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春节特辑】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2-13 20:21:58 浏览次数: 【字体:

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我国最早的对联,一般认为是五代时期后蜀主孟昶的“题桃符”。公元964年,孟昶命学士辛寅逊于桃符上题写吉祥诗句,辛题后,孟昶不为中意,遂亲自命笔,题写一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为后蜀之主孟昶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对联。

其中“嘉”同“佳”,并巧妙嵌入“余庆”“长春”两人名。“余庆”是指被任命为成都知府的吕余庆,“长春”则是孟昶的诞节名。孟昶所题这一门联,亦即我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中国最早的春联(蓬州闲士 摄)

又据《宋代楹联辑要》载,孟昶花园中有百花潭,孟昶的兵部尚书王瑶曾为其题下两句:“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此许是最早的园林题景对联了。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普遍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充分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后来,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桃符所肩负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美好心愿的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说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年除夕贴桃符,于是就想推广一下。有一年,在除夕之前颁布了一道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框上,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大家赞赏。

其间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朱元璋在巡视时,为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这副春联是皇上亲笔书写,因此高悬在中堂,每天焚香供奉,喜得朱元璋又给了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综上,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贴春联。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方志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