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耸入云天多功峡‖沈云丹

作者:沈云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07 19:14:49 浏览次数: 【字体:

耸入云天多功峡

沈云丹

从雅安市雨城区南正街南门坎石梯出发,沿青衣江逆流而上,途径古老的宋村渡,过古老的多营平,一路寻着茶马古道的足迹,来到飞仙关,多功峡就在这里了。它位于天全县、芦山县与雨城区的交界处,是芦山与雨城的分界,是青衣江三源汇合处。

雅安飞仙关(图片来源:雅安日报)

登上山顶,在寂静的阿练若①处,远眺雄伟而高耸云天的多功峡谷,静观青衣江水勃勃而下的涛声幽幽,怀想:古代村民沿古道而居,身着盘扣青衣的老妇在木屋门口纳着鞋底,面色红润的村姑背着木桶沿着栈道而下取水,还有骡马车夫的吆喝,底层背夫的喘息……时间在这里流逝得慢了一些。

据《雅州府志·芦山县》载:“漏阁,相传神禹治水遗迹。”当年夏禹为疏通滔滔洪流,冥思苦想之际,一位须发染霜的老者飘然而至,送给他一把千斤石斧,夏禹挥动“神斧”,用力劈下,洪浪奔腾,一泻千里,夏禹因获“神禹”之称。后人为纪念夏禹和老神仙,便命名此峡为“多功峡”,峡内岩壁陡峭,高逾百仞,“山峡锁云天,碧水涌翡翠。”神禹漏阁”是芦山县古代外四景②之一。

多功峡为啥又叫飞仙关呢?这句古诗有一些提示:“金鸡飞过老仙家”,传说尔朱通微不愿与篡夺皇位的族兄尔朱荣合流,弃权学道,道成,号尔朱真人。他把家安在西面的多功峡,平时却在东面金鸡关的一个山洞里炼丹修行,成正果后,羽化飞升到多功峡告别家人,从此飞升进入天宫。

金鸡,指金鸡关;老仙家,指多功峡。一东一西的这两个关口,是古代雅州一进一出的险关隘口。《雅州府志》云:“一夫守之,百夫莫逾,关城属雅州,宋代延设守御司”。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先生在此咏诗:“孤峰绝青天,断岩横漏阁,六时常是雨,闻有飞仙渡。”

百年前,这个渡口也是运送物资的重要通道,古人足印清晰可见,如今已弃置不用。今修复的曲折、悠长的栈道,把“茶马古道”衬托得更加朦胧而神秘,千百年来穿梭于此的背夫、马帮,往返于川藏之间,茶叶、蜀锦、食盐、邛杖由此销往世界。

《飞仙关》 张大千绘 (图片来源:雅安日报)

飞仙关是茶马古道上的第一个关隘。分上关和下关,两关相距几里路。今虽有古道遗迹,却见城门已无。城关上只保留了长条石彻成的方形门洞,城门后山是明初建立的二郎庙,后被毁。现地面可见古石狮、古残碑、柱础……这些残存的古物上都可分辨出道家的文化元素。今天,它们默默地叩问古今。

据《芦山县志》载,清道光年间,县令范涞清曾在旧关门上重建关城,门高于旧,上建有楼,塑文武二夫子像,关门南面有范涞清题“飞仙关”三字石匾。今已不见石匾,但见关门前十余米,竖立的清朝嘉庆年间所刻的“芦山县南界”石牌坊,字迹还比较清晰。廖家别院就在牌坊不远处。

自飞仙关隧道贯通,漏阁、二郎庙、关门口,日渐清冷、寂寥。但茶马古道飞仙关段,留下的何止是昔日马帮足迹,还有二郎庙和二郎庙的故事、廖家别院和廖家别院的故事,以及茶马古道上那些动人的民间传说。

注释

①阿练若:梵语aranya的译音,又称阿兰若、阿练茹、阿练儿等,译为无诤声、无声所、寂静处等。寓指比丘、比丘尼修行的清幽场所。今,清幽的二郎庙居住的是比丘,故用“阿练若”一词。

②芦山县古外四景:神禹漏阁,金阁耸翠,万斛涌泉,八步天险。《雅州府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沈云丹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