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蜀学名家张慎仪与他的小学考据之作‖李冬梅

作者:李冬梅(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25 21:25:57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2期

蜀学名家张慎仪

与他的小学考据之作

李冬梅

张慎仪(1846—1921),字淑威,号芋圃,又号薆园,晚年号厩叟,四川成都人,原籍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平事迹史籍载之甚少,与宋育仁、吴之英交谊笃厚,曾参与二人创办的蜀学会。另与当时文士名流,如赵熙、崔志道、方旭、江子愚、邓华溪、王咏斋、张子高、余诠卿等,交往颇多,互相题赠书画、酬唱诗词。张慎仪博通经史,尤精于小学,著有《诗经异文补释》《广释亲》《续方言新校补》《蜀方言》《方言别录》等书,今收入《薆园丛书》;另有《厩叟摭笔》《今悔庵诗》《今悔庵文》《今悔庵词》等。

《薆园丛书》书影

《诗经异文补释》

自汉朝开始,《诗》有四家之传,齐、鲁、韩、毛是也。不仅经说有师法、家法之异,经文也有文字音读之别。两汉之世,博士执经,各以家法教授,诸家异同之故明文具在。及郑玄据《毛诗》作笺,三家《诗》遂废。《齐诗》亡于三国曹魏,《鲁诗》西晋已亡,《韩诗》虽存,无有传者,于是三家《诗》所以异同之故不清。王应麟撰《诗考》,遍检诸书所引,集以成帙,以存三家逸文隐义;又旁搜广讨,列为《诗异字异义》、曰《逸诗》,以附缀其后,于是三家《诗》面目粗具。至清,范家相再撰《三家诗拾遗》10卷,陈寿祺撰、陈乔枞述《三家诗遗说考》19卷;李富孙《七经异文释》50卷,亦及于三家。晚清,冯登府有《三家诗异文疏》、王先谦有《诗三家义集疏》,于是三家《诗》辑佚研究之学大盛。诸家之书各有胜处,然互有优劣参差不齐,又限于三家而未兼综《毛诗》,仅有补于考史而无助于读经,犹未尽善。

《薆园丛书》本《诗经异文补释》书影

张氏《诗经异文补释》,书凡16卷,乃承李富孙、冯登府等人研究成果,并参稽博引清中叶以来诸家之说而综合考证《诗经》异文的一部专著。《自序》述其撰作大旨:“读经必先考异,经字异同之辨明,而后解说之是非定。不然通假不知,谬误不问,但据今本望文生训,则是鹪朋已翔于寥廓,罗者犹视乎薮泽矣。深宁(王应麟)更有《诗考》之作,惜老艸成编,未为善本。继之者,王衡阳(王夫之)、范会稽(范家相)、冯嘉兴(冯登府)、陈侯官(陈寿祺、陈乔枞)为最善,虽各有胜处,而体例仍未悉。当予客居之暇,重温《三百篇》,乃荟诸书,钩考审定,以资讽诵,亦困勉为之也。”

《又记》又开立“六凡”以明此书体例,为“一、书初名《诗考异》,后读李富孙《诗经异文释》,体例与吾书相似,因重编次,易以今名;二、每条所标经文,悉以阮刻注疏本为准,余与阮本异者,采次于下;三、征引群籍异文,李书有者仍之,误者正之,阙者补之。按语则一主简括,不尚博辩,不袭李按;四、异文所引之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之类,卷帙繁者,均注卷数,取便覆检,余不琐赘;五、经文有经历朝人避讳省改之字,间亦释之;六、卫湜《礼记集说·后序》云:‘他人著唯恐不出于己,予则唯恐不出于人。’今此编即师其意识者,谅无讥焉”。观此六凡,盖以其六为最有代表性,异文的考录当尽力求详备,以为解析迻易与变迁的根据。此书另有富顺宋育仁、井研廖平之《序》,可见当时风气相尚与学术论题。

此书除对勘诸书征引异文假借外,又注意到古代方俗语言,这种重视语文诠解基础,藉以通读古语古书的主张,与乾嘉学者倡论以小学通经学义理的观点和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廖平《序》评论此书云:“芋圃精于名家言,疏论具有条理,不似李书专以繁富见长,曲园(俞樾)之于高邮(王念孙),以外貌观,似不及其闳肆,去渣滓而浥清光,不能不谓后来居上。”

据张氏自跋云,是书撰著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迄于宣统乙卯(实民国4年,1915),刊于丙辰年(1916),时作者年已70余。今收入作者《薆园丛书》中。

《广释亲》

《释亲》为《尔雅》中的一篇,是关于我国古代亲属伦次和称谓的最早论述,所收古代亲属间称谓语200有余,分宗族、母党、妻党、婚姻4小目罗列,眉目清楚。从这些亲属称谓,可看出古代丰富而准确的社会组织信息,诸如婚姻制度、家庭形式,甚至社会关系等,都在《释亲》中有所反映。如其中“妻党”子目,集中反映带有明显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婚姻关系,对研究古代婚姻制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如其中关于直系亲属的称谓,也反映出古代大家庭聚族而居、多代同堂的历史现象。总之,《释亲》是研究古代中国婚姻、家庭、家族乃至社会组织的重要史料,故成为研究社会史、语言史必不可少的资料,历代广之补之者亦不乏其人。孙殿起《贩书偶记》卷3著录:“吴卓信《释亲广义》二十五卷,传抄本。”《续编》卷3亦录:“邵伟《广释亲》一卷,乾隆己酉(1789年)刊本。”晚清“钱唐梁氏”亦撰《广释亲》,然属稿未竟。

张慎仪《广释亲》一书,系就梁氏残稿补辑而成。梁氏名今阙,张慎仪也未尝言及,据此书卷首行所题,仅知其所据稿出于“钱唐梁氏”。书末附有张慎仪弟张骧所作《附录》1卷,乃其采辑世俗之称谓,甄综排比而成。

是书共1卷,体例是张氏补辑与梁氏原辑合而为一,依《尔雅》所分宗族、母党、妻党、婚姻章次,顺序条列。对于梁辑注以“原”字,对于自家辑补,则注“补”字,以示区别。同时代又有吴卓信撰《释亲广义》,然并未刊行,故张氏未及参考,留下遗憾。冯汝玠指出:“虽于《尔雅》各章多所增益,但视吴卓信之《释亲广义》,于《尔雅》四章之外,更增以方言、夷语、俗呼、假号四类,并于各类之内,区分若干门者,征引则逊其赅备,区分亦逊其清晰。虽同以‘广’为名,殊与吴氏之作未足并驾齐驱。至卷末所附‘僧称曾祖曰曾师’‘僧师兄弟曰同学法眷’等条,以方外之称附诸亲属之列,亦嫌不伦。”不过冯氏也承认:“吴氏之作,尚无刊本,不能人人尽得而读之,得据是编所辑,以考亲属之种种名称,于治《雅》学,亦不无裨益也。”

是书今传版本主要有《薆园丛书》本、民国中刊本等。

《续方言新校补》

清代第一部续补扬雄《方言》的著作是杭世骏《续方言》,此书摘录《十三经注疏》《说文解字》《释名》等10多种古籍中方言词汇500多条,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言辞、称谓、计量、衣着等各类词语300多条,下卷包括天文、地理、树木、虫鱼等各类词语220多条,内容分类和次序编排大体依照《尔雅》。所引材料一般写明出处,有的还加反切注音或作校勘说明,引文用大字,出处、注音和校勘用小字写在原文后面。此书汇编的古代方言词语,为考释古词古义提供了有用资料,但其所列条文也有讹误阙脱者,故程际盛首先为之校补,撰《续方言补正》。张慎仪又在程书基础上,先后撰成《续方言拾遗》《续方言校勘记》,继而又将二书合为一书,即此《续方言新校补》。

《续方言新校补》书影

《续方言新校补》凡2卷,卷首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赵藩《序》及《略例》,末附李子荣《跋》、王树枏《续方言拾遗原序》及《四库全书》本《续方言》提要。卷中依杭世骏《续方言》原次,先录杭氏校辑,次录程氏《补正》,再录张氏自己所补。仿程氏《补正》体例,将见于他书而与本条文字有异者,系于本条之下。杭氏原辑所引各书于原书文字有讹脱者,悉据原引各书原文备录于下,随条予以校正。故张氏自谓“是正杭、程书者十之七八,芟补者十之四五”,远较二家原书详审。且一编之中,校、补兼详,颇足以补其所遗、正其所误。其合杭氏、程氏所辑与自己所补为一,亦尤便于征考。

是书成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今有《薆园丛书》本、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铅印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张永言点校本等。

《蜀方言》

以蜀地为限撰辑方言著作者,当以明代李实《蜀语》为代表。然李氏《蜀语》虽被自来研究者推为椎轮大辂,在所必资,但其中挂漏者实不在少数。张慎仪《蜀方言》即是补续《蜀语》之作。

《蜀方言》,原名《今蜀俚语类录》,凡2卷,卷首无序,只冠以《凡例》4则,述其撰著大旨。卷中所辑方言,仅以蜀地为限,前后序次,盖以《尔雅》19篇篇次为序。核其所辑,博采旁搜,视李氏《蜀语》原辑,增益几乎数倍,计收词语786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诸如天文地理、称谓、身体、疾病、医疗、动作、穿戴、饮食等,皆有辑录。其各条之下,广引群经,考其来历,并注明“俗作某某”,使读者开卷即识其出处、辨其雅俗。这比李氏之书仅条举其言而无所考证者,体例更为完备。故冯汝玠评论此书说:“考蜀之方言者,有此一编,李氏《蜀语》可以束之高阁矣。”是其在典籍征引、音韵流变、文字考订、词语溯源上都有极高学术价值,不愧为一部比较全面辑录四川方言词语、语音的著作。

是书今有《薆园丛书》本、民国中刊本、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张永言点校本等。巴蜀书社2007年又出版了纪国泰《〈蜀方言〉疏证补》,此书对张慎仪《蜀方言》作系统评介,并对其所录词条从形、音、义等方面作考证,将其中误收词条一一摘出,对其讹误一一作考辨。如果说张氏《蜀方言》系李氏《蜀语》之诤友,纪氏此书则又张氏之功臣也。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2期 )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冬梅(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