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张浚佚诗文辑录‖郭齐

作者:郭 齐(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27 20:16:53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1期

张浚佚诗文辑录

郭 齐

张浚(1097—1164),字德远,自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四川省绵竹市)人,南宋抗金名臣、学者,蜀学重要代表人物。著有《紫岩易传》10卷,《论语解》4卷,《春秋解》6卷,《中庸解》1卷,《诗》《书》《礼》解3卷,《建炎复辟平江实录》1卷,《丁巳潇湘录》,《中兴备览》3卷,文集10卷,奏议20卷。惜除《紫岩易传》《中兴备览》外,大多已亡佚,其诗文也多散落。民国年间,黄尚毅辑《张魏公集》1卷,民国19年(1930)与《紫岩居士易传》合刊于绵竹,仅收文25篇、诗2首,疏漏无取。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全宋文》,重辑其文351篇(王晓波整理);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全宋诗》,辑其诗9篇(崔统华整理,其中一篇非张浚作,当删);吴洪泽编著《宋代蜀文辑存校补》,增辑文60篇,可谓洋洋大观,然尚有未尽。笔者近年利用参与《巴蜀全书》编纂之机,遍查各种文献,又新辑得张浚佚诗3首、佚文66篇,其中不乏弹劾岳飞、胡珵,处置曲端,奏请车驾南渡以避金人,请宋高宗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与吕颐浩约起义兵等重要内容。今粗加整理,公诸于世,以供后续研究参考。其编排顺序先诗后文,文则一依《全宋文》,以文体为序,次以年代为序。凡上述三书已辑录者,不再收入。

牛头寺

暮宿牛头寺,朝离虎节门。东风知我意,送我过前村。

——明弘治《八闽通志》卷七六,又见明万历《古田县志》卷一四,清乾隆《福州府志》卷一六下,《佩文韵府》卷六三之一一

独往亭

九州何日息烟尘,聊结新亭契我心。祇恐马头关陇去,却辜风月伴高吟。

——清康熙《衢州府志》卷三,又见清康熙《常山县志》卷一五,清雍正《常山县志》卷一○下

谒范文正公祠

拜公祠庙识公颜,神气如生晚不还。守土小生偏感仰,太平功业重如山。枢密副使绵州张浚顿首题。

——《蜀故》卷二、卷九,又见《池北偶谈》卷一三,《带经堂诗话》卷二八

劾胡珵奏

(建炎元年)

胡珵笔削东书,欲使布衣挟进退大臣之权,几至召乱,遂以讽谕狂生,规摇国是。

——《鼠璞》,民国景宋本,又见《宋诗纪事》卷四三,《倘湖樵书》卷二,《稗史汇编》卷三八

论车驾不可久驻维扬疏

(建炎二年)

近日军民论议纷然,彼得借口为说者,盖二帝远在沙漠,而陛下乃与六宫端居于此,何怪人之窃议。愿明降睿旨,以车驾不为久驻维扬之计晓谕军民。仍乞朝廷早措置六宫定居之地,然后陛下以一身巡幸四方,规恢远图,上以慰九庙之心,下以副军民之望。

——《晦庵集》卷九五上《张浚行状》,又见清康熙《扬州府志》卷三七,清乾隆《江都县志》卷三一,清光绪《增修甘泉县志》卷一九

宜且南渡以避敌锋奏

(建炎二年)

敌势方张,宜且南渡。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卷五六七

请以榷货赢余救一时之急奏

(建炎三年)

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可救一时之急。

——《吕明德先生年谱》卷三

乞少留平江弹压奏

(建炎三年)

今张俊人马乍回平江,人情震詟。若臣不少留弹压,恐致败事。

——《续资治通鉴》卷一○四

睿圣皇帝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奏

(建炎三年)

睿圣皇帝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挥麈后录》卷九

言事札子

(建炎四年十一月八日)

臣据前祠部员外郎喻汝砺状云云。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

大食献珠玉事奏

(建炎四年)

大食献珠玉,已至熙州。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二,又见《中兴两朝圣政》卷七

处置曲端奏

(绍兴元年)

本司都统制曲端自闻吴玠马军倒那,坐拥重兵,更不遣兵策应,已责海州团练副使,万州安置。

——《中兴两朝圣政》卷九

运米至荆南以治川口奏

(绍兴二年)

已运米五万石至荆南,欲理川口,与行在相接。

——《宋中兴纪事本末》卷二一

言韩廸之功奏

(绍兴二年)

桑仲侵犯归州,廸捍御无虞,功绩显著。

——《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

乞以刘子羽吴玠为判官奏

(绍兴三年)

王庶、王似、卢法原威望素轻,乞命刘子羽、吴玠并为判官。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卷九六

论合力抗敌不当走避奏

(绍兴三年)

伏惟陛下未审前者避兵,何处可安?验之在前,警之在后。今日只可命将提兵,分头抵杀,君臣协力,将士同心,方可免难。何又以走避为计?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卷四,又见《武穆精忠传》卷四

请以马扩为沿江制置使奏

(绍兴四年十二月)

以枢密副都承旨马扩为沿江制置使,军于镇江府,且令湖南制置大使席益拨统制官崔邦弼等军赴扩。

——《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五

乞制降香祝文奏

(绍兴四年)

四川自七月以来霖雨地震,盖名山大川久阙降香,乞制祝文付下。

——《中兴两朝圣政》卷一五,又见《宋中兴纪事本末》卷二八,《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卷一一八

朝辞言退敌之策奏

(绍兴四年)

伏愿陛下星火差人去召岳飞领兵渡江入淮,会兵退虏。臣自往镇江,督召刘光世、韩世忠等与兀术决日交兵,陛下以大军出平江取齐。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卷五

乞待湖湘寇平回朝表

(绍兴五年五月)

尚书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招讨使臣张浚谨状奏:五月初八日降到指挥,取臣回还行在,计议防秋之事。即今湖湘之寇未除,乞容臣到六月上旬收捕水贼①,方可回朝。今臣调岳飞人马前往鼎州计画殄除水寇去讫。臣欲遵命回朝,诚恐有失机会,谨具奏闻。绍兴五年五月初九日,张浚谨言。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卷五,又见《武穆精忠传》卷五

①到:原作“副”,据又见改。

请遵以日易月之制成服奏

(绍兴五年)

太上皇帝既已崩矣,陛下虽当尝胆图报,请遵以日易月之制成服,得(预)以爰整干戈,驾征北漠矣。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卷五,又见《武穆精忠传》卷五

江上诸军精强奏

(绍兴五年)

江上诸军事艺精强,非前日之比。

——《中兴两朝圣政》卷一八,又见《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四

敌已渡淮北去奏

(绍兴五年)

敌人潜师引去,今已绝淮而北。见行措置招集淮南官吏还任,抚存归业人户等事。

——《中兴两朝圣政》卷一七

未可遽绝北使奏

(绍兴五年)

使事兵家机权,后将辟地复土,终归于和,未可遽绝。

——《经济类编》卷六九

请以御前箭甲良弓分赐有功将士奏

(绍兴六年二月四日)

御前降西蕃宝剑十二,内库细甲二十,良弓五十,给赐有功将士,请分赐以为激劝。

——《玉海》卷一五一,又见《三才广志》卷一 ○五二,《月日纪古》卷二

荐何佾为帅奏

(绍兴五年)

何佾前治黄,联保伍法,盗贼平息。今谋帅莫如何佾。

——明成化《处州府志》卷一三,又见明万历《括苍汇纪》卷一二,清顺治《龙泉县志》卷六

乞加恩岳云表

(绍兴六年七月)

岳飞数年之间,复建康,讨曹成,平杨幺,其子岳云之功实居第一,皆被其父隐而不录,实非朝廷大公至正、激劝人臣之道。伏乞圣明特赐加恩宠异,庶使边疆将士能奋厉建功,以自责效。取进止。绍兴六年七月日,臣张浚谨言。

——《武穆精忠传》卷五,又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卷五

论车驾进止利害贴黄

(绍兴六年十一月)

臣辄尽己见,仰尘圣览。区区臆说,未知当否。愿陛下因此闲暇更加圣思,斋戒沐浴,以告于宗庙,谋之鬼神。此大事也,臣岂敢固执一己之见?异日惟陛下详教而曲谕焉,庶几君臣之间得尽心腹,不贻万世之论。

——明写本《永乐大典》卷一二九二九

请改江淮屯田为营田奏

(绍兴六年)

改江淮屯田为营田。凡官田、逃田并拘籍,以五顷为一庄,募民承佃。其法五家为保,共佃一庄,以一人为长。每庄给牛五具,耒耜及种副之。别给十亩为蔬圃,贷钱七十千,分五年偿。

——《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卷二四三,又见《古今治平略》卷五,《省轩考古类编》卷一一 ,《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卷四五,《骈字类编》卷八○

言敌必皆刘豫兵奏

(绍兴六年)

虏数少奔命,决不复来,此必皆豫兵。

——《新笺决科古今源流至论》卷八别集,又见《宋中兴纪事本末》卷三九

请重官吏亲民之任奏

(绍兴六年)

亲民之官,治道所急。比年内重外轻,流落于外者终身不获用,经营于内者积岁得美官,又官于朝者多不历民事。请以郡守监司有治状者除郎曹,郎曹资浅者除监司郡守,馆职未历民事者除通判,仍乞降诏。

——《宋中兴纪事本末》卷三九

请许岳飞便道面圣札子

(绍兴六年)

勘会岳飞议事巳毕,令取道衢、信,去行在不远。欲一见天颜,少慰臣子瞻恋之心。欲望圣慈特令内殿引见,取进止。

——《金佗续编》卷六,又见《丝纶传信录》卷五

雨旸以时奏

(绍兴七年四月)

雨既霑足,又即晴霁,庶于蚕麦无妨。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 ○,又见《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一,《景定建康志》卷一四,《文献通考》卷八七,《宋史全文》卷二 ○上,《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卷二五

劾岳飞跋扈奏

(绍兴七年)

岳飞积虑,专在并兵,奏牍求去,意在要君。

——《通鉴续编》卷一五,又见《宋史》卷二八《高宗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六,《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卷九七

退敌将官拟次第论功推恩奏

(绍兴十一年五月十四日)

金贼屯兵宿亳,本军官兵迎冒暑雨,奔渉长途,深入贼境。其统制官王德等虽蒙推赏,乞更赐优异推恩。王德欲升元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马立欲除防御使,田师中欲除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刘宝、李横欲各除正任观察使,张渊欲除正任团练使,唐汴欲与转武功大夫,王友欲与转右武大夫。

——《宋会要辑稿》兵一八

呈张宪供词奏

(绍兴十一年)

张宪供通,为收岳飞处文字后谋反,行府已有供到文状。

——《宋史全文》卷二一上

奏论内治

(绍兴二十三年 )

窃读《易·家人》彖辞,知致治之道必自内始。复考象辞,风自火出为《家人》。风之譬则化也,火之譬则礼也。礼修于身,化行于外,是为风自火出。

——《六典通考》卷三一

乞坚守两淮奏

(绍兴三十一年)

不守两淮而守江干,是示虏以削弱之形,怠军民战守之气。

——明嘉靖《维扬志》卷七

金人已退两淮皆定奏

(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已退,两淮皆定。

——《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六

论屯盱眙楚泗以扼涡颍奏

(绍兴三十二年)

三国以后,自北归南,未有不由清河、涡口两道以舟运粮。盖淮北广衍,粮舟不出于淮,则惧清野无所得,有坐困之势。于是东屯盱眙、楚泗,以扼涡颍,大兵进临,声势连接,人心毕归,精兵可集。

——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卷一六

劾都遇奏

(绍兴三十二年)

其性不疏通,凡本司行事,不即禀承,致归正人各生怨望。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

请两淮沿边清野马草札子

(隆兴元年九月十四日)

欲行下两淮县清野马草,唐、邓、信阳沿边一带依此措置。

——《宋会要辑稿》兵二九,又见明写本《永乐大典》卷一四四六四

官兵因战致残许令子弟亲戚承袭奏

(隆兴元年)

官兵因战斗重伤废疾,不堪披带之人,望许令子弟亲戚承袭。

——《宋史全文》卷二四上

宣抚司结局推恩有功官吏奏

(隆兴元年)

宣抚司结局,所有得力官吏,今作优平两等申奏,量与减磨勘推恩。

——《宋会要辑稿》兵一九

乞贬张训通奏

(隆兴元年)

宿州之役初非战败,而统制官等无故引归。殿前司统制官张训通系军马入城之际,先次一面引归。欲望酌情定罪,明赐贬降。

——《盘洲集》卷四八

乞招诱沿淮庄农耕作奏

(隆兴元年)

楚州并涟水军接海州界,多有淮北及山东庄农将带老幼或牛具散在沿淮。欲从朝廷委自两淮帅臣行下所部州军,责令知县、县令多方措置,招诱耕作。若能招及三百户,知县、县令除到任任满赏外,与转一官,知通减半。若过此数,并与满赏。

——《宋史全文》卷二四上

请察主和之人包藏祸心疏

(隆兴元年)

自昔议和之臣始以怯懦误国,全身保家,其终不至于降,盖有草降表以待用而阴图其富贵者矣,不可不察。

——《宋史全文》卷二四上

劾尹机奏

(隆兴元年)

用意怀私,措置乖谬,大失士心,以致离散。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

言向子固之功奏

(隆兴元年)

招降到莆察徒穆一行,兵屯扬州,子固弹压抚循,各有条理。

——《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

论济大事者以人心为本

济大事者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坚城百雉,不能守也。

——《筹辽硕画》卷二三

言帝王之学奏

臣闻帝王之学以治心修性为主。心本至静,因欲而动。欲不必邪欲,凡有外慕,皆欲也。性本至善,因习以成。欺伪既生,遂拂天理。是知治乱在己,德成于上,化行于下。凡所施设,莫不感格天人,大治之效,其应必矣。帝王以天为宗,以礼为门,以敬为辅。心敬则畏天,如天之常在左右上下,诚自此立,治自此出,卓乎后世不可及也。

——《历代名臣奏议》卷八

寿春县升府札子

欲将寿春县改为寿春府,以淮北寿春府为下蔡县,仍隶焉。其安丰军却合改作县,使隶寿春府。

古寿春在淮南,自周世宗攻刘仁瞻于此,恶其险,遂徙寿州治于淮北下蔡。是安丰即古寿州地。

——《方舆胜览》卷四八

巢湖为兵家之要论

武侯谓曹操四越巢湖不成者,巢湖之水南通大江①,濡须正扼其冲,东西两关又从而辅翼之,馈舟难通,故虽有十万之师,未能寇大江也。

——《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九,又见《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卷二八 ○、职方典卷八二六,清嘉庆《庐州府志》卷二二,《方域考证》卷五 ○

①此句《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作“巢湖之水上通焦湖”,《方域考证》卷五 ○作“巢河之水上通巢湖”。

论鄂州为形势之要

鄂州城东通武昌樊口,昔孙权移(欲)都武昌,以拒魏师,(盖)渡江而西,接连川陕中原,声援络绎可通(耳)。

——《通鉴地理通释》卷一二,又见《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六

诱刘豫手榜

刘豫本以书生,被遇太上皇帝,曾居言路。主上嗣极,擢守乡郡。当山东之要冲,任济南之委寄,眷礼殊厚,责望至深。俄闻率众以请降,旋乃失身而据位。谅亦迫于畏死,姑务偷生。如能诱致金人,使之疲弊,精兵健马,渐次消磨,兹诚报国之良图,亦尔为臣之后效。更须爱惜民力,勿使伤残。傥或永怀异心,自致显戮,岂惟皇天后土有所不容,抑恐义士忠臣终怀愤疾。

——《晦庵集》卷九五下《张浚行状》,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七,《宋中兴纪事本末》卷四二

与吕颐浩约起义兵书

天子幽禁①,望日为岁,正待命人来会。适获寓书见知,实皇上之洪福也。且阁下忠义素著,军民仰张②,若号令一出,苗、傅等不足戮矣。幸以此举为急,勿使内贼知风,得以从容行事也。谨依日期征进,不宣。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卷三,又见《武穆精忠传》卷三,《岳武穆尽忠报国传》卷三

①天:原作“在”,据又见改。

②张:又见作“服”。

与谢参政帖

浚再拜:曩以急于禄养,未及尽心于学。兹缘罢退,初欲托庇三衢,庶有承教之便。比又恭领处分,俾居福唐。失此依赖,殊用慊然。差人种种,悉荷留意,尤所感激。浚再拜。

——《晦庵集》卷八三《书张魏公与谢参政帖》

与刘共父书

某再启:辱问勤至,孜孜以远业为事,良欣叹也。请试道所闻。学以静入,惟静则明。行以礼始,由礼则正。二者对治法耳。古之君子未有不汲汲于此而于道有见也,公其勉之。异时诚一持久,道力内充,小而耳目声色之娱,大而死生利害之变皆不足以动吾志,然后能有所建立于天地间。此圣贤之心法也。某再启。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卷二

与屏山刘公书

无他用心,惟静默体道,卒究圣人心法。

——《紫岩易传》卷末张献之跋

答澹庵胡公书

杜门亦惟圣贤之道是求。夫求而得之者,其在是矣。

——《紫岩易传》卷末张献之跋

喻左言等蜡丸书

不得惊动三宫圣驾。

——《中兴两朝圣政》卷四,又见《宋史全文》卷一七上,《八编类纂》卷二七 ○

留意圣学帖

留意圣贤之学,爱养精神,使清明在身,自然读书有见处。以之正身正家,而事业从此兴矣。

——《鹤山集》卷六一《跋张魏公帖》,又见《宋元学案》卷四四

题紫岩易传第二稿

此本改正处极多。绍兴戊寅四月六日,某书。

——《紫岩易传》卷末张献之跋

御赐砚题记

(绍兴五年二月一日)

绍兴五年二月一日宣赐,臣张浚谨书。

——《怀星堂集》卷九

复辟记

二凶得臣手书,立具札子,乞诛臣以令天下,朱胜非力沮之。见其狂悖已甚,恐生他变,迟之七日,始有郴州之命。

——《宋中兴纪事本末》卷八下

丁巳潇湘录

浚奉使川陕日奏,上曰:“陕西士马凋弊,势非五年之后不可大举。”既上往会稽,贼乘隙侵陵,海道之行危甚。后虽退师,而伪四太子者犹于淮西驻军。浚与参议刘子羽议曰:“今度虏势,必再犯江南。傥事有不意,为天下后世罪人矣。势当传檄举兵,以为牵制。”子羽曰:“相公不记临行天语乎?此兵非五年训练,安可轻用。”浚曰:“事有不可一拘者。假令万有一前日海道之行变生不测,吾侪奈何?虽欲复归陕西,号令诸将,其可得乎?”子羽之议遂塞。此事外人不及知,多诮浚轻举,且归罪子羽为多,天实鉴之也。

——《宋中兴纪事本末》卷一四

枢密使解罢始末辨

仁庙欲用狄青作枢使,庞相云:“高若讷无罪,何可罢!”仁庙色颇厉云:“若讷除观文殿学士留经筵,即今行出!”乃召当制舍人就殿廊草词。此时枢使罢,已不宣麻。其后有宣麻者,自是旧相并带节相者耳。吕惠穆当时最号助王介甫者,《裕录》并介甫《日录》可考也。其罢政知太原,似是避文潞公之归耳。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三

礼部集句

天边欲举,曾无俟于借资。

——《茹古略集》卷八

四益铭

无益之言勿听,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文勿观,无益之友勿亲。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历法典》卷一三二,又见《读书纪数略》卷二四

(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1期 )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郭 齐(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