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都江堰堰名流变考(下)

作者: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2-08 14:48:59 浏览次数: 【字体:

都江堰堰名流变考

(下)

以筑堤的主要设施"楗尾",也即竹笼指代水利工程。"楗"字释义指"堵塞决水口所下的竹木草石"。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楗尾堰,在(导江)县西南(北)二十五里。李冰作之以防江决。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十丈,以石实中,累而雍水。汉成帝时饱子河决,王延世塞之,用此法也,《汉书》所谓“下淇园之竹以为健”

都江堰

在目前所见史籍中,宋代第一次提到都江堰《宋史》记载∶" 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早在唐时,李泰《括地志》中就有记载∶"郫江一名成都江,亦名曰中江,亦曰内江, 西北自新繁县界流来。"

自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较为准确地涵盖了整个工程,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

另外,与都江堰有关的称谓还有以下几种∶

一是侍郎堰。《新唐书·地理志》"导江(县)"条记载∶" 有侍郎堰。其东百丈堰,引江水以溉彭、益田,龙朔中筑。又有小堰,长安初筑。"这里的"堰"指鱼嘴分水工程。"百丈堰"指鱼嘴以东金刚堤下的宝瓶口与飞沙堰分水工程。" 又有小堰"指宝瓶口以下的内江小鱼嘴分水工程。其中的"龙朔中筑"和"长安初筑"应为这两个时期实行过大修。

二是都江。宋代《堤堰志》记载∶"秦昭襄王时,蜀守李冰凿离堆虎头,于江中设象鼻七十余丈。首阔一丈,中阔一十五丈,后一十三丈。指水一十二座, 大小钓鱼护岸一百八十余丈。横潴洪流,故曰'都江'。"三是大堰。欧阳吝《舆地广记》"永康军导江县'有'秦时,蜀守李冰作大堰于江,以溉诸县……"《宋史·河渠志》记载∶"皂江支流迤北曰都江口,置大堰,疏北江为三。"

都江堰

四是金灌口。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引《永康军志》∶ "汉文翁为守,穿澈江水,堰流以灌平陆,春耕之际,需之如金,号曰金灌口也。"这突出宝瓶口引水灌溉的重要作用。

都江堰堰名是水利工程分水和灌溉功能的概括和总结,堰名的变化是水利工程发展变化和人们认识水利的体现。

(全文完)

前期回顾:【方志四川•历史文化】都江堰堰名流变考(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