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乐山郭沫若故居铭记“戎马书生”的辉煌一生 ‖ 杨心梅

作者:杨心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8-31 11:33:59 浏览次数: 【字体:

乐山郭沫若故居铭记

“戎马书生”的辉煌一生

杨心梅

“他不但在革命高潮时挺身而出,站在革命行列的前头,他还懂得在革命退潮时怎样保存活力,埋头研究,补充自己,也就是为革命作出了新的贡献,准备了新的力量。”

——周恩来评郭沫若

郭沫若纪念馆(乐山郭沫若故居 供图)

投笔从戎一书生

1913年12月28日,郭沫若怀揣“实业救国”之心,谋求救国之路,经过朝鲜釜山,于1914年1月来到日本留学。也是从那时起,郭沫若在太平洋边上放号,在笔立山头展望,一边憧憬着青春中国的诞生,将祖国比喻成他的爱人,一边将自我比喻成熊熊燃烧的炉中煤,炙热地唱出高亢的太阳礼赞。

“郭沫若在留学期间,时时思念着祖国,他曾在1915年7月的家信中写道,‘誓将此寸躯,化作泥与涂。泥涂岂空化,还以沃根株’,将祖国比作大树,自己则是树上一片树叶。”行走在乐山郭沫若故居,故居讲解员曾海滨告诉笔者,这充分反映了郭沫若不计较个人际遇、甘愿奉献的志向,并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前途联系在一起,立下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

“伤心国势漂摇甚,中流砥柱仗阿谁”。肝胆报国,是郭沫若一生不变的志向。

从日本九州帝大医科毕业回国后,郭沫若结识了早期中共领导人瞿秋白。经瞿秋白推荐,郭沫若来到广东大学,任职文科学长。在此期间,先后结识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林伯渠等人。北伐战争期间,郭沫若经推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从那时起,郭沫若也有了“戎马书生”的徽号。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郭沫若在江西赣州、安徽安庆等地亲历目睹蒋介石残杀共产党员和革命民众的事实真相后,写下了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公开揭露了蒋介石背叛革命、背叛工农的真面目,遭蒋介石公开通缉。1927年8月南昌起义爆发,郭沫若与宋庆龄、贺龙等7人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并任宣传委员会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在随军进发广东,途经瑞金时,由周恩来、李一氓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减少牺牲,保存力量,郭沫若在周恩来安排下,离开祖国,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流亡生活。郭沫若逃亡日本期间,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去研究中国历史发展规律。从探讨“中国向何处去”的宏大目标出发,郭沫若潜心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从其理论上印证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从1928年8月到1929年11月,他连续写出论文《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等5篇重要史学论文,汇集成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于1930年初由上海联合书店出版。这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山之作,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武器,对中国历史进行了有理有据、鞭辟入里的全新叙述,揭示了中国从远古到近代的社会发展历程。1930年3月,郭沫若将围绕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论文结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由上海联合书店出版,接连再版、三版,供不应求……

祖国的新生和自我的新生,于郭沫若而言就如同凤凰涅槃——凤凰自焚,死而复生,生命不灭,生生不息。早在五四时期,郭沫若就写下了著名的诗歌《凤凰涅槃》,表达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自我意识,以新的时代精神和浩瀚磅礴的浪漫主义风格完成出版了标志我国新诗运动辉煌起点之作——《女神》,冲出了中国的旧文化,在“五四”时代的青年读者中撒下追求进步的种子。

由从文而从军,由作诗而革命,郭沫若认为,“有笔的时候提笔,有枪的时候拿枪,这是最有趣味的生活”。双重的身份,双重的实践,使他非常敏锐地将革命与文学联系起来,他也成为革命文学最早的倡导人之一。

红色文化放光芒

白驹过隙,时移世易,昔日的“戎马书生”早已化作天上的星辰,但位于乐山市沙湾区文豪路中段的乐山郭沫若故居,已然成为铭记郭沫若一生经历的珍贵纪念馆。

乐山郭沫若故居包括郭沫若故居、郭沫若纪念馆、沫若文化苑三部分。郭沫若故居是郭沫若诞生和少年时代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一座坐西向东、四进三井穿斗木结构小青瓦平房,始建于清嘉庆年间,集居室、商铺、家塾、园林于一体,至今保留古朴风貌;郭沫若纪念馆以抽象传意表达传统川西民间的建筑意象氛围为设计理念,采用抽象简约的做法,呈现出与郭沫若浪漫、诗意的人文气质相符的建筑形象;沫若文化苑则是一个沫若文化主题公园,作为郭沫若故居和郭沫若纪念馆内涵和外延的补充,既营造郭沫若少年成长的环境,又展现地方乡土文化底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郭沫若纪念馆内制作了展陈,分为君自沫水来、国之栋梁柱、文艺新创造、史学开宏篇等四个单元,以郭沫若青少年时期为重点,通过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郭沫若的卓越成就和传奇人生。”曾海滨告诉笔者。

1980年,郭沫若故居修复并对外开放;同年7月,郭沫若故居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和1995年,郭沫若故居先后被列为四川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上述荣誉,郭沫若故居还是全省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纷纷组织党员干部来到这里,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色故事、分享入党感悟等形式,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郭沫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郭沫若在大革命陷入最低潮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加入和选择中国共产党,一生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郭沫若不仅在文学、艺术、史学方面成就斐然,还是一位富有感召力的社会活动家。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家风,胸怀家国,勇于担当。”……笔者在郭沫若故居遇见不少前来参观的党员和游客,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参观故居,他们回顾了党的光荣历史,更从红色文化中汲取了强大的前行力量。

除了利用好郭沫若故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沙湾区还积极“盘活”图书馆、文化馆、市民广场等公共服务阵地,打造出一个个红色教育“新基地”,让党史学习教育的触角不断延伸。该区还立足党史文化、沫若文化、铜河文化,用足用好用“活”各类红色资源,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挖掘、整合和利用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精心打造红色文化教育阵地,深耕细作红色历史文化,创新手段、丰富形式,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沙湾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柳表示,该区将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追寻先辈足迹中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心梅

供稿:乐山市委党史和地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