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松潘:千年高原古城的历史

来源:志中阿坝 发布时间:2022-05-29 23:05:01 浏览次数: 【字体:

松潘

千年高原古城的历史

松潘古城始建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因唐设松州于今天的进安镇而筑松州城,因此松潘建城史距今已1400余年。唐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剑南节度史李德裕筹边,于松州城废垒筑“柔远城”。其后,经宋、辽、金、元时期战火后均毁灭。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攻取松潘,调宁州卫指挥高显来松潘主持筑城,历时五年初筑成形。洪武十七年(1384年),开始在土城内外立面及顶上包砖,砖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25厘米,重30公斤,灰桨用石灰、桐油、糯米熬制而成,砌成高13.5米,厚35米的砖石城墙,护城河深6.3米,宽10米。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佥御史寇琛主持将城墙西延筑至山巅。到明嘉靖五年(1526年),松潘总兵何卿又主持增筑外城1000余米,至此形成松潘城规模。

松潘古城东门

松州古城城墙围长6.2公里,最高处12.5米,最厚处31.5米,平均厚度30米,拱形城门跨度为6米。城墙、城门的设计壮观精致,浮雕、石刻精美细腻,是中国古城墙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原有城门11座,分别是东门(觐阳门)、南门(延薰门)、西门(威远门)、北门(镇羌门)、西南门(小西门)、外城南门(埠清门)、外城西门(临江门)和4道瓮城门(东、南、北三门的瓮城门及外南门的瓮城门)。城门均用长1米、宽0.4米、厚0.4米的平行六面条石拱券和长0.55米、宽0.22米、厚0.1米的砖砌成,顶部呈半月形,门基大石上有流云、奔马浮雕,城门正面施马面,有贴壁石门楣,柱础雕莲花,两旁大石上雕刻“鹿鹤同春(六合同春)”一类吉祥寓意的浮雕。整体布局依地形、山势、水流构筑,雄浑壮美。

松潘古城南门

1941年6月23日上午8点,27架日本飞机由湖北武汉起飞,经平武向松潘方向逼进。11时后,日机群在县城上空盘旋片刻后,分成两队,包围县城开始俯冲,一面向全城投弹,一面用机枪向地面扫射,霎时硝烟弥漫,尘土飞扬,房屋倒塌,大火蔓延。古城墙被炸坍塌数处,大部分受损。20世纪60年代后,城墙遭到严重破坏,城门楼被毁,城墙砖被拆,仅存“觐阳门”、“延薰门”、“威远门”、“镇羌门”4道城门和南门瓮城门,大部分城墙不同程度受到破坏。

松潘古城北门

1986年,松潘古城墙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松潘古城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4月16日,松潘古城墙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91年,松潘古城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古城的恢复和保护纳入到县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启动恢复古城墙和重建北门城楼工作。当年,收回城墙砖1.2万匹,恢复北门城墙90米。

1999年,成立松潘县古城恢复策划领导小组,制定《松潘县城总体规划》《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街改造规划》及古城恢复和建设实施方案。2001年6月25日,松潘古城墙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20世纪初的松潘古城北门

2003年,为确保古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松潘古城恢复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是年,开始县城拆迁整治工作,搬迁城墙内外部分单位和居民,亮出古城墙,对部分城墙进行修缮恢复。拆除北门太阳河宾馆1号楼、交通宾馆、省运司车站,亮出北门城墙。拆除南门瓮城内县印刷厂、工商局宿舍楼和瓮城外部分民房、瓮城菜市场,亮出瓮城。恢复南门城楼两侧部分城墙。拆除北门至东门城墙外和城墙内10米以内所有建筑物,亮出城墙,并恢复重建。

2004年,成立松州古城文化开发工作小组,开始建设松州茶马古道和唐蕃文化景点,实施松潘县古城恢复一期工程。恢复北门至东门城墙837米,维修东、北、南3座城门及北门、东门城楼,新建南门城楼和西门城楼各1座。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对全城街道建筑物进行仿古改造,完成房屋风貌改造4.9万平方米。改造古城内主要道路2200米、铺设人行道仿石材地砖8800平方米。新建广场43800平方米,增设广场、松州茶马互市、唐蕃和亲等处雕塑。建设城区防洪堤710米、城市绿化8918平方米、改造城市道路11.8千米、人行道5887平方米、管网建设及三线入地7.37千米。

2005年,实施松潘古城恢复二期工程,恢复古城墙1348米,拆迁单位10个、居民83户,拆迁建筑2.5万平方米。恢复南门1.1千米古城墙,修筑防洪堤5.2千米。

来源:志中阿坝

供稿:松潘县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志中阿坝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