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苏氏碑刻

作者: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27 10:21:42 浏览次数:512 【字体:

苏氏碑刻

眉山的石碑雕刻艺术与眉山刻版印书艺术一样源远流长,享誉海内外。最大特点是:碑版,图文布局虚实疏朗;碑额作装饰的螭、虎、龙、雀等刀工明快,棚栩如生;额书,或篆额、或隶书题额,方锐圆椭、游刃苍劲;铭文,还原拓书风貌,注重调理凹线阴阳,给人以视觉上变阴文为阳文的凸显效果。

现代史上,眉山碑刻以眉山县复兴乡(今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人苏海云技艺超群。苏海云1915年出生于碑刻世家,除承袭祖传碑刻石雕技艺外,个人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他总结出“深研原作精神笔意,着刀强调光的明暗”等一整套雕刻技法。他的碑刻凹字笔划,在光线明暗作用下,每个字似乎都成了凸起的立体形状,十分奇特。1982年,四川省文化厅为抢救“文革”中被砸毁的古代石碑石刻,在眉山三苏祠举办了全省文博系统碑刻研究班,特别邀请苏海云传授碑刻技艺。

苏海云毕生从事碑刻技艺研究,长年在三苏祠镌刻苏东坡手迹诗碑。现存于祠内的他的雕刻作品有:《表忠观》碑、《丰乐亭记》碑(1982年至1986年刻,下同)、《马券》、《洞庭湖色赋》碑、《寒食诗》碑、《赤壁赋》碑、《中山松醪赋》碑、《登州海市诗》碑、《海棠诗》碑、《任氏乳母墓志铭》碑、《念奴娇.赤壁怀古》碑等,为眉山人民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1986年4月1日,苏海云病逝,他的学生秉承了他的碑刻技法,使眉山苏氏碑刻继续发扬光大。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