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青白江的“青”为何没有三点水
青白江的“青”为何没有三点水
青白江地处成都城区北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前3000—2100年),这里便已经建立聚落。秦、汉时期,此处为成都县地。东晋时设金水戍,唐为古城镇。元明之际改城厢镇,为金堂县治。
几千年历史走过,留下了无数的名人故事与历史遗迹。青白江不仅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用兵布阵设“ 旱八阵”的军事要地,也是古蜀商贾道上繁华兴旺的 驿站。在这里,还相继发现了三星村商周遗址、包家梁子汉墓群、弥牟镇汉墓群、成都二绕战国古墓群等文化遗址。
三国八阵图遗址文保碑
当历史的烟尘散去之时,到20世纪末,走入当代的青白江又成了成都市乃至整个四川省的 工业建设大动脉。千百年间,青白江始终在蜀地占据着重要位置。
因“河”而得名
青白江区的得名,主要缘于流经北界的河流青白江。
青白江
1956年,成都铁路局在弥牟镇北的火星村设立车站,因地处青白江畔,故名“ 青白江站”。这一车站的定名,为之后区名的确定提供了启发。
同年,国家计委、建委决定,在四川省金堂县建设四川肥料厂,在大同、华严、弥牟三乡设立四川省 金堂工业区。当时,四川省委计划在这里建设一个中等工业城市,因金堂旧县城城厢镇也在规划之中,拟称金堂市。1957年,国家压缩基本建设,工业区建设委员会撤销,只保留了四川肥料厂一个建设项目。之后,四川省规划设计院对原规划进行修改,制订了以四川肥料厂为基础,在这里建设一个工人镇的规划。
四川肥料厂厂区旧貌
1958年3月,四川肥料厂现场党组向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作了关于在工厂建设地区设立工人镇的请示,并建议使用镇名“青白江”。1959年11月,四川省委同意将金堂工业区范围内的新都县弥牟乡、金堂县华严乡、大同乡及华阳县西河乡划归成都市,其中华严、大同、弥牟3个乡划入金堂工业区。1959年底,中共成都市委为扩大成都市区域,新置两个郊区,其中之一就定名为“青白江区”。到了1960年,四川省委决议撤销成都市郊区,设立金牛、龙泉驿、青白江3个区,其中青白江区便辖金堂工业区时代的华严、大同、弥牟3个乡。
自此,“青白江”这一因河而得的名字,便保留在了这一地区的地名之中,为人所熟知。
“双生水源”青白江
李冰治水,天下皆知。而文翁治水之功,了解的人却不多。西汉景帝末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任期间,在都江堰工程的基础上,他主持了 穿淘湔江、引水灌田的工程,据说能够灌溉一千七百顷田地。文翁主持穿淘彭州的湔江,也就是开凿湔江分渠,使湔江水汇入青白江,灌溉今天彭州、新都等地的大片农田。
文翁像
青白江是沱江上游的三大支流之一,属“ 双生水源”河道。它的水源有两处:其一是来自岷江的水源,从都江堰内江蒲柏闸分流,上段在都江堰市、郫县、彭州市境内,名叫 蒲阳河;其二水源来自湔江,从彭州市关口的湔堰分出的支流‘清白江’,俗称小“ 清白江”。青白江一路东流,奔向沱江,回归大海。
小“清白江”在流至彭州市北君平乡桃花滩从左岸与蒲阳河汇合后,以下河段便称为大青白江了。1966年10月,人民渠建成后,以人民渠进水口为界,习惯上把以上河段称蒲阳河,以下河段称青白江。青白江滋润了这片土地,也养育了生长在这个地方的千千万万人民。
青白江还是“清白江”
青白江区名得自与之相傍的河流,这一点已无疑议。不过,河流名称究竟是青白江还是“清白江”,却引起了不少混淆。
从传世文献看,河名均指青白江,而“清白江”一说实为误传。清乾隆时期陈登龙写作《蜀水考》,这部书是继郦道元《水经注》之后全面记述四川省水道的一部图经考订著作,内中便记载道:“彭县以西俗名渡船河,彭县以东曰青白江”。可见在清代,这条河流就叫青白江。1956年“青白江站”建立之时,想必也是从河流名称中得到了灵感,可见“青白江”之名应为正统。
《蜀水考》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青白江与“清白江”的分歧呢?实际上,这是 大青白江与小“清白江”混淆的结果。两江是根本不同的两条河,小“清白江”来自湔江,从彭州关口的湔堰分流下来。据《彭县志》记载,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六月,“湔江大水,主流西迁,始冒清白江之名”。小“清白江”的得名,缘于历史上的“清白堰”。《元史·河渠志》载,“堰之支流,自北而东,为三十六洞,过清白埝”。 因从清白埝经过,便称“小清白江”,实际上它仅是青白江的支流而已。从时间看,这一名称的出现也晚于青白江河流500多年。小“清白江”只是彭州境内的一条河,而大“青白江”流经五个区市县。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
青白江是一个与文翁结缘、历史悠久的地方。斗转星移,物换时易,在街谈巷议中,关于青白江的争论依旧喋喋不休。唯有那条母亲河,千年不改,依旧静静地流淌着,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白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