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文采风流浣花溪(一)‖ 孙丹木

作者:孙丹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13 10:55:00 浏览次数: 【字体:

文采风流浣花溪

(一)

孙丹木

天府之国的成都西郊,美丽的锦江上游,是一段绿水青波两岸风景如画的小河,小河的名字叫浣花溪。不错——这就是杜甫笔下那“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浣花溪。

浣花溪的名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某日,风光旖旎的成都西郊清水河畔,一位任氏姑娘救起一跌进河里的云游僧人,当她为僧人濯洗沾满污泥的袈裟时,眼前河水中却漂浮起五彩缤纷的朵朵莲花来。此奇遇后,人们便称这位浣洗袈裟的姑娘为浣花女,浣花溪、百花潭之名也因此而来。

这当然是一段神话传说,不过这个传说中的任姓姑娘历史上还真有其人。因其后来作为西川节度使的夫人,在夫君临朝而反贼入侵成都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捐家财十万招兵买马,并亲自带领军民克敌制胜,成了保卫成都、拯救百姓的巾帼英雄,也因此被皇帝封其为冀国夫人。后世成都人除了在杜甫草堂旁修建祠庙祭祀她,还在每年春夏之间举行两次盛大的游江(浣花溪)活动来纪念她,竟发展成为一方之俗。

可以说,正是因为美丽的神话传说与传奇英雄故事的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才更让浣花夫人、浣花溪的盛名传播千年,蜚声中外。同时也让历史上与浣花溪结缘的诸多名人平添雅历,更显雅韵。而有了这些名人在浣花溪的相关经历和活动,又让浣花溪更负盛名,倍增魅人风采。

诗中圣哲杜甫

浓墨重彩绘浣花

唐代安史之乱后,诗人杜甫仍在兵荒马乱中辗转漂泊,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末来到成都,寄居浣溪畔,第二年春便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建起了草堂,同时得到世交好友西川节度使严武的器重和资助,杜甫的生活基本安定下来。在此居住的4年期间,杜甫诗歌创作达到一个高峰,写下260多首诗篇。特别是写浣花溪景致和周边生活情状的数十首诗,优美流畅,生动传神,表达出作者对这里旖旎风光的钟爱和闲适生活的惬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高远的场景、开阔的诗意、畅达的心情如春江之水一泻千里,溢于言表。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写春夜春晨雨中雨后美景的千古绝唱。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卜居》)——以细致入微的情景描绘表现浣花溪之生机勃勃。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田舍》)——同样以细致入微的情景描绘表现浣花溪春天景物的旖旎芬芳。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以对衬手法写浣花溪动植物的千姿百态。

在杜甫笔下,浣花溪和溪岸周边的溪流、茅庐、茂林、繁花、蝴蝶、小鸟,随手拣来都是美,都含情;这里处处生机勃勃,处处诗情画意。从此后,浣花溪在历代诗人诗歌的滋润下,历经岁月洗礼,越发清雅脱俗,文采斐然。真说不清是浣花溪成就了诗中圣贤杜甫,还是杜甫升华了锦城天娇浣花溪。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孙丹木,现代作家,四川移民与客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成都市地方志学会理事,成都市武侯区民政局地名专家,中国名镇志丛书《洛带镇志》常务副主编,承担《四川省客家志》常务编辑工作。曾任《成都市武侯区志》副主编,参与《成都市志1990-2005》总纂编辑。创作《锦官城外的故事》《川路云月》《浣花夫人》等影视剧本,其中《浣花夫人》正在筹划拍摄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孙丹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