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绵竹密友绵竹酒,陪伴苏东坡写下《赤壁赋》‖冯再光

作者:冯再光(中华辞赋社、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德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德阳日报》(2022年1月12日第8版) 发布时间:2022-01-26 20:10:26 浏览次数: 【字体:

绵竹密友绵竹酒陪伴苏东坡写下《赤壁赋》

冯再光

北宋时期,绵竹酿酒工艺愈加成熟,所酿之酒也不再是单一的“剑南烧春”,“蜜酒”“鹅黄”频繁出现在诗人笔下。而苏东坡与绵竹道士杨世昌的故事,也成为中国诗酒文化史上的一段美谈。

苏东坡与杨世昌寄情诗酒

贬谪黄州“东坡”之名是这样诞生的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此时的苏轼名义上是黄州团练副使,实则并无实权,并且行动也不能随意,称之谪居。这是苏轼人生最低谷的一段时期。

元丰三年(1080)大年初一,苏轼和长子苏迈在御史台差人押解下从京城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在二月初一到达湖北黄州。

苏轼不可能有官舍栖身,只好借住在山里旧庙一间破屋里。这庙便是后来因苏轼一阕《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而闻名的“定惠院”。

不久,苏轼全家人都到了黄州。精神虽得慰藉,生活却更加艰难。一家老小二十多口人,庙里一间破屋根本容纳不下,苏轼四处打听,急于寻找另外的栖身之所。后来,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废弃的驿站“临皋亭”,此处靠近滔滔长江,因年久失修,地面潮湿,房顶漏雨,但一家人毕竟安顿了下来。

元丰四年(1081),一个叫马正卿的人追随苏轼来到黄州。他向黄州太守请求“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意思是,希望官府能划一块无主的地给苏轼耕种。不久,徐君猷上任黄州太守,他钦慕苏轼的旷世之才,更同情苏轼的遭遇,就把黄州城东缓坡上一块营防废弃地划给了苏轼。

苏东坡画像

这“东坡”是营房旧址,四处乱石,杂草丛生,蛇鼠出没,一片荒凉。但苏轼也十分知足,他带领全家老小清除瓦砾,刈割荆棘,终于开垦出五十亩田地来。一家人在“东坡”上种粮食、蔬菜、瓜果,还栽植了奇花异木。苏轼尝到了开荒种地的艰辛,从中也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在朋友们的大力帮助下,他在东坡地头建成了五间草屋。落成之日,恰好天降瑞雪,苏轼非常兴奋,居然在草堂壁间画满了雪花,将屋子命名为“雪堂”,还写了一篇《雪堂记》记述此事。

后来,他用“东坡”这片土地之名作了自己的字号,“东坡”二字从此名载千秋。

好友来访还有闻香销魂的绵竹“蜜酒”

元丰五年(1082)春,绵竹武都山道士杨世昌云游庐山,然后转道向黄州而去。他除携带云游时必要之物外,还特意带上了几壶自己酿制的蜜酒,一路上风餐露宿,吃尽苦头,终于在是年五月中旬到达黄州,见到了老朋友苏轼。

杨世昌,字子京,祖籍绵竹,在武都山严仙观修道,后成为掌门人。他是北宋著名道学家、画家、鼓琴家,单是一幅“崆峒问道图”,就被后世称为五代以来唯一一张著名道士画,艺术水平极高,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杨世昌《崆峒问道图》

却说杨世昌到达黄州那天已近黄昏,天上正下着雨。杨世昌在黄州“东坡”与苏轼相见时,一身已经湿透。

苏轼见杨世昌到来,十分高兴,速将老友迎进屋内,拿出自己的衣服叫杨世昌换上。杨世昌也不再拘礼,换上衣服后便求苏轼升火,将换下的衣服烤干再穿。苏轼随即叫家人找出火盆在柴房内升起火来。

两人围火坐定,一阵寒暄过后,苏轼吩咐家眷弄些好菜,要与老友好好喝一杯。杨世昌看到处于人生低谷的苏轼不仅贫困潦倒,气色也不好,心中忐忑不安。深谙医道养生的杨世昌,自然知道苏轼因蒙受冤屈,已致心身俱伤。对此郁结于心、 困顿于情之症,必须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痛、医之于无事之前。然而,现在他只得先想法安慰一下老友。

杨世昌将随身带来的几壶蜜酒摆上木桌,然后打开一壶递给苏轼,说:“这是我精酿的蜜酒,正待苏学士品鉴。”

苏轼一听,喜上眉梢。他早就听说杨世昌多才多艺,还是一位高明的酿酒专家,精通道家养生健体之理,但从未见识过他酿的“道酒”。苏轼在道观曾为居士,早知《汉书·食货志》中称酒为“百药之长”,而道家对于酒,更看重其养生保健功效。今天得以品尝,正当一醉,于是叫家人快拿碗来,还向杨世昌苦笑说“家贫无盏,以碗代之”。

家人还未拿来碗筷,菜也还未上桌,苏轼便迫不及待从杨世昌手中接过酒壶。品尝之后,一捋胡须,闭目而语:“其色明酽,浓淡适宜,闻香销魂,回味无穷。”

见苏学士进入怡然自得之境界,杨世昌哈哈大笑,趁着苏轼的兴致,一边把酒倒于碗中,一边讲道:“此酒由粮食、蜂蜜、草药、鲜花、果皮等酿造而成。”然后,端起碗与苏轼一饮而尽,继续说道:“儒家治世,佛家治心,道家治身。而此酒功效可安神慰心,强健其身。”

苏轼顿悟,接话而云:“身心康健,方可治世。”

两人相视一笑,再次举碗对饮。不知不觉菜已凉透,两人却还在谈古论今,寄情诗酒,毫无倦怠之意。直到雄鸡高鸣,方才发现晨曦破晓,于是皆带着醉意合衣倒在木床抵足而眠。

醉游赤壁千古名篇道尽世间事

是年七月十六,苏轼约杨世昌泛舟赤壁。杨世昌很高兴,他提着在天庆观自酿的蜜酒,又带了少许食肴,与苏轼直奔江边黄州赤壁。此山色呈赭赤,因其陡峭如壁而得名。又因赤壁矶头横亘在大江之中,状若悬鼻,亦名赤鼻山。汉代桑钦早将其载入《水经》之中。

这天傍晚,夜空朗朗,月华倾泻。时值夏日将尽、秋意渐至之时节,月白风清,江平浪静。在这个静谧安宁而又舒适的江上之夜,两人谈兴正浓。东坡频频为好友斟酒,也不忘借机赞蜜酒名不虚传,说这段时间饮此酒后,“尤感精神大振。”

说到这里,他举盏向好友致谢:“子京,在我落魄之时,你却千里迢迢来黄州看我,还为我酿制蜜酒,陪我谈天说地,一泄郁气。今生能结识子京,乃我之大幸也!”

杨世昌慌忙说道:“子瞻如此说来,让我既感幸运又感惭愧。所谓幸,是与子瞻结为知己;所谓愧,则是来得太晚,这酒你尝得太迟,太迟!”

杨世昌话毕,两人开怀大笑,碰盏而饮。旋即,二人又扯起史书之典,古贤逸事。

须臾,苏轼斜倚船边,扣舷而歌。杨世昌随着东坡的歌声吹起洞箫,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仰望星空,时而随洞箫之曲轻吟,时而陷入沉思。

片刻,他坐起身来,问杨世昌:“子京,此调为何如此凄凉?”

明 • 仇英《赤壁图》(局部)

杨世昌放下洞箫,答曰:“此时此景,忽然忆起曹孟德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无论曹操还是周瑜,世上多少英雄,都如小小尘埃,最终被滔滔长江淹没。我哀叹人生之短暂,羡慕长江之无穷啊!因此,借助箫声把自己的心里话寄托在悲凉的秋风之中……”

杨世昌的感叹,让苏轼思绪万千。他站起身来,时而西望夏口,时而东望武昌,在悲凉的箫声中,在蜜酒的醉意下,顿生“飘飘乎如一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感,悟出了“贬谪须忘却,人生须重振”之哲理。天地万物,各有其主,自己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唯有江上的清风和夜空的明月长存。临风,可闻其声音;赏月,便见其色彩。愉快地享受青山绿水和清风明月,便不必担忧生命短暂,更用不着羡慕江水的永恒!把自己的身心都交给自然,尽情地去享受自然,其实也是永恒的拥有。

想到这,他文思如泉涌,写下了千古名篇《前赤壁赋》。

几天后,苏轼又与杨世昌江边观浪,论古谈今。回到家中,又乘畅饮之兴,挥毫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大学者傅藻后来在《东坡纪年录》记载:“元丰五年壬戌先生四十七岁,(七月)既望,泛舟于赤壁之下,作《赤壁赋》,又怀古,作《念奴娇》”。

“一词二赋”神思所至皆为赤壁

关于苏轼所写赤壁是否乃周瑜破曹之处,历来有多种说法。其中,“蒲圻县西北”说、“嘉鱼县东北”说、“武昌西南赤矶山”说,皆有其理,因为都有史书记载。以东坡的博学卓识,绝不会将自己所游之处当作历史上真正的赤壁。然而,作为文豪,他从黄州赤壁联想到历史上龙争虎斗之遗迹,于是,在荡气回肠之时借物抒怀、托物言志。这一切,正反映了苏轼放荡不羁的性格与超绝非凡的想象力。苏轼在《念奴娇》一词中,以“人道是”三字,将自己借黄州赤壁怀古作了巧妙说明,并暗示所写黄州赤壁非历史上真正的周郎赤壁。

那么,苏轼和杨世昌这次游的赤壁在哪里呢?明弘治时所编的《黄州府志》记录得很明白:“鸡窝湖,东坡一游赤壁也”。南宋人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也记述说:“赤壁矶,在州治之北,东坡作《赤壁赋》,谓为周瑜破曹操处。”矶窝湖(又名鸡窝湖)与长江相连,为一大回湾,其湾水流平缓,远离江中激浪。

苏东坡游赤壁

时隔三个月,苏轼又在杨世昌、潘大临陪同下夜游赤壁。潘大临在诗坛颇有名气,北宋诗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记载:“湖北黄州人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黄庭坚)尤喜之。”

这次三人的赤壁之游,苏轼事后在给杨世昌的信中提到:“十月十五日夜,与杨道士泛舟赤壁。”

他们游览的地点不是五个月前的矶窝湖一带,而是赤壁矶南面的第一个矶头。此矶险峻,气势与矶窝湖一带千差万別。且看东坡后赋之句:“东流有声,断崖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康熙末年,黄州知府郭朝祚因十分敬仰苏轼,始将此矶头冠以“东坡”二字,勒石于赤壁之上,成为今日之“东坡赤壁”。

却说苏、潘诗兴大发,吟哦不断。杨世昌以洞箫为他们吟诗伴奏。觥筹交错之间,东坡诗赋灵感再次应运而生,第二天,他就又写下了一篇千古名赋——《后赤壁赋》。

秘方赠友“蜜酒歌”千古流传

“一词二赋”不仅是苏东坡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文学的辉煌之作。就其创作原因,后世名贤认为,除了东坡自身有极高天赋外,道士杨世昌在东坡人生最低谷之时,以两次长时陪伴,共研易经,才使东坡如雪压之松,意气高昂。当然,促成东坡“一词二赋”的,也有蜜酒的功劳。如果没有挚友杨世昌和蜜酒,“一词二赋”或许就是另一种意境了。

却说年底将近,杨世昌前来向苏轼辞行。东坡将杨世昌送至长亭外,别愁顿生。杨世昌从怀中摸出一幅白绫,双手递与东坡。苏轼接过一看,不禁喜上眉梢,原来上面记述的正是杨世昌多年精心研制的酿酒秘方。

苏轼感慨万端,说道:“知我者,莫如四川武都山严仙观杨道士矣。”

杨世昌笑道:“先生豪饮,天下谁人不知?子瞻与我千里之遥,今后若按此方酿之,随时可得佳酿!”言毕,两人拱手道别。

杨世昌走后,苏东坡按方酿制,果得上佳蜜酒。苏轼兴奋之余,不胜感激。为答谢杨世昌,他特地作了一首歌行体诗,名曰“蜜酒歌”作为回赠:

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

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

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

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

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

写完《蜜酒歌》,苏轼又加了诗前的小序:“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以遗之。”他将诗稿书于白绫之上,命人快马送至绵竹武都山严仙观。酒中千古事,由来两心知。

来源:《德阳日报》(2022年1月12日第8版)

作者:冯再光(中华辞赋社、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德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 《德阳日报》(2022年1月12日第8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