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成都博物馆:观一座馆 恋一座城
成都博物馆
观一座馆恋一座城
在成都天府广场西侧,矗立着一座闪烁着金属光芒与“翡翠”光泽的现代建筑。它就是由无数三角形拼接而成,极具时尚与艺术气息的成都博物馆。
成都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小河街1号。创建于1958年9月15日,先后经历成都市地志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成都市文物管理处、成都市博物馆和成都博物院几个发展阶段。2015年底,新的成都博物馆经成都市委编办批准成立,2016年9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知来处,明去处”
成都博物馆先秦厅位于展馆二楼,是整个通史陈列的第一部分。展厅内容以先秦时期蜀文化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古城址群、约当夏商周时期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战国时期的商业街船棺葬、巴蜀图语等为内容重点,通过240余件精品文物集中表现先秦时古蜀文明的瑰丽神奇。
两汉时期,成都作为蜀郡郡治,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繁荣,“列备五都”,物产丰饶,世称“天府”。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三分天下”格局形成。两晋南北朝时期,成都是丝绸之路“河南道”的起点,在亚欧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居重要地位。
1969年,成都城市建设的步伐开始加快,先后拆除了“皇城坝”(包括现在四川科技馆的一大片区域)上许多前代建筑,开辟道路,修建大楼。这个皇城坝上,原有五代蜀王宫和明代蜀王府的旧址,清代改作了贡院,作为科举考试的地方。
1973年,皇城坝的东面开始修建电信大楼(已于2010年10月拆除)。像全国许多城市的电信大楼一样,1978年电信部门这一工程建成后,接着在大楼的顶部修建“钟楼”,通告时间。
1987年出版的《成都城坊古迹考》记有此事:“解放后修建电讯大楼时,掘得一石狮……因石兽甚重,未能移出,而施工又甚迫促,乃留于原处,其上即为大楼基脚。”
这里的石兽、石狮,即是成都博物馆里的这头石犀牛。里面说得也很清楚,当时是时间紧,任务重,此外还有一个隐含条件,缺乏先进的设备仪器,人们对于这个将头部掩埋于下的石兽无可奈何,只能依照《文物保护法》就地回埋。
2010年10月,包括钟楼的电信大楼被拆除。10月下旬,当地基深挖到4米多深处时,37年前曾经现身的石兽再次露出冰山一角。
据查证,旧时民俗中石犀镇水的由来,基于古人的特殊信仰。他们觉得犀牛有一种分水能力,故号灵犀。《太平御览》老八百九十录《南越志》说:“巨海有大犀,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到后来,更有传言,说把犀牛角点燃,居然可以照见水中的牛鬼蛇神,按这种说,如果让犀牛站在岸边,任何水精当然也就不敢兴风作浪了。因此,石犀立在河边镇水,就是非常自然的事。
一座城市的“灵魂客厅”
旧时的成都巷口,经常有放西洋镜人的身影。小孩们围着一个大箱子,箱子的一边有几个小洞,供眼睛凑上去看。花二分钱,或用喝剩的药水瓶换钱,就可以看十个之内的图片了。西洋镜比电影更早传入中国,而里边又都是些外国的风俗人情,故可能起到了使旧中国人民了解外国的作用。
西洋镜是旧时西洋(欧美)传入我国的一种逗乐装置,因根据光学原理要暗箱操作,所以显得有些神秘,而一旦打开后,里面不过是几张图片而已,也就一点不稀奇了。
博物馆对于每一座城市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它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灵魂客厅”,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沉浸的底蕴,是了解一座城市很好的窗口。
巴蜀物语——蚕丛及鱼凫
很多人对于四川的认识,最早始于诗仙李白的这首《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和鱼凫,就是古蜀国最早的王者。而最近几天,三星堆遗址非常火爆,原因是新发掘出土了相当多的精品文物。也引发了三星堆和夏朝关系的争论。
成都博物馆里面的每一件展品都像精心挑选的明珠,闪耀着来自历史深处的光芒。无论是从先秦、两汉还是到唐宋、明清,都让人们陶醉于成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
李冰治水时用的石犀,秦皇用的巴蜀图语铜芍、气派精美的陶庭院,无不展示着中国大地的巴蜀情,还有那生灵活现的皮影,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叫人忍不住定格精彩瞬间。
成都博物馆承担起了连接成都过去、现在与未来,并沟通成都与外部广阔世界的重要使命。
看到这些承载着成都数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容器”,满满的都是历史的记忆。不管未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里的历史记忆都是永恒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