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成都武侯祠大街——紧邻三国圣地武侯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16 22:18:11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武侯祠大街

紧邻三国圣地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大街,起于一环路南四段,止于浆洗街,长1823米,宽21米,建于1981年。武侯祠大街,顾名思义,因有成都武侯祠而得名。成都武侯祠,也称孔明庙、诸葛祠,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与其他诸葛亮专祠不同的是,它的范围内还包含了汉昭烈庙、三义庙、刘备的惠陵等。虽有这些庙堂,但仍以武侯祠为名,可见百姓对诸葛亮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丞相敬重之深。

成都武侯祠大门(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 供图)

成都是何时有武侯祠呢?正史对此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各种典籍、文学作品中仍可见端倪。据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武侯庙“在府西北二里今为乘烟观……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内,桓温平蜀,夷少城,独存孔明庙”。由此可知,李雄于公元304年在成都称王,则所建孔明庙的时间应在西晋末东晋初,位置在当时的少城内。

公元760年,杜甫曾春游武侯祠,留下流传千年的名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由此得知,在唐代,武侯祠已位于锦官城外。明初,蜀献王朱椿对武侯祠、昭烈庙进行了全面修缮和整合,将原来武侯祠的诸葛亮像移入汉昭烈庙,由原来毗邻的一祠、一庙,变成了君臣合祀的格局。康熙年间,清政府恢复重建成都时对武侯祠进行调整,形成如今的基本格局。

成都武侯祠前部汉昭烈庙大门 (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 供图)

武侯祠有上千年历史,然而武侯祠大街的历史却很短,它是由老车站街、新车站街、南郊路、澄清街、川藏公路初始段等几段道路逐渐演变形成。

南郊路是一条新街,因地处南郊公园附近而得名。南郊公园原为民国时修建的纪念川军抗战将领刘湘的墓园,后成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体验区。

川藏公路初始段,也就是武侯祠大门至高升桥路段,它是一条古老驿路,旧时统称通藏大道。至唐宋,这条路开始向西伸入吐蕃地区,成为朝廷与吐蕃之间交往的通道,蜀地茶叶和蜀锦由此道运往吐蕃换取马匹,诞生了著名的茶马贸易。明清时期,此路更是汉藏两地沟通的交通要道。

1968年,这几段路连同原桥南正街、原浆洗上街的一小段曾被更名为解放路南路。1981年,解放南路中的原南郊路、老车站街、新车站街、澄清街和川藏公路初始段四街一路段合并被命名为武侯祠大街。

武侯祠大街(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 供图)

20世纪90年代起,成都市武侯区将武侯祠大街两侧改建为仿古建筑,并在街口修建了标志性建筑——仿汉阙立柱,武侯祠大街逐渐有了今天独具特色的雏形。

2012年,成都市武侯区对武侯祠大街实施外立面整治,通过对其背景文脉的梳理,将街道按“千秋序曲”“蜀汉礼仪”“万里古道”三个部分进行打造,使其风貌与区域历史文化相辅相成,贯通古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