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成都武担山由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06 19:22:06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武担山由来

位于今成都市青羊区江汉路原成都军区大院(今西部战区机关所在地)内有一座成都城内唯一的“山”,名为武担山。可能你会疑惑为什么这座“山”的名字这么像武当山呢?许多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时多少都有些疑惑。其实,虽然这两座山名看起来很接近,但这座位于成都的武担山和湖北省的武当山却完全无关。

成都武担山上的武担塔

实际上,武担山并不能真正说得上是一座山,而是一个高约20米、宽40米、长100余米的小土丘。为方便叙述后文,我们还是将它称作“山”。这座山的来历,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337年到公元前316年之间,那时古蜀国还没有灭亡。《华阳国志》有过这样一段记载:

“武都有一女子,美而艳,蜀王纳为妃。不习水土,欲去。王必留之,乃为《东平之歌》以乐之。无几,物故。蜀王哀念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冢,盖地数亩,高七丈,上有石镜。”

王妃抚琴的坐像

这段内容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武都城里有个美女,长得秀美异常,美艳得不可方物,世上绝无仅有。蜀王杜芦闻其艳名,将其纳为王妃,朝夕相伴,并对这位美人王妃迷恋不已。然而,这位美丽的王妃,来到成都后却水土不服,经常思念家乡,生生地要回武都去。可是蜀王杜芦哪里舍得?想尽办法要把她留下,还煞费苦心地亲自为之作了一首《东平之歌》来讨好她。可是没有多久,这位王妃还是因为无法排解思乡的郁闷而香消玉殒了”。

爱妃病故

开明氏登高思故人

五力士担山

多情的蜀王(杜芦,开明十二世)为让死后的美人王妃回归“故土”,特命五丁力士(五个大力士)到美人的故乡武都城担土回成都,垒成数亩之宽,七丈之高的陵墓,并在墓上镶嵌一面巨大的石镜。

后人把这陵墓称之为武担山,所谓“武担”就是指“用武都担来的土堆砌成的山”。

世界上有一座著名建筑也是君主思念已故妃子所建,它就是印度的泰姬陵,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因思念已故的妃子而为之修建的一座白色大理石陵园。不同的地方是,武担山比它早了1300多年。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篡汉,有传闻称汉献帝已遇害,刘备遂为其发丧,追谥“孝愍(mǐn)皇帝”。其后刘备麾下群臣纷纷以各种祥瑞、图谶(chèn,预言、预兆)为由请,求其继承帝位。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初六日,即221年5月15日),刘备在成都武担山之南即皇帝位,宣布“嗣武二祖”(继承刘邦、刘秀),年号“章武”。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武担山曾是汉昭烈帝刘备登基的地方

武担山的典故作为古蜀国传说之一,历来与“望帝啼鹃”齐名,再加上刘备称帝处等独特的历史地位,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歌咏的对象。名列“初唐四杰”的大诗人王勃作《晚秋游武担山寺序》,极写武担山之秀丽景象,传为佳作;唐朝的一代诗圣杜甫在游览武担山时也曾以“石镜”为题咏诗有“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之句,睹物生情溢于言表。

到了清代,武担山依然为成都的一处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清代地图上标注有武担山街,山上有武担山寺(又名咒土寺、石镜寺)。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陆军军官学校曾西迁到此。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成都军区大院。20世纪60年代,这一古迹名胜遭到毁坏,山上乱石成堆,树木凋残,山下杂草丛生,后经成都军区修缮得以恢复。如今,武担山上各处均有碑记,林木茂盛,黄葛、雪松参天,春夏杜鹃花万紫千红,秋冬有菊花腊梅盛开。

1981年5月,武担山遗址被公布为成都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武担山不再对外开放,逐渐淡出世人视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