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女状元炼成记

来源:《锦水花间——千年前的成都》(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著) 发布时间:2022-05-17 21:16:10 浏览次数: 【字体:

女状元炼成记

中国历史上有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但翻遍二十四史,女状元还真没有。非要找上一个,唯有不被史界认可的“国家”——太平天国算是考出了一个女状元傅善祥。既然这样,那么流传度甚高,蜀中才女黄崇嘏的女状元缘何而来?

黄崇嘏,蜀中才女,生活于唐末五代时期。她的故事最早见于五代时期金利用所撰《玉溪编事》,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将黄崇嘏作为前蜀重要人物入列传。她的故事从唐五代开始经宋元明清,广泛见诸历代小说、戏曲、话本、笔记、史传、诗词、书画录等体裁,随着不同时代背景的演变,黄崇嘏也从自述乡贡士演变成女状元,最后成为女状元的代名词。

黄崇嘏小像 (清)

黄崇嘏生卒年不详,临邛(今成都邛崃)人,卓文君同乡,工诗文兼擅琴棋书画,父母早亡,自幼着男装。永平军节度使周庠在邛南幕府兼政,临邛县发生大火,崇嘏被诬陷下狱。在监狱中写诗自陈清白: “ 偶辞幽隐在临邛,行止坚贞比涧松。何事政清如水镜,绊他野鹤在深笼。”周庠读后,感觉气度不凡,召见崇嘏,自述乃为乡贡士。周庠爱其才,将她释放。后来,周至成都拜相,推荐崇嘏代任司户参军,主管赋税、户籍。崇嘏为官清正,处事明断,人皆称善。周庠愈爱,想把女儿嫁给她,崇嘏无奈赋诗道出隐情:

一辞拾翠碧江湄,贫守蓬茅但赋诗。自服蓝衫居郡掾,永抛鸾镜画蛾眉。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璧姿。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周庠读后大奇,细问缘由,才知究竟。嘉其贞洁,允许她辞官归隐,故事到此结束。入狱、写诗、为官、嫁女,寥寥数语,情节倒也生动,但颇类似唐传奇的故事。

唐末五代战祸动荡、藩镇割据、贡举废弛,前蜀王衍曾开考过一次,至后蜀广政十二年方再设贡举。读书人如果想一展抱负,唯有像当时的士人那样以诗文拜谒官吏,入幕为宾,以求进身之阶。及至宋代,实施文官制度,极大地激发了读书人求仕的热情,社会逐渐鼓励女性读书以期襄夫助子。

蜀中才女黄崇嘏的故事在南宋开始被深挖出来,谢枋得《碧湖杂记》将黄崇嘏与古乐府从军故事对等。随着宋代中后期理学的逐渐兴起,崇嘏的乡贡士身份被视为魏晋风雅遗韵,宋人对女性进入男权社会颇感惊奇,崇嘏的故事还是被当作传奇看待。

蒙古铁骑踏碎了宋王朝的繁华绮梦,元朝尚武轻文的观念甚浓,汉士子希望科举入仕简直比登天还难,黄崇嘏的形象开始发生变化,逐渐成了男性登科入仕愿望的替代者,蜀中才女也由最低一级的乡贡士,在金元院本《女状元春桃记》演绎下第一次被赋予了女状元的身份,摇身一变进阶到了金科进士榜的第一名。状元戏在元朝火热起来,被称为元代五大传奇中的三部《荆钗记》《拜月亭》《琵琶记》都是写状元的故事,王实甫《吕蒙正风雪破窑记》、马致远《吕蒙正风雪斋后钟》、尚仲贤《海神庙王魁负桂英》、高文秀《郑元和风雪打瓦罐》、石君宝《曲江池》等则是叙述状元故事,借此反映元代民众普遍的社会心理,即对社会压迫的不满和对考科举入仕的向往,呼唤注重真才实学、平等公正的社会制度。

在元曲的演绎基础上,明朝有大量的笔记论及崇嘏的故事,许多话本小说也援引其事,继续赋予女状元更多新元素,增加了她的身世、易装科考、神明断案、美满婚姻等情节,故事从状元崇拜逐渐向世俗转变,补全了人物的人生脉络。据查,元明时期记载黄崇嘏故事的话本小说有7部、杂剧4部、笔记17部、史传1部、诗文集4部。明朝剧作家徐渭《女状元辞凰得凤》使故事更趋完美,何斌臣的传奇《女状元》则为其增一弟纯嘏。

徐渭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女状元辞凰得凤》是作者个人身世、才华、抱负的写照。他百日丧父,14岁失母,受兄长逼迫而陷入生活困境,这与他写的女状元12岁即父母双亡有相似之处。他一生中曾9次参加科举,却屡试屡败,直至晚年顿悟,借剧表达 “不愿文章中天下,只愿文章中试官”,“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的愤懑之情。徐渭诗文书画兼擅长,不可避免地会对崇嘏文学艺术才华加重渲染和投射,为女状元的才情增色不少。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为妇女立贞节牌坊最多、官方奖励烈女数量惊人的朝代,徐渭的《女状元辞凰得凤》反对男尊女卑,是现实中女性被长期压抑的一种反向释放。全剧共五出,精心塑造了一个理想的才女形象。第一出“改装赴试”,写崇嘏12岁时父母双亡,与乳母黄姑居住在化城山中,因生活无着而女扮男装赴试。第二出“科考夺魁”,写周丞相主考,改革旧规,以诗文取士,崇嘏得中状元,做了司户参军。第三出“崇暇理案”,写崇暇为官明于法,精于治,平反冤狱,深得民心,表现其不凡的政治才干。第四出“相府选婿”,写周丞相欲将女儿凤雏许配,突出崇嘏能诗善文且精通琴棋书画,展现其多种艺术才能。第五出“还装成亲”,写崇嘏还装后奉旨与男状元成婚,终以团圆结局。

徐渭

随着社会发展,女子教育开始在民间出现,清代许多著名学者如袁枚、陈文述、阮元等均曾公开招收女弟子,并编纂女弟子诗集。一些女性纷纷走出闺阁,诗词酬唱,康熙年间杭州的“蕉园诗社”、乾隆时苏州的“清滋吟社”、北京的“秋红吟社”等文学团体涌现,更多女性以独立才女的形象呈现,崇嘏也被当作名媛才女的典型成为文人笔下美好的女性形象。在戏曲领域,张令仪杂剧《乾坤圈》、王筠传奇《繁华梦》均是借用崇嘏故事抒发胸中块垒。清朝涉及崇嘏的小说有4部,戏曲两部,诗文集24部,文人笔记13部,史传、地方志16部。

黄崇嘏的故事从唐五代至清朝,不断演变发展。通过与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结合,在清代文化界的推崇下,黄崇嘏被当作蜀地文化名人载入各类史传、地方志中。《蜀水经》《蜀故》《四川通志(雍正)》《大清一统志(嘉庆)》等方志对崇嘏故里、崇嘏墓、黄崇嘏山自然风貌以及状元文化在蜀地的影响记载甚详,崇嘏开始从文学形象走向现实生活。至今邛崃火井镇还有崇嘏山,当地人呼为崇姑山。该地还有状元桥、崇嘏塔等遗迹,每年农历六月十三崇嘏诞辰日,更成为当地盛大的民间节日并一直延续至今。

邛崃市文物保护单位——崇嘏塔

位于邛崃火井镇的状元桥

来源:《锦水花间——千年前的成都》(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著)

来源: 《锦水花间——千年前的成都》(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