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高竟涛 ‖ 九世同居——一个家族千年坚守的理想

作者:高竟涛(雅安市西康博物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2-23 20:24:26 浏览次数: 【字体:

九世同居

一个家族千年坚守的理想

高竟涛

东晋陶渊明有感世风日下,礼崩乐坏,遂隐逸五老峰,结庐独居。日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三叠瀑布在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轰鸣里,荡涤山尘,破雾远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里,鱼米广泽的鄱阳湖,波光粼粼,浩浩汤汤,涌入孤帆远影的不尽长江......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转过落红潺潺、清泉流石的十里桃林,两三点雨山前,七八个星天外,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一片田园风光就呈现眼前。蛙鸣蝉声的稻花香里,午后的阳光穿过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白鹿书院斑驳的院门,一队旌旗飘飘的官府仪仗,敲锣打鼓来到村前,江州知府奉太宗诏旨,降表陈氏九世同居,和睦传家,特颁诏赐粟每年二十石,对陈家的传奇家风予以褒扬致纪。官旌仪表绕过社林茅店渐渐远去......自唐僖宗颁诏旌表,70年后,南唐国主感怀陈家的不世壮举,特于村口赐立义门。又过了40年,庐山脚下的陈氏一族再次迎来当朝嘉奖,陈家百余年的家风传奇就此为当世传颂,绵延不绝,铭记后人。

据家谱载,江州陈氏祖先陈崇,崇子兖,兖子昉......九世同居,至陈竞一代,竟致家族繁盛日茂,千口共爨,庐山脚下,鄱阳湖边,陈家上下淡泊名利,长幼有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论家道益艰,始终未尝分户,勤俭持家,以致千人同居同食,蔚为壮观,一时传为佳话!

就在唐僖宗颁诏旌表陈家的300年前,清晨的梁山泊,薄雾蔼蔼,鸡鸣狗吠,山下的张家大院传出阵阵鼓声,郓州寿张张公艺一家老少数百人,秩序井然,鱼贯而出,宽敞明亮的食坊里,又一日的早餐盛会如期展开......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张公艺自幼即有成德之望,始终坚持正德修身,礼让齐家,立家训以告戒子侄,致使张家上下父慈子孝,兄友弟和,夫正妇顺,姑婉媳听,以至于九代同居,合家达九百人之巨,历经北齐、北周、隋、唐四代,99岁高龄驾鹤西去。

北齐东安王,隋开皇邵阳公等都亲自上门慰抚,重表张家。贞观年间,唐太宗特敕吏加旌表。一日,唐高宗旌旗祭泰山,路过郓州时,有感而好奇张公艺张家的百年亲亲和睦,专程登临询问原由。张公艺思辰良久,单书一“忍”字。高宗看后,大为感动,史载“为之流涕,赐以缣帛”。

民间盛传,张家曾养犬百只,与家人鸣鼓而同食一样,众犬倘若缺一只,余皆不食,一时传为美谈。

安史之乱,劫后余生的大唐王朝,昔日太宗盛世的景象早已不再,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盗贼、天灾此起彼伏,中央集权的衰落加剧了地方割据,中国的北方、南方乱作一团,异族兴起,国朝更迭,从中原到四夷,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五老峰下的陈家敬张公艺之美德,始终谨守礼制,严遵家训,公而能忍,九世同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历三朝而得褒奖,实至名归!

数百年后,陈氏一枝朔江而上,辗转迁徙,来到川西,定居在了青衣江支流陇西河边,一片小桥流水,山川秀丽,清幽宁静的上里陈家湾。

现居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陈家湾的陈氏一族,据载始祖为陈兴宗,湖广填四川时,先落户于名山县五花堡陈家坝(今五花村陈家坝),后历数代繁衍迁徙于今雅安上里陈家湾定居。定居始祖名廷汉,后发展成为上里五大家族之一的“陈家谷子”,成为近代雅安地方宗族的代表家族之一。

持中守正、耕读传家的繁衍生息,开枝散叶900余年后,上里陈氏一脉传至陈永晖执掌家业。陈公永晖,字荣龙,曾入太学,是近代陈氏家族最有学问之人。永晖公以商贾为业,持身守正,经营有方。父兄殁后,便归乡执掌家业,晚年的陈永晖铭记父兄重托,为合族兴旺,殚精竭虑,操持一生。陈永晖十分重视对子侄后代的教育,将他们一一送入县学,寄望众子侄都能以先贤为范,成为道德高尚、学业精进之优秀人才。

永晖公治家有“德意滂沱之胸襟“,又能恪守北齐张公艺及先祖陈竞的“忍而能公”的精神,兼具“经文纬武之能”,虽然陈氏“子姓弥众”,合族上下却能够“仁让倍笃”。在永晖公的治理与教化下,陈氏族人皆知“创业之匪易,守成之艰难”,因而于“经费多拮据”时,都能以“勤俭为志”。陈氏族人除了勤俭持家外,秉承“忠孝仁义”之礼,恪守“尊卑有序”之常。合族上下 “和气至祥”,即使偶有睚眦,也在永晖公持中守正的调停下,达致“词讼不入于公庭”,家族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矛盾于是化为无形。

在陈氏历代族长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夙夜为公的辛劳操持下,至永晖公执家之时,陈家“家中约计百有余口”,合族上下秉持“生既不异居死当同穴,祖已择利地孙只和人”的祖训,同食同居,融洽和睦,陈氏一脉自始祖陈廷汉以降,江州祖先开创的“九世同居”之伟业在远隔千里的川西隐隐得以重现。

一日,陈永晖感念祖上的荣耀,深肩传家的重任,呕心沥血,夙夜未眠,将祖上江州陈氏的历史渊薮并家风传承,一气呵成为《宗支録》及《陈氏家训》两篇,完整记载了陈氏家族迁徙、繁衍乃至九代同居的壮观历史。书既成,永晖公即着手准备建坊立碑“以戒后人”。没想到 “未壁而殁”,嘉庆六年仲春朔五日(1801年3月初5),陈永晖胞弟陈永旸,秉承先兄遗志,接过家兄未竟之业,会同侄辈陈亚虞、陈相虞、陈宗虞,筹资延请能工巧匠,刻石行文,精雕细琢,于陈家山祖荫之地立石牌坊一座,镌刻其上,昭示后人。陈家近千年以来相濡以沫,九世同居,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家风世韵得以渐次传颂开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午后的阳光穿过参天古树,将韩氏双节孝牌坊长长的身影印在偌大的红砂石广场上。随着如织的游人,站上高高的石拱桥,远处白马泉的隐隐蹄声随风飘荡,信步绕过水墨上里熙熙攘攘的喧闹,迈上几级青苔石阶,犀牛望月映入眼帘,好一处衔山望水的吉土佳壤。枝丫野草的掩映中,陈家山石牌坊静静地立于山林之中。

牌坊上书“蔚秀名山”四个苍劲大字,坊前立有单斗桅杆一对。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1990年9月3日,此牌坊被雅安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月10日,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山牌坊是古代宗族家庭形态的实物记录和历史见证,其文化的独特性在我国现存牌坊中实为少见。

牌坊为仿木构红砂岩石质屋宇碑楼式建筑,长方形柱础,六柱五间五楼,三重檐庑殿顶。牌坊阴刻的楷书 “钦命四川兵备建南道加五级纪录十次徐□题 嘉庆六年仲春月朔五日立”,道明了牌坊的来历。牌坊浮雕精美,刻工细腻。雕刻内容题材丰富,喜气祥和,寓意悠远。

千百年来,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的“大同世界”,始终都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幻化出的一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从此成为人人向往的人间乐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500年前孔子的谆谆愿景,至今仍然回荡在所有中国人的脑海,“大同”因此成为“仁”的最终归途!

1840年,英军的隆隆炮火打破了沉睡千年的中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静生活。自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章太炎的《五无论》,康有为的《大同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前人对大同理想的追求,前赴后继,生生不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受尽列强蹂躏的旧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悄然诞生,共产主义从此成为无数革命先贤的毕生追求。

1949年10月1日,建于600年前的紫禁城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用他满满的韶山冲乡音,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从此后的土地革命、公私合营......共产党人战天斗地,轰轰烈烈地实践着,探索着大同理想的每一缕曙光。

1978年,古稀之年的邓小平同志用他浓浓的川东口音,坚定而睿智地把百废待兴的中国带上了改革开放的宏伟道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影响最广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大发展,史无前例一一呈现!曾一穷二白的中国创造出多项世界第一;存在了2000多年的古老农业税历史性消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椰林掩映的三沙到冰雪覆盖的天山脚下,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2020,全面小康一个也不少;2049,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一个历史性的演讲,首次向全世界发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

从尧、舜、禹、汤氏族时期的大同部落,张公艺张家矢志不渝的坚持,到陈崇、陈竞......以致陈永晖,陈氏家族千年以来孜孜以求的实践;从周公身体力行的推动,孔、孟的大声呼吁,以及历代文人骚客的幻想擘画,到今天中国共产党人的负重前行,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大同理想,生于斯、长于兹,5000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因此穿透人类历史,照亮世界未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高竟涛(雅安市西康博物馆)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