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相如县‖邓郁章

作者:邓郁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08 19:10:43 浏览次数: 【字体:

相 如 县

邓郁章

蓬安县古称相如县,它从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建县到明洪武四年(1371)并入蓬州,一共存在了865年。

相如县从古安汉县分出,刚建立时的境域包括今蓬安县的平头、鲜店、徐家一线以南的全部和岳池、营山、高坪区的部分地域以及20世纪90年代由南部划入仪陇的新政一带。

蓬安县相如故城(刘永红 摄,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社四川记者站微信公众号)

相如县县城始在今蓬安县利溪镇两河塘,后设在今锦屏镇。宋淳祐三年(1243),与蓬池县同治的蓬州为抵抗蒙古的进攻,州治由蓬池县城(斗坛口,今茶亭蓬池坝)迁至果州所属的相如县的运山寨(今燕山寨)。随后,相如县治亦迁运山寨,划属蓬州。

元代,相如县治迁回原治相如县城(今锦屏镇)。蓬池县撤销,一分为三,蓬州州治由运山迁至相如县城。

蓬安县相如故城长卿祠(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明洪武年间,撤销相如县名,县境由蓬州直辖,相如城被蓬州城之名取代。

民国2年(1913),蓬州建置废,改为县,定名蓬安县,蓬州城又变成了蓬安县县城。

这一连串的沿革变化,人们多知道锦屏镇是蓬安县的老县城,而对于以相如为县名的800多年历史,反而不甚了了,成为需要解说的“掌故”了。

蓬安县相如故城城隍庙(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相如县为什么要以“相如”为名呢?因为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就在古安汉县东北,即相如县境内。在相如县境内,有司马相如的故宅、别业,有司马长卿祠堂,有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留下的大量遗迹。如弹琴台(三处)、洗笔池、舞剑台、相如坪、慕蔺山和他亲手种植的古柏。萧梁王朝时析地设县,用相如的名字作县名,有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三国两晋之后,中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两个政权,南朝梁武帝萧衍当皇帝时,大致同北朝北魏的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同时,双方的国力不相上下,都想统一中国,但都征服不了对方。因此,他们在用武力争夺对方的疆土时,文化的较量成了重要手段。对用文化宣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动摇对方的人心,凝聚自己的人心,都十分重视。北魏属于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权,讲文化先天不足。但他们学习汉民族的文化积极,孝文帝原名“拓跋宏”改姓“元”,叫“元宏”,他们用汉族人做官,祭祀尧、舜、周公,尊孔子为“世圣尼夫”,国势日强。梁武帝“天情睿敏”,有政治家的天赋,有军事家的才能,而且擅长文学,更懂得用文化抗衡。他统治期间,加强地方管理,大量设置新县。今南充市境内是南北双方拉锯争夺的地方。在司马相如的故乡设县,“以其宅为县治”,用“相如”作县名,可以向北魏政权显示,我就是大汉先进文化的代表和继承者;又可以凝聚人心,激励民众,加强对抗和征服对方的力量。萧梁王朝这一举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司马相如故里大量文物毁损的今天,“相如县”就成了一块文化含量极为丰富的活化石!

蓬安县相如故城相如故宅(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邓郁章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