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林则徐在陕西审案‖路晓宇

作者:路晓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办 发布时间:2021-12-08 09:58:14 浏览次数: 【字体:

林则徐先后在陕西担任过分管财经和民政的副省长、省长以及总管陕西、甘肃和伊犁三省军民政务的总督,那是道光年间的事。

1827年6月26日,林则徐任陕西按察使兼布政使,任职约半年时间。1845年11月,林则徐替代未到任的布彦泰暂时担任陕甘总督。1846年4月,清廷命林则徐为陕西巡抚,次年3月离任。


  陕西蒲城林则徐纪念馆(图片来源: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


从道光七年初到陕西任职,到道光二十七年离陕任云贵总督,林则徐经历了宦海沉浮和人生的起落,这期间发生了广州虎门销烟光辉时刻以及新疆伊犁长达三年的贬谪生活。林则徐在陕西任职总共近二年时间,他爱国爱民、廉洁奉公、办事认真,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林则徐在陕西即将卸任巡抚之际遇到了一个刑事案件。案情很简单,泾阳人马书新嗜赌如命,输得徒有四壁,妻子李氏连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寒冷的冬天也只能睡在草垫子上。李氏兄长可怜妹妹的处境,送了一床棉被给李氏御寒。马书新要将新棉被卖掉换钱作为赌本,李氏死活不肯,马书新把李氏踢得遍体鳞伤。李氏既挨了打,又见棉被保不住,于是痛骂了马书新。马书新被骂恼了,放倒李氏,用铡刀将李氏的头给铡了下来。

按《大清律》,死刑分为四种,即绞监候、绞立决、斩监侯、斩立决。凌迟虽也是死刑,但不列入正刑,主要针对个别罪大恶极之人。死刑中的绞监候和斩监侯,往往会得到宽大,侯而不绞、候而不斩也是常态,这也体现了皇帝天恩浩荡、爱护黎民的一种表现。


林则徐查访赈灾现场(图片来源: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


清代的死刑案件处理过程相当复杂,一个犯了死刑的清朝百姓首先会受到县一级的审问,而后在进一步上报到州府,再逐层上报至皇帝。事实上一个死刑犯最终的生死并不掌握在地方官员手里,拥有最终审判权的人是皇帝。死刑复审的环节有地方复审和中央复审,经过“秋审”这一道程序后,皇帝还要最终进行“朝审”,在层层环节之下死刑犯的处死率其实并不是百分百的。

马书新杀妻案送到县里,知县初审时按故意杀人罪判处绞监候。按清朝制度,陕西全省所有死刑的案件都集中在一块儿,在每年秋天由陕甘总督、陕西巡抚、陕西布政使、按察使会同审理。秋审将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拟定处理意见,报送刑部。按察使张集馨对马书新案的初审判决提出异议,他认为马书新的行为凶残,性质恶劣,且又是一个赌徒,便将绞监候改为绞立决,随后报送陕甘总督布彦泰。武将出身的布彦泰估计没怎么细看,同意了张集馨的意见。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林则徐纪念馆内的林则徐与王鼎塑像,以及林则徐所写的王鼎编制的《十无益》。姚友明 摄(图片来源:新华社)

可是,陕西巡抚林则徐在审核马书新案时,执意提出把它改回绞监候。林则徐语重心长地说:“足下系道员署臬,设或部中以为失入处分即要降调,道员降调并不具奏,非比臬司必须奏明处分,尚可邀恩也。”言下之意,你老弟是以粮道的身份代理按察使,万一此案报到刑部,假如刑部认为你判决失当,你就会降职或调离。而道员降级按程序并不用报告皇帝,不像正式的按察使处置必须先报告皇帝,运气好皇帝还会开恩免于处分。同时林还告诉张,总督那边你不用管,我亲自写信来协调。

按照清朝官场规则,中低级官员如果轻罪重判要遭受降调的处分,而且基本没有回旋的余地,而重罪轻判的风险则要小得多。规则明摆在那里,但张集馨虽然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服,从其本心来说,始终认为该案应判以绞立决,于是去信与北京的刑部侍郎张兰沚商酌。张兰沚回信说:“这个案子证据确凿,确实应该判以绞立决,但是你们省里还是判处绞监候较好,这样就可以留给刑部驳回,刑部不驳回几个案子,怎么显出办案的慎重呢?刑部的权威又怎么体现呢?”

果然,秋审结果批下来的时候陕西报上去的150多个刑事案件,刑部全部批准了。只有马书新案,刑部将绞监侯改为绞立决。那时候,林则徐已经离任了。

林则徐历官十四省,这只是他在陕西宦海生涯的一个小插曲。见微知著,通过此案可以看出,林则徐对于死刑判决的慎重,出于保护干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办
终审:朱丹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