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吃了一口毒奶——《赠韦秘书子春》诗歌背景‖马睿
吃了一口毒奶
《春赠韦秘书子春》诗歌背景
马 睿
赠韦秘书子春
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高名动京师,天下皆藉藉(一作籍籍)。其(一作斯)人竟不起,云卧从所适。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秘书何寂寂,无乃羁豪英。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旧宅樵渔(一作渔樵)池(一作地),蓬蒿已应没。却顾女几峰,胡颜见云月?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一作发)。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留侯将绮季(一作里),出处未云殊。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静嘉堂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卷八
今 译
汉朝有隐士郑子真隐居在谷口,在山涧耕读渔樵。他名震京城,天下交口称赞。他不当官,在山中坐卧松云。依我看来,他不出来拯救百姓于危难之中,独善其身又有什么意思呢?阁下乃世家子弟,也隐居过一段时间,现在逢与明主。谈起天下大事就滔滔不绝,说起连横合纵的霸略那是精彩纷呈。东晋的谢安在国有危难时毅然出山,拯救天下苍生。老弟曾经身为国子监秘书,那是个寂寞无闻的职位,真的是委曲人才。你也曾经退归故乡,不留恋宫阙。故乡的田园已长满了野草。回望女几峰,她正以嘲笑的神态看着云和月。笑你为官半生,白了少年头。我们相隔万里却心有灵犀,你不远万里来庐山找我。披着庐山云雾,遥望蓝天,咱们像王猛那样,毫不拘束,畅谈天下大事。张良邀请绮里季出山辅佐太子,目标都是一致的。到天下安定之时,我俩再一起功成身退,隐居四海五湖。
诗歌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为了避乱,举家隐居于庐山屏风叠。
在逃往蜀地途中,唐玄宗颁布了《幸普安郡制》,任命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为山南东道、黔中江南西路节度采访等使,江陵大都督如故。以少府监窦绍为永王傅、长沙太守李岘为副都大使,仍授江陵郡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中丞(李昉《文苑英华》卷四六二《翰林制诏》、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三六、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八“唐肃宗至德元年”)。
但永王来到江陵后,“召募士将数万人,恣情补署,江淮租赋,山积于江陵,破用钜亿。以薛镠、李台卿、蔡垧为谋主,因有异志”(刘昫《旧唐书》卷一〇七《李璘传》)。为了壮大声势,永王便派人四处招揽贤才名士,准备收入囊中。
搞懂了“万寿无疆”和“永远健康”的区别,中国的事也就懂了一大半。
很多人都知道永王是个草包,成不了大事。于是要么装疯卖傻,要么隐居深山,唯恐避之不及。更有甚者,还直接站到了唐肃宗的阵营,公开与永王为敌。
在永王的《人才名单》中,仅李白的熟人就有高适、崔祐甫、韦良宰、孔巢父、萧颖士、杜甫等,他们的态度都很明确——拥护肃宗、反对永王!只不过方式各不相同而已。
高适系韶州长史高从文之子,他刚一听说唐玄宗要派永王去江陵带兵,就激烈反对。后来,当唐肃宗听说高适曾反对永王出镇江陵,便召见了他。高适便当面向唐肃宗分析了诸皇子统兵的利害关系,并断定永王必败。
唐肃宗大喜,对他刮目相看。马上任命高适为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带兵前去平定永王(刘昫《旧唐书》卷一一一《高适传》)。
崔祐甫是宰相崔沔之子,政治经验十分丰富。他也看出永王不是唐肃宗的对手,便“坚卧不起”。永王也够狠,直接将崔祐甫的儿子作为人质扣押在军中,逼他就范。结果崔祐甫还是不从,索性“励元戎以断恩,激平察以扶义”(邵说《有唐相国赠太傅崔公(祐甫)墓志铭》,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下册)。
由于政治眼光老辣,崔祐甫官运亨通,后来还当了唐德宗的宰相(刘昫《旧唐书》卷一一九、宋祁《新唐书》卷一四二《崔祐甫传》)。
韦良宰乃尚书右丞韦行诠之子,时任房陵郡太守。他拒绝征召的经历就更凶险了,永王直接“利剑承喉以胁从”,但他依然“壮心坚守而不动”。
韦良宰躲过了这一劫后,唐肃宗“召岐下,深嘉直诚”,直接任命他为江夏太守(李白《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良宰)德政碑序》)。从房陵到江夏,虽然是平调,位置更重要,韦良宰这一宝算是押对了。
孔巢父的家世更牛,系孔子三十七世孙,与李白同为“竹溪六逸”之一,是当时很有名的文学家。永王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欲征辟为幕府从事。
孔巢父也看出永王必败无疑,不但不应征,反而潜神逃遁,铲迹民伍。到永王败后,孔巢父因此而闻名天下。唐德宗时,他还当了御史大夫、魏博宣慰使(刘昫《旧唐书》卷一五四、宋祁《新唐书》卷一七六《孔巢父传》)。
萧颖士系南朝梁鄱阳王萧恢七世孙,其文采与唐代古文运动先驱李华齐名,时人合称“萧李”。当时,永王亲自给他写信,他却“逃遁不与相见”(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不久,萧颖士还上书宰相崔圆,建议朝廷加强对江淮的镇守,以防内乱,这明显是冲着永王来的。
没过多久,萧颖士便投入永王的敌人——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帐下,为其出谋划策(俞纪东《萧颖士事迹考》),表现出非凡的政治远见。再后来,萧颖士还当过山南节度使源洧麾下的掌书记、扬州功曹参军等官职。
杜甫是兖州司马杜闲之子,虽然比李白小11岁,但政治上却比李白成熟得多。安史之乱爆发时,杜甫正在长安当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虽是个小官(从八品下),但却是太子李亨身边的人(右卫率府相当于皇太子的警卫营)。
他得到李亨在灵武称帝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投奔了唐肃宗。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四月,杜甫“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杜甫《述怀》),在凤翔谒见了唐肃宗。唐肃宗见他一路颠沛流离,浑身衣服破破烂烂,十分感动,加之杜甫又是东宫旧人。于是,很快就提拔他为“宣议郎行左拾遗”(杜甫《奉谢口敕三司推问状》)。
与这些朋友们相比,李白系商人李客之子,祖上好几代因罪谪居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从来没从过政,更别提当大官了。因此,李白的政治经验一片空白,政治嗅觉也很迟钝。
不懂政治的李白,为什么偏偏就入了永王的幕府呢?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这么几个:
有些人嘴上天天说:李白乃天下奇才!李白是谪仙下凡!李白的诗歌前无古人!李白的书法凤跱(zhì)龙拏(ná)!李白的剑术天下无敌……可每当唐玄宗颁下《求贤诏》时,这些人就顾左右而言他了,迟迟不肯举荐李白。
而永王则与众不同。
在帝制时代,上司笼络下属不外乎三种手段:待遇留人(给钱)、事业留人(给官)、感情留人(给温暖)。
永王很大方,为了延请李白入幕,一出手就是“五百金”。李白家境富裕,并不缺钱,但心里却很感动,专门将此事写入了诗中(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有时却能体现上司求贤若渴的诚意和尊重人才的态度。
说到“待遇留人”。
李白虽曾多次干谒权贵,拍了很多马屁、写了很多谄媚之词。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线:可以敬酒、请吃、赠诗、送字、送礼物,甚至还可以邀请权贵去“平康坊”消费(在唐代,文人墨客狎妓不算违法),但绝不给权贵送钱(只跑不送)。
作为堂堂一位王爷,永王不仅不需要李白送钱,还主动为李白送来五百金。如此礼贤下士,李白岂能不为所动?
说到“事业留人”。
李白虽当了一年多的“翰林供奉”,但始终没兼任本官。换句话说,他一直都是平民老百姓。李白前脚刚入幕,永王后脚就任命他为“江淮兵马都督府从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七三0《幕府部·连累》)。而且,永王军中的大小歌舞和宴会都邀请李白出席,与中层干部们(侍御史)同席而坐、同桌而食,给足了他面子,极大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和好胜心(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
感情留人,既是最靠不住的办法,也是最靠得住的办法。尤其是当客观条件无法给予下属金钱和权力时,上司就只能以情动人、以情用人。
为打好这张“感情牌”,永王颇费了一番心思,特地派李白的老熟人韦子春出马。
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四月,咸宁太守赵奉璋掌握了二十条宰相李林甫的罪证,准备上奏唐玄宗。谁知不小心走漏了消息,被李林甫抢先下手,活活杖毙(宋祁《新唐书》卷二四二《李林甫传》)。
韦子春当时是著作局的著作郎,在朝中只是个不大不小的中层干部(从六品上),平时主要负责“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宋祁《新唐书》卷五二《百官志二》)。因他和赵奉璋平时的关系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被李林甫直接贬为端溪县尉(从九品下),一连降了好几级。
按道理说,韦子春还算是个有本事的人。时人称他“有唐之外臣也,刚气而瞻学,与之酬抗,子春折角,满座惊服”(赞宁《宋高僧传》卷一七《唐越州焦山大历寺神邕传》)。无端遭此一劫,韦子春越想越觉得冤枉,越想越觉得委屈,一气之下辞官不仕,入山隐居去了(王季友《寄韦子春》)。
永王出镇江淮后,立即提拔韦子春为“行军司马”,引为心腹(李白《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行军司马,是仅次于都督府副使的高级指挥官。比起端溪县尉来说,连升了三级都不止。
派韦子春出面去请李白,不仅可以现身说法,证明永王乃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贤明之主,而且还能让李白做出对比。当年在朝中,韦子春的名气没李白大,文采也没李白好,与唐玄宗的亲密程度更无法与巅峰时期的李白相提并论。甚至有可能,唐玄宗根本就不认识他。
既然永王能迅速把韦子春从端溪县尉提拔为行军司马,那么比韦子春名气大得多、文采好得多、御前供奉久得多的李白,必然会得到更快、更大、更好的重用。
除此,永王打动李白的第二张“感情牌”是:一连派韦子春来了三趟(李白《别内赴征三首·其一》)。
想当年,刘备请诸葛亮也不过是“三顾茅庐”,如今永王竟然让李白享受了与诸葛亮同等的待遇。上司都已做到这一步了,李白还有什么理由不下山呢?
古往今来,知识分子往往脾气倔强、性格傲慢,不屑于拍上司马屁,更不会去向上司行贿,遂导致仕途坎坷。而这种人又往往是吃软不吃硬,只要上司肯说几句软话,坦诚相待,很快就感激涕零了。由于长期受压,知识分子常常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李白就是典型)。一旦遇到肯赏识、重用自己的上司,就算是拼了老命也要报答这份“知遇之恩”。
或许这就是李白愿意上贼船的根本原因吧。
李白虽然糊涂,但他身边还是有清醒的人——宗夫人。宗氏的祖父是宰相宗楚客,她虽没当过官,但系“宰三代”,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对于官场的凶险自然略知一二。其他不论,她至少对“万寿无疆和永远健康的区别”还是搞懂了的。
遗憾的是,此时的李白头脑正高烧不退,根本听不进任何人劝说,执意要下山入幕。宗氏见状,也只好由他去吧。
面对妻子的无奈与悲观,李白用开玩笑的口吻为她写了一首诗:“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别内赴征三首·其二》)。
李白一生多次干谒权贵,希求得到引荐重用。他分别走过益州大都督长史苏颋、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渝州刺史李邕、荆州刺史韩朝宗、安州都督马正会、太子宾客贺知章、玉真公主李持盈、卫尉卿张垍、宰相杨国忠、徐王李延年、吴王李恪、鄂州刺史韦良宰、御史中丞宋若思、宰相崔涣、宰相张镐、太尉李光弼等人的门路,还先后娶了宰相许圉师和宗楚客的孙女(一说族孙女)。他甚至还北上蓟州,差一丁点儿投到安禄山的麾下。
李白的干谒对象既有好人(贺知章)也有坏人(张垍),既有忠臣(李光弼)也有奸臣(杨国忠),既有真心帮他的(宋若思)也有嘴上夸他的(马正会)。但他统统不管,其干谒心态可一言以蔽之: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谁肯重用我,我就替谁卖命。
或许会有人说:这岂不成了“有奶便是娘”!其实,这话应反过来说才对:连奶都不肯给李白喂一口的人,还想给李白当妈?后妈还差不多!
干谒了几十年,李白总算是吃到了一口奶。可惜,这奶有毒!
名家点评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数句传达李白入永王璘幕,极婉曲而有层次。观其本年春至秋东南一行,汲汲欲觅报国之门,至此乃入永王幕,情绪有始有终。(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笺注》第1087页)
全诗一气呵成,层次分明,“苟无”二句成为后世盛传的名句。(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第1090页)
经典名句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对比阅读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北上行》《奔亡道中五首》《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赠常侍御》《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赠王判官,余时隐居庐山屏风叠》《别内赴征三首》《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南奔书怀》《上留田行》《树中草》《在浔阳非所寄内》《春滞沅湘有怀山中》《登广武古战场怀古》《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郑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隐居》《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上李邕》《忆襄阳旧游,赠济阳马少府巨》《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淮南卧病述怀,寄蜀中赵征君蕤》《赠崔侍御(黄河三尺鲤)》《赠崔侍御(长剑一杯酒)》《望鹦鹉洲悲祢衡》《赠新平少年》《与贾少公书》《东山吟》《书情赠蔡舍人雄》《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商山四皓》《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留别鲁颂》《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古风·(抱玉入楚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南陵别儿童入京》《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梁园吟》《登金陵凤凰台》《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況之秦,时凝弟在席》《观胡人吹笛》《为宋中丞自荐表》《庐山谣赠卢侍御虚舟》《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临终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马 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副书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