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聚焦三星堆】探秘三星堆‖叶文定

作者:叶文定(广汉市自然资源局退休干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28 21:36:55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5期“聚焦三星堆”专刊

探秘三星堆

叶文定

在广汉市三星堆镇境内的鸭子河(湔江广汉段)南岸,有处面积12平方公里、核心区4平方公里的古遗址,原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张爱萍对其出土文物题词“沉睡五千年,一醒惊天下”,形象概括了它的悠久历史和巨大影响——它就是距今近5000年的“古国、古都、古文化”所在地、举世闻名的“三星堆”。

1

三星堆遗址处于成都平原西北,其所在的真武等几个村,鸭子河、马牧河两河相拥,水源充足;基本平整,交通便利;地势较高,适宜建筑。

三星堆之得名,源于区内有段沿马牧河南岸约200米长的土梁埂,顶部有3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好似天上的3颗星。遗憾的是,过去人们不知其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长期随意取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只剩下一个半土堆。

遗址中部有块弯月形台地,当地称为“月亮湾”。近百年前,附近村民燕道诚为从沟中抽水,在屋外搭建牛车房。1929年春,天旱缺水,燕道诚同儿子淘挖沟底降低水源,铁锄碰击到硬物。陆续取出后,曾在县衙当差、人称“燕师爷”的燕道诚,判断这是经过加工的石器、玉器,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他们估计下面还有宝物,不愿声张,就悄悄掩埋好器物,等到夜深才去挖出,运回家中。后来了解到,此次出土的玉器有圭、璧、琮、圈、璋、环,石器有凿、斧、璧及绿松石珠,约三四百件,“叠置如笋,横卧泥中”。

这些器物成为私家藏品,部分卖给古董商,辗转流传社会;有的馈赠亲友,成为家中宝物。县城内的福音堂牧师董宜笃听闻此事,觉得散失民间实为可惜,就去找到在广汉很有影响力的驻军团长陶凯,请他出面在社会上搜集。

思想进步、对广汉有好感(此前曾在广汉建公园、修公路)的陶凯,此前已被赠予5件文物,他即把自己所得交给董宜笃。董宜笃带去成都,交给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的戴谦和保管。三星堆出土文物的情况,被具有专业知识和人才的华西协合大学知道,成为认识、发掘、判断三星堆遗址的开端。

1986年的重大发现,让三星堆的地位陡然升高。

三星堆一带土层深厚、粘性强、无杂质,非常适合取土烧砖,村集体开办砖厂,用人工采挖泥土。1986年7月18日时近中午,一个民工突然挖到一件叮当作响、外表古铜色的东西,像是金属器物。他想学燕道诚,避开他人悄悄弄回家,掩埋起来。那时,三星堆遗址已是广汉文物保护对象,村民受过有关法制教育;在遗址区建有考古工作站,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德安任站长。这个农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不敢以身试法暗挖私藏,午饭后就去报告陈德安。陈德安知道事关重大,马上通知县文化局。县政府迅疾调派武装警察保护现场,通知砖厂停止取土,并组织人员配合考古工作站开始发掘。

刨开表土2尺左右就发现坑口,下挖1.6米,长4.5米、宽3.25米的土坑即呈现在眼前。这个后被编为1号的祭祀坑里,杂乱无章地堆满各类器物,其中有后被定为国宝的金手杖,有金面罩、金虎饰和小金块等金器,人头像、跪坐像、面具、龙、虎等青铜器,璋、戈、凿、锛、锄、佩等玉器,琮、斧、铲、矛等石器,以及少量器物底座、尖顶盏等陶器,几对象牙门齿、不少骨渣和灰烬。品类丰富、价值珍贵的文物出自一坑,在场人员既兴奋又惊异。

更让人意外的是,27天后,在距离1号祭祀坑仅20米处,又在取土时发现长5.3米、宽2.15米的2号祭祀坑,出土更多文物:上层是60多根1米左右长的象牙;其下是青铜器,有国宝级的青铜大立人以及40多个人头像和神树、车轮形器、小编钟、人面像、罍、鸡、鸟、蛇、兽面、饰件等;下面是金面罩、金箔鱼形饰、金箔叶形饰以及斧、戈、锛、凿、璋、瑷、管、珠等玉器,还有令人不可思议的海贝。

两个祭祀坑内出土的珍贵文物,立即引起海内外轰动,丰富的实物奠定了三星堆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坚实基础。

三星堆博物馆展品(云何视觉 供图)

2

80多年来,有关部门多次组织有计划发掘;专业人员的有意活动、当地村民的偶然发现,都获得有价值的文物。

1934年3月,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的葛维汉到广汉,经与县长罗乃燔商议,派出80多名团丁到现场保护,在燕道诚发现文物的沟底继续挖掘,发现几件精美玉器;后又在沟边挖了3条12.2米长、1.5米宽的探沟,得到许多残陶片、残石璧和手工艺品、玉石器。器物经罗县长过目后,送往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对三星堆作了多次调研。1958年、1961年,有关人员写出调查报告,并在专业刊物发表,提出该遗址属于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1963年,四川省博物馆和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再次到月亮湾发掘,出土石器和残陶片,并发现房屋遗迹。20世纪60年代,附近村社改渠,又发现不少铜兵器。1964年春,农民挖粪坑时发现一坑包括成品、半成品和胚料的玉石器。20世纪70年代,遗址区内农民在建沼气池时,多次挖出磨制的斧、锛、凿等石器和残石璧;还在河边捡拾到制作精美的玉凿、铜虎和盉、豆等陶器。1974年,在田里发现一坑打磨过的石块,大小几十个,石质坚硬、细腻光滑,有的呈桔褐色、有的是米绿色;还有盉、豆等陶器。

真武村砖厂建在一条5—6米高、10—20米宽、顶部平坦的土埂上,中部有缺口。后来判定,这条土埂就是古蜀国都城的东城墙,中部缺口就是城门。砖厂取土过程中,不断发现文化层,挖出石斧、陶片、红烧土块。但砖厂仍在蚕食土埂,部分地段挖成沟槽。1987年初,三星堆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砖厂停办,古都城墙终于得到有效保护。

因有土堆而使三星堆得名的那条土埂,高约七八米,顶部宽十来米。1976年,当地开办的另一座砖厂开始挖掘土埂,挖出不少古老陶片。虽然考古人员确认那是文物,并一直反映到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但有关部门未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到1980年春,很长的土埂被挖平,3个土堆只剩一个半。形势逼人,省、县联合组成抢救性发掘队伍,历时1年,开挖49个5米×5米的探方,出土大量石器、陶器,并发现18座四川罕见的房屋遗址、灰坑3个、土坑墓4座。这些发现,为在遗址区采取保护措施创造了条件,为三星堆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依据。

大批考古新发现,终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航拍的房址和各种石器、陶器照片及文字资料送往北京,向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汇报。1982年,国家文物局派人到广汉,实地考察三星堆遗址价值和保护情况,最终决定把三星堆遗址列入国家考古重点发掘地。

从1982年开始,省县联合考古队对三星堆遗址进行连续6年的发掘,并对遗址范围作全面调查,明确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由县政府发文确定保护措施。

这个时期,考古队对遗址区北端、面临鸭子河的西泉坎,以及三星堆土埂残存土堆,布局发掘,各自开挖7个探方。在西泉坎发现大量石器、陶器,包括陶盉、陶豆、小平底罐等残陶器数百件、残陶片数万片;出土的石器除斧、凿、锛,还有反缚双手跪坐的石人雕刻等器物;出土成片的红烧土和柱洞、水沟等房屋遗迹;在残存的土堆里,也发现很多石器、陶器。省文物考古部门在调查报告中,初步判断这里是石器、玉器的加工作坊。

在出土国宝级文物的重大考古发现之前的1986年初,由省、县和四川大学有关人员,联合组成遗址发掘领导小组,广汉指定分管副县长负责;由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带队,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加入省县联合发掘队伍。3—5月,大规模考古发掘开始,德阳市各县都派出文物干部到现场实习;参加发掘的民工,多时达130多人。发掘分为3个片区,开挖探方53个,总面积1325平方米,文化层堆集最厚达2.5米,最多可分16层。据碳14测定,最早的堆积层,有4800年左右历史。

这次发掘,还发现房屋遗址20多处。从柱洞和沟槽推定,既有贵族居住的宽达60平方米的大厅,也有10平方米左右平民居住的木骨泥墙小屋;最小的只有几平方米,大概是饲养牲畜的地方。还发现灰坑104个,出土大量文物,有玉璋、玉钏;猪、牛、羊、虎、蛙、鸱鸮、杜鹃等陶塑;小平底罐、高柄豆形器、鸟头把勺、袋状足盉高领罐、瓶形杯、尊形器、三足饮器,以及漆陶器、雕花漆木等。这些发现,极大丰富了三星堆文化内涵,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区得到规范管理,发掘得到严格控制。30多年来,又多次对古城墙等部位开展小范围试发掘,有不少收获。

2019年开始,在原祭祀坑附近又陆续发现6个祭祀坑。2020年,三星堆遗址启动新一轮的大规模考古发掘。2021年3月,中央电视台等国家媒体,连续4天向全世界播送《三星堆新发现》专题,以最强的阵营和理念、最新的装备和技术开展的考古工作,得到现场直播,展现最新成果,生动展示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灿烂成就,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在三星堆故乡广汉,这更是城乡男女的热门话题,大家喜形于色、情不自禁。

三星堆铜扇贝形挂饰(三星堆博物馆 供图)

3

经过80多年的发掘,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精美的金器、玉器和大量的石器,有力证实古蜀国的存在,初步确定古都城的身份,不断丰富古文明的内涵,震惊考古界,轰动国内外;那风格神秘的纵目面具、深藏奥妙的黄金权杖、通天接地的青铜神树……更给世人带来震撼和惊喜。学术界认为,它基本代表了距今4800—2600年古蜀文化的面貌和水平。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遗址区东北角的鸭子河畔,南距成都30公里,北离德阳20多公里,属大型现代化专题遗址博物馆,被评定为AAAA级景区。它的建成,得到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

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正式开放,2008年6月被列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0年10月被列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国内享有很高地位和重大影响。

身临古蜀都城,目睹稀世珍品,成为很多国内外游客进入广汉的首选。每到节日,遗址区车流如潮,馆内外摩肩接踵。在入馆人数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受到严格限制的2020年,博物馆接待游客也高达33.8万人次。限制稍宽的2021年春节期间,尤其中央电视台直播实况后,热度更是有增无减;同年五一假期,游客成倍增加。

从1999年起,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博物馆参观;2004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也来到广汉参观三星堆。马其顿总统、奥地利前总统等一些国家的政界要人和很多国内外社会名流,也慕名而来,对三星堆大加赞赏。

2000年7月,来自美、英、法、德、日等8个国家和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16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广汉,研讨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决定建立“三星堆学”。

三星堆珍贵文物名扬神州、享誉世界。部分标志性的重要文物,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太原、长沙、济南、广州、呼和浩特、银川、深圳、东莞、苏州、青岛、浙江良渚以及台北、香港等地展出;还远涉重洋,运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等国的中心城市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

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三星堆文物复制件,还作为国家礼品,赠予希腊、秘鲁等具有悠久文明国家的领导人或博物馆,成为友谊外交的使者、中华文明的象征。有关三星堆的学术交流、文艺创作、旅游发展、商业运营,正方兴未艾、不断深化。

三星堆受到世人关注,不仅因为不断出土的珍贵文物,还在于至今难解的“七大谜团”:三星堆文明源头何在?又因何故消失?它和玛雅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什么关系?为何没有文字记载?那些下跪的人是什么身份?成堆的象牙来自何处?精美的玉器、青铜器是如何制作的?

现在,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正在发掘,已获得更大的黄金面具、完整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等珍贵文物。三星堆再次成为热爱中华文明、关注中国历史的人们注目的地方。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敖天照等老师发表在广汉市政协主编的《广汉文史专辑》中的文章,在此一并致谢)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5期“聚焦三星堆”专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叶文定(广汉市自然资源局退休干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