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古道青山 西龛犹存

作者:无生 来源:文化远近 发布时间:2021-04-05 19:23:31 浏览次数: 【字体:

古道青山西龛犹存

无 生

曾 经,秦岭、大巴山如同一道天堑,绵亘蜿蜒的它划分着南北,使得巴蜀与中原之间的沟通困难无比。但是我们的先祖却从未放弃前行的步伐,他们在山林中日夜摸索、开凿,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终于开辟了一条又一条贯通南北、历史、文化与血脉的蜀道。

从那之后,一匹匹锦缎、一卷卷诗书、一条条政令在其间流淌,使得川蜀不再封闭的同时,也使得荒僻的巴岭山峦间渐渐汇聚了人烟、开创了灿烂的文化。到了有唐一代,随着米仓道地位的上升,来往其间的文臣武将、商贾士绅、僧侣百姓更是不断增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巴州(今之巴中)作为米仓道上的重要节点,其间的繁荣热闹亦是可想而知。这一点,从它那众多规模宏大、精美玲珑的石窟与摩崖造像,便可见一斑。

在巴中市城西约一公里的凤谷山(又名西龛山),有着一座始开于隋、盛凿于唐时的石窟,名曰西龛。它规模宏大,以至于《巴中县志》称其“镌佛大小数千于其中”。直到今天,西龛石窟仍旧留存着92龛、两千余躯造像,分布在佛爷湾、流杯池、龙日寺三处。千年的时光虽然埋没了古道、斑驳了色彩,但是在西龛,一尊又一尊佛陀菩萨像却依旧肃穆庄严,它们姿态万千,仍然铭记着当年巴州与米仓道上的繁华。

拨开山道两旁的荒草杂树,拾阶而上,郁郁苍苍的山林里间杂着些许农田,而西龛石窟又在哪里呢?千年之前的这里也是这般静谧吗?循着前人的踪迹继续前行,在佛爷湾处,我们会得到答案。佛爷湾实如其名。崖面上,大大小小的佛龛层层叠叠、密如蜂巢,不计其数的释迦佛、弥勒、菩提瑞像等等佛陀菩萨像端坐其间,可不正是一处“佛爷”湾?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里的每一龛石窟、每一尊佛像、每一处雕饰,都是那么的巧夺天工。慈悲与神圣完美结合的佛陀菩萨、配剑踏鬼、威武有力的天王、飞舞在漫天花雨中的飞天与伎乐都仿佛活了过来,他们好像不再是山石所造,而是顺着信徒们的呼唤,从梦幻的佛国降临到人间、走入了这些龛中一般,令人不忍挪目。可想而知,为了这般精美的佛龛,千年之前的这里定然汇聚了一批又一批高僧大德、能工巧匠以及虔诚的信徒。

别了佛爷湾,继续前行,在山腰处可见几座被围护起来的石龛与碑塔,这里便是流杯池。龛中的雕像虽已风化,但其间华美的八角形华盖、两侧反映净土世界的天宫楼阁,却是颇为完整。尤其是其中两座唐代雕刻的仿真楼阁高两米,分三层,转角斗拱,镂空雕刻,实是不可多得的唐代建筑标本。

唐朝时,流杯池这里远不是这般路径难寻、人迹罕至,那时的流杯池是一处人来人往、文人雅士汇聚之所。在这里题诗作赋的,除了本地文人士子,更有一位位踏着米仓道而来的大诗人,如李白、杜甫……

据《蜀中名胜记》可知,李白似于西龛题有“壮观”二大字,若是此事为真,那么李白定是到过流杯池,或许还曾写下大作。而在乾元年间,巴州刺史严武更是在流杯池修建了一座流觞亭,用以“曲水流觞”,宴乐水滨。想当年,在那一场又一场的宴乐中,作为严武好友的杜甫又岂会缺席呢?

时至今日,虽然往昔的流觞亭早已不见踪迹,但是这片山岩却似吸纳了一位位诗人的灵气,将唐时的楼阁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那重重叠叠、雕刻极美的斗拱飞檐不正是当时诗人们曲水流觞的亭阁?那一位位玲珑曼妙、手持乐器的伎乐不正是当时在一旁奏乐助兴的女子?流杯池早已将当时的“浮杯”胜景定格在了西龛,风吹雨打,不可磨灭。

吟着唐诗,走过流杯池梦幻的楼阁,来到凤谷山山顶,会发现一座青瓦朱墙的庙宇赫然屹立。它是始建于唐朝的龙日寺,也是西龛石窟的最后一处所在。

进入寺内,迎面而来的将是一股沧桑古老的气息,那是唐时的摩崖造像。他们有大有小,或立或坐,皆是栩栩如生,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仿佛正在迎接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旅人。想必在古时候,每一位沿着米仓道攀山越岭而来的离乡客,都曾因这满怀真诚的接待而得到过宽慰。

时移世易,曾经的信徒、工匠与诗人已经散入云烟,米仓道也被掩埋在了山林,但这西龛却未曾忘记当年的辉煌景象。这里历经时光的造像仍旧精美玲珑,这里蕴藏的故事依然代代传唱,它仍在震惊着一位又一位的来此的游人。而这便是西龛,一颗坐落在米仓道上、倒映着盛唐的明珠。

#参考资料:

①雷玉华著;郑炳林,樊锦诗主编.巴中石窟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03:83-110页.

②王子云著.中国雕塑艺术史中[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01:436页.

③(明)曹学全.蜀中名胜记[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10:371页.

④陶敏编撰.全唐诗人名考证[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08:497-498页.

来源:文化远近

作者:无生

来源: 文化远近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