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⑨:以“中和之政”为圭臬
成都“老市长”赵抃
易旭东
9 以“中和之政”为圭臬
脱离京都的是非之地。
熙宁三年(1070年)四月,资政殿学士赵抃罢为杭州知州。
第二次在家乡浙江任职,二度治杭。
“杭故多盗,闻抃性宽,细民益为盗”。
他,为政素来宽厚,宽严相济、雷厉风行,严厉打击为盗者。
告诫年轻人去恶从善,习好行正,一时民风转佳。
杭州境内太平了。
短短半年后,又接到远徙青州的圣旨。
与新知州沈立交割完毕,熙宁四年(1071年)三月,赴青州(今山东青州)任。
青州古城(图片来自网络)
曾巩为越州通判,向以赵抃为政事之师,作《送赵资政》,表达由衷钦佩、期望。
保民追吕尚,分土继逢公。
淄水穆幢碧,牛山驻旆红。
鱼盐方轲集,绮绣万箱丛。
少憩驱千骑,行归冠百工。
“吕尚”,齐太公姜尚,“逢公”,东汉时“天下共闻”的大贤逢萌,“淄水”“牛山”,都是齐鲁的地名。以“追吕尚”“继逢公”为言,寓有以吕尚、逢萌相比之意。
青州濒海,“鱼盐”两句,在言赵抃治理青州,必会给百姓带来富庶,“少憩”两句,预祝赵抃治青州有成、归朝拜相,表达对赵抃的高度尊崇、殷切期盼。
差不多与赵抃到青州任所同时,曾巩已到知齐州任。
两人相知甚深,情好弥笃,经常书信探讨为政之道。
夏天,曾巩到任未久,给赵抃有两篇复文。
《齐州答青州赵资政别纸启》:“某昏愚不肖,蒙处以烦剧,不敢辞难,勉强即事。大惧不能免于悔咎,以为侍御者之辱,乃蒙以政术严简见称。盖治烦不可以不简,不可以不严,而要其所趣则未尝不归于慈恕。此非某之所自得,向者窃窥浙西之治,殆出于此,故心潜之日久矣。……伏惟明公,道德高深而器业闳远,盖明于此说旧矣,固不待末学之言。”
《齐州答青州赵资政别纸启》:“……到郡之初,吏事纷纷,良亦可骇。……久仰吏师,窃其绪馀辄自试。数日以来,颇觉简静。若遂获如此,实鄙劣之幸也。更冀爱怜,时赐教诲。”
两篇复文中,曾巩向赵抃谦恭地讨教,赞颂之辞甚多。赵抃原文已不见诸史料,从曾巩复文中,可窥“浙西之治”的业绩、“治政当威严与宽恕相间,以收驭繁为简之效”的为政思想。
见诸史料,赵抃有《寄酬齐州曾巩学士二首》诗。
太守文章耸缙绅,两湖风月助吟神。
讼庭无事玲斋乐,聊屈承明侍从人。
乐天当日咏东吴,一半勾留是此湖。
历下莫将泉石恋,而今天子用真儒。
两首七绝,高度肯定曾巩文华、治理齐州,特别是大明湖的政绩,清晰表达为政简易、以讼庭无事为乐的执政理念,以及“用真儒”的选人用人路线。
“自乞补外”。十一月底,苏轼到杭州,出任杭州通判,位置重要。
并未贬官,却“孤危可知”。
赵抃离任杭州,由王安石选中的干吏能臣沈立接替,受各方关注。
谨慎行事。沈立、苏轼在实施“变法”过程中,尽量减少流弊。
相处融洽。通判和知州,短暂的磨合后,配合默契。
次年三月,苏轼游览宝成寺,见有赵抃的题诗,灵感突发。
写一诗《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春风小院初来时,壁间惟见使君诗。应问使君何处去,凭花说与春风知。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今年人老矣。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赵抃曾任参知政事(副相),苏轼尊称为“赵倅”(副职)。
“应问使君何处去”,不仅问离开杭州到哪里去,还含对赵抃的怀念。都因执政理念不同,先后被调到杭州。“前度刘郎在千里”,引用唐代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遭贬谪的典故。
个中心曲。与赵抃“同病相怜”。
专家学者历来认为,赵抃属于“保守派”。
还原历史。他,向以“中和之政”为圭臬,属于“变法”的积极参与者、稳健派,与曾公亮、富弼、唐介明显不同。一面,从“民本思想”出发,特别反对“青苗法”;一面,从忠君思想、维护“变法”班子团结出发,不得不居中斡旋,常常受到来自“改革派”与“保守派”两方的攻击,身处“两难”境地,“苦”不堪言。
首先建议宋仁宗改革,实行盐业国家专营。
称王安石是相才,第一个支持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中推出的“保甲法”,与赵抃任睦州知州推行的“保长制”类似。
在成都府路,支持推行“募役法”。
利州路转运使李瑜,将本路役钱“欲定四十万”。
提举常平鲜于侁,“以利路民贫,定二十万,而与瑜议不合。各具奏以闻”。
鲜于侁的主张得到王安石宋的肯定,升任转运副使。李瑜被罢官。
新繁(今新都区新繁镇)主簿、苏轼、苏辙的表弟的程之邵赞成“募役法”,但反对“一刀切”:“此法乃成周均力遗意,当各以一邑之力供一邑之役,岂宜以此邑助他邑哉?”
“役法初行,成都路为最详,之邵力也”。
“奏留之”。赵抃是支持者、赞赏者,奏请留用。
王安石调程之邵入朝廷任三司磨勘官,职掌对考绩后升降不当者的查核,后跟随三司度支副使蹇周辅巡视江、岭盐务,回到朝廷后,就被任命为广东转运判官。
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赵抃在青州任上,诏命“擢大资政、知成都府”。
张先作《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
心膂良臣,帷幄元勋,左右万几。
暂武林分阃,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
易镇梧台,宣条期岁,又西指夷桥千骑移。
珠滩上,喜甘棠翠荫,依旧春晖。
须知。系国安危。料节召、还趋浴凤池。
且代工施化,持钧播泽,置盂天下,此外何思。
素卷书名,赤松游道,飙驭云軿仙可期。
湖山美,有啼猿唳鹤,相望东归。
“都城”“成都”之错讹、颠倒。
《沁园春》格调,宋词的第一首词作。
上阕,称赞赵抃是朝廷信得过的辅助良臣,兢兢业业地处理朝政的功绩元勋。为国事公务繁忙,不辞辛劳奔波后任成都知府,尽心尽力,深得百姓爱戴,就连蜀地珠滩上的甘棠也翠绿如茵,春意盎然,寓意着清正廉明。
下阕,赞叹心系社稷安危,使者持节宣召,再次回到京城辅佐君王,实施教化,恩播天下。期待来日一起读书,犹如驾神车去仙界遨游,湖山秀美,猿啼鹤唳,盼望着知己早日归来。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张先比赵抃大18岁,谈诗论文的忘年交。
时常和苏轼、蔡襄、郑獬、李常、梅尧臣等名家名士等山郊游,吟唱往还。
按照赵抃一向轻车简从、琴鹤相随的作风,没有迎来送往的热闹场面。
曾巩有七律一首《送赵资政》相赠。
镇抚西南众望倾,玉书天上掇持衡。
春风不觉岷山远,和气还从锦水生。
学舍却寻余教在,棠郊应喜旧阴成。
归来促召调炉冶,莫为儿童竹马迎。
“岷山”“锦水”皆蜀中地名;“持衡”指执掌大权。
第四次入蜀,再赴成都。
两次经水路沿长江而上,两次走陆路过蜀道。
仍然“匹马入蜀”,随身只带“一琴一鹤”。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450万字,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前期回顾
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①:做官要像江水保持清白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②:鲜明树起勤政廉政标杆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③:生命最后一次返川离川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④:一琴一鹤自随匹马入蜀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⑤:开启“平民化”教育时代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⑥:“铁面御史”威震海内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⑦:“三廉修身”惠政蜀都易旭东 ‖ 成都“老市长”赵抃⑧:与苏轼成“莫逆之交”方志四川微店 二维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