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特辑】袁隆平重庆求学11年,他一生都对这里充满感情
袁隆平重庆求学11年
他一生都对这里充满感情
李星婷
5月22日13点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虽然袁隆平并不是重庆人,但这一生却与重庆有着无尽的缘分。
5月22日,西南大学农学院袁隆平雕塑前,已放满了学生献来的花(通讯员 秦廷富 摄)
大部分求学时间都在重庆北碚
袁隆平于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在年少的时候,袁隆平一家辗转于祖国各地,北平、天津、江西、湖北等地都有他们的身影。而重庆,则是袁隆平少年时代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
1939年,袁隆平一家乘船逆流而上,经过多日的劳累,总算来到了重庆。到重庆后不久,袁隆平就和弟弟袁隆德一同开始在龙门浩中心小学上学。袁隆平在重庆的这段时期,重庆正在经受侵华日军的大轰炸。
一旦防空警报响起,袁隆平全家人就不得不赶快躲入防空洞中。
袁隆平在2012年龙门浩小学百年校庆时,曾写过一封贺信。
信里提到:“回想当年在龙门浩小学就学的情景,那时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肆虐,远在后方的重庆也未能幸免。中国人民在灾难中痛苦挣扎,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们在警报声中上课,我们甚至躲在南岸防空洞完成作业。”
在重庆的几年时间里,袁隆平先后在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重庆复兴初级中学、重庆赣江中学、重庆博学中学读书。后来,因为父亲工作的变动,袁隆平和家人离开了重庆。
1949年,他又考入了位于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这是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后,重庆复旦大学校友创办,该校在新中国成立后,并入新成立的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前身者之一。
1953年8月,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本科毕业。
袁隆平的大学毕业证书(图片来源:万象历史)
在北碚读大学时,宿舍前面是嘉陵江,袁隆平和同学经常下到江里游泳。
有时到江对岸城区办事或看电影,别人都花3分钱买票坐木船过河,袁隆平和几位游泳高手把上衣和外裤脱了顶在头上,游过嘉陵江。
袁隆平认为,这样不仅节省了钱,更重要是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
在袁隆平记忆里,嘉陵江水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袁隆平曾说,“我大部分求学时间都是在重庆北碚度过,当年畅游嘉陵江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和重庆北碚有着非常亲密的联系。”
上世纪90年代
袁隆平第一个超级杂交稻
在重庆北碚区种植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何光华教授介绍,上世纪90年代,袁隆平第一个超级杂交稻就在北碚区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更多超级稻品种在重庆市种植,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西南大学团队与袁隆平团队紧密合作,承担了“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袁隆平的学生、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邓华凤研究员看来,重庆是水稻主产区之一,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条件。
2019年10月,袁隆平欣然应邀担任北碚区人民政府顾问。
袁隆平为北碚区、西南大学题字(北碚区委宣传部 供图)
袁隆平为北碚和西南大学校地合作题字(北碚区委宣传部 供图)
袁隆平当时充分肯定了北碚区和西南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取得的成绩。不仅如此,袁隆平还特地为北碚区、西南大学题字“校地合作,共进共荣”。
“北碚有缙云山、嘉陵江,是个好地方!希望母校越办越好,越来越兴旺。”袁隆平当时表示,希望校地双方充分发挥优势,继续深化合作,共同谱写校地合作共赢发展新篇章。
一生都牵挂着重庆
不只是求学时代,袁隆平的一生都牵挂着重庆。写信、调研、考察……他一直用各种方式关心着重庆。
2015年8月11日,在雾都宾馆,袁隆平笑着说:“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书本和电脑都种不出水稻。” (张锦辉 摄)
2018年,9月16日,袁隆平重庆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在大足区拾万镇举行,袁隆平发来贺词。
“我曾在重庆求学11年,大足是我工作的第一站,这里是我追求梦想与事业起航的地方,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所以一直以来特别关注这一地方的发展。”
当天,作为重庆市目前唯一的水稻科普教育基地——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普展览馆首次亮相。
2019年6月11日,由重庆日报参与主办的“乡村振兴大讲堂”启动。该系列讲堂以“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为主题,探讨农业相关等问题。
当天,著名经济学家、“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以《全球化危机与中国战略转型》为题带来讲座,袁隆平也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预祝“乡村振兴大讲堂”取得圆满成功,同时高度肯定了主办方的责任担当,并且希望“乡村振兴大讲堂”顺应新时代、展示新作为、传播新思想。
除了关心重庆的农业发展,袁隆平也一直对重庆的学子们给与真切的鼓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荣获“共和国勋章”。在获悉这一喜讯后,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前身为西南农业大学农艺系)的10名学生,各自给袁隆平写了一封信。
大学生们在信中讲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有迷惘和彷徨:“我想和您一样为中国现代农业献出自己的力量。可是上了大学才越发觉得农学的不容易,它听上去是那么的接地气,仿佛是最辛苦最累的工作……我接下来的路究竟该如何走?”
9月26日下午,袁隆平院士给这10名同学集体回了一封信。他说:“有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想我没有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在禾田道路上,我有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他还录制了一段视频,分享自己在禾田道路上的经验。
今天,得知袁隆平去世的消息,西南大学的学子们纷纷在学校袁隆平雕塑前献上鲜花,并深深鞠躬,表达追思。
袁老,希望您能收到这些鲜花与思念。一路走好!
来源: 重庆日报(综合重庆日报、上游新闻、成渝灼见等)
作者:李星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