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蜀锦: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国织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9-13 14:50:24 浏览次数: 【字体:

蜀锦: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国织锦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纱。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定晚霞。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他用含蓄而又优美的诗歌语言,生动描绘了当年濯锦江边女郎濯锦的动人情态。诗人的本意,不过寓目写景,借景寓情而已,但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和层面,反映出当时蜀锦生产的面貌以及蜀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兴旺发达的繁荣景象。

清代成都

蜀锦主要指成都织造的花锦,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统一巴蜀后,即在成都城南筑锦官城,并设置锦官专门管理织锦生产。这足以说明,至迟在秦惠文王执政时期,蜀地织锦已有相当规模,堪与河南襄邑并驾齐驱了。

两汉三国,中原战乱频仍,烽烟不息,而西蜀却依然“殷盛丰乐”,蜀锦生产因之愈益兴盛。到了唐代,四川丝织业在原来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丝织物产地几乎遍及全川,产量也蒸蒸日上,行销一时,盛极一时。

汉代双鱼纹锦

山谦之《丹阳记》谓“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因此,作为蜀锦生产中心的成都,历代向有“锦城”之称。《益州记》曰:“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皆蜀时故锦官处也,号锦里,城墉犹在。”由此可见,锦城之名古已有之。

但据赵卞《成都古今记》说“孟蜀后主于成都城上遍种芙蓉,每至秋,四十里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张唐英《蜀梼机》也说,“昶于城上尽种芙蓉,九月间盛开,望之皆如锦绣,昶谓左右曰:‘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此说成都之名锦城,似与蜀锦无关,但它却是今日所谓“芙蓉城”的真实凭据,成都之又名“蓉城”,即源于此。

唐代天蓝地牡丹锦

然而蜀后主孟昶是唐以后五代十国的人,他说“自古以蜀为锦城”,自古便有了锦城之名,所以这“自古”二字,似乎可上溯到秦汉时期,而他所赞叹不已的锦城,也不仅仅只是那遍种芙蓉的古城。元人费著《蜀锦谱》曰:“蜀以锦擅名天下,故城名锦官,江名以濯。”锦官城是织锦作坊和织锦户集中的地方,因此又名“锦里”,而当时进行锦缎贸易的集市则称之为“锦市”。濯锦江即流江,亦即今日的锦江,在成都城南。《方舆纪要卷六十七》谓“张仪、张若守成都,周回十二里,更于夷里桥(亦曰笮桥)南立锦官。锦官者,犹合浦之珠官也。今城南名锦官城,盖旧时城四面皆有军营垒舍也”。李膺《益州记》也说“益州城,张仪所筑。锦城在州南,蜀故宫,号锦里”。杜工部亦有“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诗句留传于世,可见锦官城之名由来已久。秦汉时便已家喻户晓了。

元代红地彩条纹锦

蜀锦兴于汉而盛于唐,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我国丝绸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扬雄《蜀都赋》曰:“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采,转代无穷。”由此可见,成都织锦汉时已初具规模,技艺也已达到很高水平。《蜀中广记》引诸葛军令曰:“军中之需,全藉于锦”。三国时候,三足鼎立,连年用兵,川蜀的军政费用,几乎全靠锦缎贸易维持,当时蜀锦产量之大,行销之广,就可想而知。

明代落花流水锦

汉唐以来,蜀锦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名,在图案、织机、牵经、染色等诸多方面均别具一格,从来都是川蜀对外物资交流的一宗主要产品。直到今天,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人们仍把成都织锦称之为“中国名贵的蜀江锦”,并认为蜀锦最能代表中国锦缎的特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