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端午特辑】端午节抒怀‖蒋倩文

作者:蒋倩文(宜宾市叙州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03 20:59:15 浏览次数: 【字体:

端午节抒怀

蒋倩文

端午时节,独自漫步或伫立金沙江边,让江风轻轻拂面,手持菖蒲与艾草,发思古之情,念古往之人。

遥想洞庭湖畔,汨罗江上,四面空旷寂寥,夏雨淅淅,凉风嗖嗖。一位老人,面容憔悴,披头散发,骨瘦如柴,一边踉跄前行,一边唱着伤心的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难;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行至江边,只见江面浩浩,云天茫茫,他仰望辽远苍天,高声长叹: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徘徊良久,怀抱大石,纵身跳入烟波浩渺的江中……

这位投江的老人,就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

相传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闻讯哭天跄地,悲痛万分,马上从四面八方划船赶来,一直航行了很远都没有见到屈原尸体的踪迹,雨声淅淅拍打着江面,也揪痛着百姓的心,汇集在江面的无数船只却无法运载深载他们失去爱戴的三闾大夫屈原的悲痛。百姓们担心江河里的鱼虾会吃掉屈原的尸体,就纷纷回家拿米团投入江中,喂食鱼虾,祈祷鱼虾不要咬食屈原的尸体。于是,包裹粽子、划龙舟的习俗就这样的形成了。

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也许屈原不是用生命来证明自己爱国的第一人。但华夏儿孙始终没有忘记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每年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凡有华人的地方,有华人的家庭,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纪念屈原。中华大地各个地方都要开展声势浩大的划龙舟活动,怀念屈原。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深处,融在了每一个华夏民族的血液里。挂艾叶、吃粽子、划龙舟的背后彰显的是华夏儿女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种最深沉的爱。

站在初夏的金沙江旁,吹着和煦的江风,回想屈原的故事,身边是川流不息的人流,一路窃窃私语而行。眼前是一路奔涌向前,高歌嘻戏的宽阔江水。端午的傍晚,暮霭飘浮不定地跃飞于江上,像一条蜿蜒的长龙,望不到尽头。朦胧里,思绪绵绵,一个个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让中国人民独立于世界之林的仁人志士,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像屈老夫子一样为了真理、为了正义、为了自由、为了正义以及自己的同胞和祖国,毅然贡献出自己的智慧甚至付出了生命。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受到外国列强不断侵略,不平等条约让偌大的古老中国伤痕累累、民不聊生甚至四分五裂、面临瓜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中国同盟会成员、华兴会创始人之一、《猛回头》和《警世钟》的作者陈天华,目睹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权力,而清政府屈辱卖国的历史现实,为挽救民族危亡,在30岁的美好年华,跳海自尽,用自己的生命来唤醒尚未觉醒的同胞们。在陈天华的牺牲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混沌蒙昧中逐渐清醒过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在敌人的屠刀和酷刑面前视死如归,奏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看吧,孙中山、秋瑾、宋教仁、黄兴、蔡元培、蔡锷……共和国的先驱们从风雨如磐的清末走来了。

看吧,李大钊、陈独秀、何叔衡、毛泽东、董必武、周恩来、蔡和森、方志敏……新中国的奠基者迎着血雨腥风的大革命走来了。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夏明翰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酷刑,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写下的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领袖,土地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被捕时在国民党的看守所里,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坚决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写成了红色经典《可爱的中国》,以坚定的共产党人的初心,描绘了美丽如花新中国。

北伐铁军、著名的军事家叶挺将军,在敌人的监狱里,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慨然写出了“为人敞开的大门紧闭着,为狗爬出的洞口敞开着,我渴望自由,但人怎能从狗洞里爬出……”的壮烈诗篇而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谋害。

即使我们小小的宜宾,也走出去了无数的革命先烈,其代表有刘华、孙炳文、李硕勋、余泽鸿、赵一曼、郑佑之、卢德铭、何成湘、张锡龙、梁伯隆、金璲……所以,我经常自豪地给外地朋友介绍,宜宾是一座特别具有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地方。刘华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之一,孙炳文是共和国元帅朱德走向革命的引路人,李硕勋是我党早期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卢德铭秋收起义的总指挥,余泽鸿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赵一曼是抗日民族英雄,郑佑之被誉为川南农民运动之王,张锡龙是红军高级将领,金璲是名震川南的孤胆英雄……这些优秀的宜宾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人民的幸福与安康,国家的自立与富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前仆后继,克服艰难险阻,视死如归,慷慨悲壮,经过艰苦奋斗,最终创建了伟大的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努力,中国人民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历史就像我们面前的滚滚长河,淘尽无数的英雄豪杰,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我们将铭记历史,继承先烈的遗志,发扬英雄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赓续奋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倩文(宜宾市叙州区)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