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德阳罗江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历程
德阳市罗江区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边缘,自古为由陕入蜀的交通要道。境内公路修建,始于民国15年—16年(1926—1927),由时驻军第二十九军第十三师与县政府先后协同修建川陕公路罗金(白马关至金山)段。
1996年罗江复县以来,各项事业尤其是道路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五”末,全县公路里程达876千米,公路密度达1.55千米/平方千米,形成了“布局合理,干支结合,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环状交通网络”,2004年6月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随着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道路通行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客运在适应广大群众需求和自身发展上,却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客源不稳定,流向流时单一,运量不均衡,黑车猖獗,安全隐患严重等,制约了农村客运发展。为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培育良好的农村客运市场,成为当前运输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德阳市罗江区倒湾古镇至五丁谷旅游道路(兰亮 摄)
2007年,罗江被省运管局列为全省农村客运发展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把统筹城乡交通发展作为“十大惠民工程之一”,把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为民、惠民、利民”的重要举措,出台《关于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农村公共交通服务,打破交通运输的城乡二元结构,真正解决老百姓有车坐和坐得起车的问题。
县交通局、运管所根据罗江客运市场实际情况,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制定《罗江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规划》,确定了罗江县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将班车客运改造为公交客运,片区主线带动和辐射支线,循环运行,营收共享,提高公交客运的覆盖面和占有率,运用市场手段迫使非法客运退出市场,降低票价让利于老百姓,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城市公交待遇,达到安全、便捷出行的目的。通过坚苦细致的努力,从2007年2月至10月1日,改造开通了通往全县10个乡镇,覆盖70%行政村的6条主线和17条支线的城乡公交车,全县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前的基本情况
罗江农村客运改造前,全县10个乡镇的客车通达率100%,全县159个行政村,只有62个村通了客车,全县开行农村客运线路17条(其中,县到镇6条,镇到村7条),全县客运量为43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600万人次,班车运行行政村覆盖率仅为27%,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乡村老百姓出门有车坐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农村客运发展远远滞后农村路网建设,同时已开行的农村客运班车受税费偏高、经营成本过大的影响,班次少、票价高等问题的制约,导致客源不断减少,市场日益萎缩,经营举步维艰,运输矛盾不断产生。据不完全统计,会县有非法客运面包车400多辆,非法客运机三轮500多辆,摩的500多辆,大量充斥挤占着农村客运市场,大部分车辆驾驶员无从业资格,车辆未按规定购买保险,车况极差,安全隐患十分突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5年,在鄢家、新盛片区试行发展镇到村,村到村客运线路12条,投入运力33辆小型客车,但经营十分困难,绝大部分车辆不堪重负,已退出客运市场,从事非法营运。
德阳市罗江区新盛镇老君村村道(兰亮 摄)
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具体做法
第一,创新客运模式,解决制约农村客运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
妥善解决原班车处理问题。县交通局运管所认真调查研究,把工作做到每条线路,做到车头、人头。召开座谈会和专题会等方式,广泛征求运输企业、经营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制定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方案。即:由安监、交通、公安根据道路安全状况和客流情况提出拟开行线路,政府审核同意,公司统一购买统一的公交车型(一线路一颜色),并优先由原班车经营者承包经营,运用“政府引导,统一管理、企业投入”的模式,使政府不用投入就彻底解决了班车处理的遗留问题。完成了班车客运向公交客运的过渡。
第二,解决好干支线路协调问题。
将通达全县所有乡镇的6条班车客运主干线改造为公交客运干线,每条干线带动和辐射数量不等的支线,共新增通车支线17条,新增通达里程70多公里。采取片区主支线循环运行、营收共享的联营方式,避免了主线争抢客流、支线无车愿意经营的问题。主线带动了支线,支线客源反补主线,城乡公交的覆盖率和占有率上升了30%以上,不仅使以往不通客车的乡村老百姓有了车坐,也使运输企业开得起车,经营效益明显高于原班车收入,同时也避免争抢客源引发的安全事故。
第三,科学规划,抓好站点建设。
县交通局2007年投资20余万元及时改造县汽车站,将原来的班车客运候车大厅一分为二,分设班车客运候车大厅和城乡公交客运候车大厅,并专门设立了城乡公交车的发车位;由公路运输管理所作为业主,根据线路规划在人流相对集中的地区设置招呼站(牌),并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结合罗江打造三国文化旅游县的实际,本着精简、实用、节约的原则设计招呼站(牌)。全县规划建设城乡公交车双招站点34个,招呼站(牌)176个已全面完成。为群众出行乘车提供了舒适的候车环境。
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罗中路(兰亮 摄)
第四,加大安保投入和安全监管力度,确保营运安全。
一是把好线路前置审批关。在进行城乡公交化改造时,公司先要提出经营线路申请,管理部门先要对其路面宽度等安全性能进行检查,重点是新开行镇到村之间的支线。路面宽度在5米以上,行车视线较好,无安全隐患方能审批开行。
二是完善安保设施,确保运行安全。在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同时,对开行的城乡公交线路进行全面勘察,安装波形栏2200多米,新增标志牌113块,安装警示桩15000余根,加大了安全的投入和隐患的整改,确保了运行安全。
三是加强部门监管。2007年,罗江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行城镇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强化各部门职责,要求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特别是安监、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定期在安全联席会上通报存在的问题,共同配合搞好全县城乡公交客运的安全监管工作。
四是强化源头管理。所有城乡公交客运车辆一律参照班车客运进行车辆技术管理,定期维护,强制检测等,每趟次营运必须进站参加安全例检,合格后方能参营。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确保源头安全。
五是加强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交通部门指导参营企业制定《罗江县城乡公交车运行规范》,对城乡公交车的运行方式、车辆和驾乘人员安全管理、优质服务等作出具体规定,要求公司严格按规则管理。交通、公安、安监及企业多次对驾乘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德阳市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产业道路(兰亮 摄)
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取得的成绩
自2007年2月19日开通罗江——调元第一条城乡公交线路,至当年10月1日开通罗江——略坪城乡公交线路,全县所有的主干线班车客运已改造为公交客运,新增支线17条,通车里程70多公里,100%乡镇70%村都开通了公交车,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老百姓、经营者和政府几个满意。
第一,公交客运票价大幅降低,农村百姓普遍受益。原罗江至文星的班车票价为3.5元,改为公交客运票价为1.5元,降幅达57%,原罗江至金山的班车票价为3.5元,改为公交客运票价为2.5元,最低降幅也达到了29%,全县公交票价较班车票价平均下降35%,老百姓从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中得到了真正实惠。
第二,公交车的农村客运市场占有率增大。百姓有车坐、坐得起车、客运企业好经营,有钱赚。班车改造成为公交车后,有效辐射和带动了支线客运,使偏远乡村的老百姓也享受到了与城里人一样的公交客运待遇。客运票价虽然降低,但客源大量增加,这使得公交客运的营运收入比班车客运收入反而大有攀升,客运秩序明显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第三,大力发展城乡公交,占领农村客运市场,客运市场得以净化,安全得到了切实保障。城乡公交以便捷、安全、优质的服务,迫使面包车、摩的等非法客运市场日益萎缩,已开通城乡公交车的线路原来非法营运猖獗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乡公交客运以市场手段大大净化了农村客运市场环境,大大减小了农村运输矛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也得到了切实保障。2006年农村客运班车未改造时,据不完全统计发生交通事故15起,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后,截至目前未发生一起城乡公交车运输矛盾及交通安全责任事故。
第四,城乡公交客运推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罗江推行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以来,客流不断攀升,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达到了老百姓、经营者和政府几个满意,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纷纷要求加快城乡客运的发展,2007年在罗江召开的全省农村客运发展经验交流会,及2007年8月在罗江召开的平安畅通县验收现场会上,得到上级领导及全省同仁的肯定和好评。
蟠龙汽车站
随着罗江经济高速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同意撤销罗江县,设立德阳市罗江区,2018年12月29日又开通了德阳至罗江城际公交。2019年1月,新开行了略坪至广富、调元至略坪、新盛至德安等7条公交支线。2019年6月启动建设罗江城际列车客运枢纽站项目,公交、客运、铁路运输相互间的衔接水平进一步加强。
经过大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围绕乡村人流分布及产业规划,优化农村客运站、招呼站和农村公交布局,罗江城乡公交为农村公共出行提供高品质、多样性服务保障,全面形成“九纵五联五轴两环”的开放式放射性综合交通网络新格局,确保共享城乡交通一体化运输成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