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民国时期,成都建立了哪些图书馆?

作者:方志成都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27 15:35:39 浏览次数:1272 【字体:

民国时期,成都建立了哪些图书馆?

19世纪60年代后,为了救亡图存,当时的一些先进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倡和介绍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维新运动以来,图书馆启迪民智、促进教育的功能,也普遍地被介绍与得到肯定。尤其是光绪31年(1905年),酝酿已久的图书馆运动,开始在我国初露端倪。继我国第一所官办的公共图书馆在长沙成立后,全国各省的图书馆如江苏、河北、辽宁、广东、湖北、浙江等均依次开办,纷告成立。

上海明复图书馆

当时四川虽然地处边远,风气闭塞,不像沿海等地区那样趋时追新,但在此前后也陆续建立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成都,四川大学的前身如尊经书院、锦江书院,今十三中的前身成都县立中学等均设有图书馆或藏书室。清朝统元1909年)12月,清王朝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后,又陆续开办了一些公共图书馆、私立图书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图书馆发展了,有的消失了。现择其要者,简要介绍成都建国前的图书馆中的公共图书馆、私立图书馆等。

一、公共图书馆

1

四川图书馆

1912年(民国元年),由四川教育司接管清王朝的四川提学使司学务公所图书馆改建(原馆仅有少量图书,林山腴曾戏称该馆是只有一部《图书集成》的“图书集成馆”),新馆址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内)。馆藏图书10万余卷,其中有明清两代的家刻、私刻、旧印、旧抄本。图书按经史子集分类,编印有《四川图书馆书目》15卷共5册,第一任馆长由清末著名学者林山腴(又名林思进)先生担任,有馆员6人。四川图书馆内设中文图书部和西文图书部。经费每月拨给1400元。1927年8月,因省经费困难,当时在成都的国民革命军28军军长邓锡侯下令将四川图书馆拨归成都市政公所管理。1928年10月,四川图书馆正式更名为成都市立图书馆。1933年9月10日,成都市立图书馆合并于卢作孚创办的成都通俗教育馆内,1935年3月,成都通俗教育馆又更名为成都市立民众教育馆,民教馆第三部即为图书馆。1943年2月1日,图书馆独立设置,恢复原名成都市立图书馆。1946年10月31日,改名为成都市立中正图书馆。据1948年统计,该馆藏书74000余册。建国后,该馆改名为成都市图书馆。

林山腴

2

成都通俗教育馆图书馆

1924年3月,成都市政督办王缵绪采纳当时任泸州道尹公署教育科长 卢作孚(后成为全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的建议,以原设在成都少城公园内的商品陈列馆为馆址,创办一所通俗教育馆,以促进全市民众教育的开展,并委任他负责筹备。同年8月8日,成都通俗教育馆正式成立,卢作孚任馆长。馆内分博物、图书、体育、音乐、讲演、出版、游艺、事务8部。其中的图书部又分为成人图书馆和儿童图书室(该图书室由四川军务督理杨森捐款2700元所建)两处,成人图书馆有图书4千余册,儿童图书馆有图书1600册。

人民公园内原通俗教育馆

二、私立图书馆

1

成都草堂图书馆

该馆1925年8月6日由 穆耀枢私人创办,馆藏图书数千册。穆耀枢系浙江宁波人,他是图书馆事业的积极倡导者。1924年,吴玉章计划创办明远图书馆,聘请他入川负责筹备。1924年,卢作孚筹建成都通俗教育馆时,又邀请他协助筹办其中的图书馆。1925年7月,卢作孚辞去成都通俗教育馆馆长后,穆耀枢担心其中的图书馆专业人员被解散,因此,特于陕西街创办了成都草堂图书馆,作为通俗教育馆图书馆人员的退步之所。

吴玉章

该馆成立后的3年中,做了六方面的工作:

(1)举办图书馆讲演会;

(2)开办图书馆专门学校;

(3)1925年10月10日,在陕西街创办女子图书馆;

(4)成立读书会,会内备有多种图书,供省城有志读书人士借阅;该会成立半年多,各界加入的有400多人;

(5)设立图书馆青年社,训练图书馆专业人才;

(6)发起并与成都通俗教育馆联合举办成都图书展览会、杜诗版本展览会、五十年川人著作展览会。

1927年,穆耀枢被国民党以共产党人的罪名枪毙后,成都草堂图书馆的书籍由国民党二十四军混成旅旅长张清平随军运到邛崃,成立了志和图书馆。

2

四川中山图书馆

1927年10月20日由陈福洪创办,馆址在成都少城将军街开元宫内,馆舍系公产,由省政府拨给。馆员有8人,馆长由陈福洪兼任。开馆时,该馆藏书15000余册,大部分系募捐而来。图书目录,旧书用四库法编制,新书用杜威十进制编制,图书只限馆内阅览,不能借出。该馆无固定收入,也无基金或其他产业,其常年经费千余元均由董事会临时筹备。陈福洪非常热心于图书馆事业,除多方募集图书与经费外,他还亲自沿长江前往武昌文华大学图书馆、南京中央大学通俗图书馆、上海总商会商业图书馆等参观考察。至1935年,该馆藏书已达3万余册,其中本省县志约80余种、报章30种。1944年9月,陈福洪病故后,四川中山图书馆的藏书由四川省立图书馆购买,该馆即告解体。

华西协合大学的图书馆(懋德堂)

除此,各学校多附设有图书馆,如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私立光华大学季琴图书馆等。另外,还有四川军阀刘文辉的二十四军军人创办的学友互助社图书馆、成都基督教青年会创办的青年会图书馆等。这些早期创办的图书馆,为传播知识、开通风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方志成都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