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看起来“仙风道骨”,称为“一品鸟”,地位仅次于凤凰。代表优雅、高洁、高尚、高雅等,极具品格的性格特征。
生态美学上,代表一种和谐、自然、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状态。
在道教中,鹤是长寿的象征,有“仙鹤”之说。
养鹤抚琴,大隐隐于朝。在官场上滚打,不染一点俗气,保持内心廉洁。
登进士第,被任命为武安军节度推官。
推官,北宋协助长官处理文书、参谋政事的低级职位,职责就像现在的审判员、办事员或书记员。判官,帮助所属部门长官把握工作大方向,推官,在下属具体部门做具体工作。
“元丰改制”后,才定为从八品。
一路的最高司法长官,提点刑狱使(提刑官)。官位也才五品。
推官和判官,皆受提刑官管辖。
官场菜鸟。不显山露水,干得风生水起,“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遂以疑谳之,卒免死。一府皆服。”
有人因私刻印章而获罪,“吏皆以为当死”。
初入仕途,并非担负主责的“办事员”,挺身而出,不惜得罪长官,为一位沦为阶下囚的草民请命,最终依法使其免于死罪。超群胆魄与处事态度,卓尔不群,众人瞩目。
与同朝为官的王安石一样。
坚忍不拔的探索和磨炼,治国之术与立身之道契合。
既有务实济世、锐意精进的一面,又有不蓄家财、返璞归真的一面;既有公忠体国的一面,又有关心民瘼的一面;既有铁面无私、刚直不阿、拒贪反腐、有错必纠的一面,又有柔情似水,关心民生疾苦,从实际出发体谅人情的一面;既有公奉朝纲、讲规究矩、依制度办事的死板一面,又有办事灵活、处变不惊、实事必求其是的灵活一面。
标志着中国古代时代精英的人生哲学达到一个新高度。
朝廷对四川官员的选拔,向来重德甚于重才。
北宋,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对四川人的任职有明确限定。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特颁诏令:“西蜀、岭表、荆湖、江浙之人,不得为本道知州、通判、转运使及诸事任。”
四川人不能在本地为官,对州县地方官员的选任也很谨慎。
巴蜀地域的稳定,关系天下安定,看重官员的任免。出任四川州府的官员,临行,皇帝都要亲自诏对、劝戒,授以便宜从事;任满,也要面询巴蜀事宜,亲加慰勉,加以擢用。
转运使,相当于今交通运输与商贸两界职能的综合,有自选七品属员职权。到地方巡视,不仅有任免人事权,还有很大的财权,“钱谷听其移用”。具有高风险的经济监察官员。
正色为官,将阻挡贪官财路,必惹忌恨;同流合污,又必堕落。
第二次入蜀。还是在一年多前。
嘉祐二年(1057年),赵抃知睦州(治所在今浙江省建德市)任满,有江原知县经历,又经朝中谏官历练,调任朝廷财富来源重要地区梓州路任转运使。
写《新定获龟继得梓漕携之赴官》,抒发情怀。
再次入川,带去的却是一只乌龟。乌龟跟仙鹤一样,都是吉瑞灵物。
治城今三台县潼川镇。
北距绵阳58公里,西距德阳82公里,成都153公里,南距重庆300公里。
“夜深露气轻,江月满江城”。
依山傍水,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城郭雄伟,
“川北重镇、剑南名都”。重要交通要道,城内涪江、凯江交汇贯通,下接嘉陵江,沿长江航道外可出川,占尽水路、陆路交通的天时地利,来往船只川流不息,川北最大的码头。
“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
一度有“北有梓州,南有成都”之谓。
宝应元年(762年)七月,杜甫流寓潼川,历20个月,创作了100多首不朽诗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为著名。
杜诗有很多登城楼的诗篇,如《九日登梓州城》《春日梓州登楼二首》《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等,除了抒发自己苦闷的心情外,更多的是对梓州山河、城郭的无尽赞美。
“蜀地远民弱,吏恣为不法”。
清简赴任。赵抃到任后,首先就是访察民情,掌握情况,以对症下药,兴利除弊。
一天傍晚。公务完毕。
他,换上便服上街,来到最热闹的一家茶馆。
一边喝茶品茗,一边留心细听。
在众人议论中了解到,存在着极其严重的请客送礼之风。逢年过节是“共喜”,新官上任就“接风”,归官离任须“饯行”,州县间有喜事要“致贺”,出了倒霉事情还要慰问“压惊”。
官员“公相馈饷”,公款吃喝成风。
长官家里的庆寿、婚嫁、丧葬、营宅、置田,属员都得有所“意思”。
衙门老吏说,官场中请客送礼,家常便饭。官吏通过这种手段,巴结朝中大臣,为日后升迁作铺垫;州官们联络感情,为自己建立关系网;县吏们当作生财之道,敲诈勒索,中饱私囊。
一些州县地处偏远,令一些官员觉得“山高皇帝远”,不但没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没有做到勤政爱民,反而常常以酒食,互相吃请馈赠,甚至在州衙县门旁边,开了许多酒家。
奢靡之风。吏治中,民愤极大的一患。
目无法纪,一些官员在权力上任性。胡作非为者,比比皆是。
而且,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问题七拱八翘。
吏治久废,梓州乃边陲之地,不妨睁只眼、闭只眼。
他,却斩钉截铁地表示:“决不随波逐流,更不同流合污。”
屡上奏章。写《乞绝川路州军送遗节酒》的奏章,上报宋仁宗,如实汇报蜀地因奢靡之风给百姓带来的危害:“多差衙前急脚子驱送递铺兵士,并役使百姓人夫,往来络绎,提挈劳苦,州县骚动,嗟叹之声,不绝道路。”
也向朝廷表明决心:“身帅以俭”。
对症下药。首先从自己做起,清正为人,干净干事。
梓州为官期间,倡导“三廉修身”:廉于自身,从自己做起;廉于职务,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廉于社会,提倡节俭,反对奢靡。
实施“廉政约谈”。
对于下属官员出现腐败苗头,进行劝解谈话。
先把招呼打了,就要开始逗硬。
建立健全制度,禁绝官员以名目繁多的各种馈赠、酒礼。
把过去州衙县门旁边开的酒家,全部关停。
雷厉风行。对顶风作案的官员,绳之以法,严惩不贷。
爱民如子。重视体察民情,巡视所属州县无处不到。
访民疾苦,干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官场“走富不走穷”的“潜规则”。
边远州县的穷城小镇,有的百姓一生没见过朝廷命官,足迹无所不至,父老乡亲大感欣慰,相喜相慰,有所敬佩,“人喜转相告”,奸猾的官吏“莫敢为恶”,不得不“竦服”服从。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450万字,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①:做官要像江水保持清白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