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杨奎昌 ‖ 天鼓脚下的领航人(一)

作者:杨奎昌 来源:中共旺苍县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0-05-07 15:12:42 浏览次数: 【字体:

投稿邮箱:tpgjzw@163.com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31日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征文 将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拟结集公开出版。同时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四川省情网、四川机关党建杂志及网站,“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刊发。为扩大传播影响,此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将授权喜马拉雅进行有声化播讲,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方志四川电台及有关广播电台播出。

天鼓脚下的领航人(一)

杨奎昌

五月,经历了美丽嬗变的米仓山镇关口村风光迤逦、气象万千。散发着草木香味的袅袅炊烟在苍穹与云霞汇聚,一幢幢风格别致的小洋楼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一条条宽阔洁净的水泥路,一片片产业园、葱葱茏茏、绿韵飞扬。这片曾经尘封、贫穷的土地,在第一书记李晓岚的艰辛付出下,告别贫穷与落后,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猕猴桃产业园

2015年7月,旺苍县体育局李晓岚主动请缨,毅然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生活的舒适环境,选择到远离县城66公里外的米仓山镇关口村担任第一书记,背负县体育局以及关口村八百多群众的希望与重托,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茫茫大山深处,开启了她的扶贫之旅,从此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次第打开。

树林、小溪、山岚、农舍、草垛、篱笆墙……一种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刚到关口村的第二天,她便早早地起了床,穿上胶鞋、带上笔记本、矿泉水在村主任的陪同下,开始了艰难的走访。“笃笃笃”小心翼翼地叩开了第一家村民张林军的门扉。户名、人口、劳动力、家庭收入、耕地面积……她一边仔仔细细询问一边专注地倾听着、记录着,一组、二组、三组……白天走访晚上汇总。整整花了10多天时间,用脚步丈量完了关口村的每一寸土地,写完了三个笔记本,汇集群众建议意见200多条。所到之处,一边了解百姓疾苦,一边耐心细致地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力争让党的富民阳光照彻关口的每一个角落。

宣传脱贫攻坚政策

关口村是一个坐落在旺苍北部山区高高鼓城山脚下的小村庄,周围大山连绵,境内沟壑纵横,村民居住分散,全村七个社,分布在河谷与半山坡上。全村总面积43.5平方公里,有农业人口262户88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85人,贫困发生率20.9。全村有易地扶贫搬迁户5户22人;有低保户89户、五保户11户、残疾人27人。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村民出行、就医、上学都存在困难;没有什么产业,主要靠传统农业,以及挖药、采果、出售土特产维持生计。村民居住条件差,大多用土木修建的房屋年久失修,简陋寒碜。

关口村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终日与大山对峙,长期的贫穷与困顿让他们变得多少有些麻木和安于天命。贫穷总是与精神的愚昧,视野的狭窄相伴;贫困与无奈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守望着那一亩三分地,一年又一年用铁器和牛耕在那一道又一道的山脊上,在那一条又一条的山坳里,从山脚到山顶一刀一锄密密层层地耕种,对丰收的渴望迫使他们起早贪黑、风里雨里不停地劳作;年复一年祈祷着无法知晓的风调雨顺,世代饱受着耕作之苦。近年来,不甘贫穷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身后留下一些老人和留守儿童,山乡一片冷清,放眼望去,四野草木绵密、人烟稀少。曾经的袅袅炊烟、人欢马叫、镰锄飞舞,农村应有的景象已经远去,到处一片沉寂与萧条。这是一片渴望新生的土地,在走访中她读懂了村民的无奈与焦急。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一张张刻满深深皱纹、写满沧桑的脸庞,触及到她心灵最柔软的章节,他们的勤劳与善良、淳朴与热情、坚韧与执着让她惊叹与感动,更让她感受到,作为第一书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担子与责任。

对关口村有了全面了解后,李书记开始重新打量和审视这片深闺中的土地,经过一番严肃而理性地思考后,大胆构思与绘制关口的蓝图,决心重组这片山水。李书记一边和村组干部以及留守在家的村民共商关口发展大计,一边在网上建立关口村扶贫奔康微信群,与在外务工人员、一些知名人士,开展有关关口产业发展、新村建设、文化生活等大讨论,与他们谈心、拉家常、话未来,共同探讨扶贫话题,倾听来自各个领域的心声,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采取座谈会、村民大会、议事会等,问计关口村800多群众。很快制定出台《关口村脱贫规划》《贫困户精准扶贫规划》《结对帮扶方案》《分步实施方案》。

打通关口村通向山外的道路,解决出行难,为关口铺设一条条脱贫奔康之路,这是她在关口扶贫迈出的第一步。12月的关口已开始飘雪,冰封的乡村小道格外难走,李书记迎着寒风一步一滑地走在到六社的路上,六社有4户贫困户10多人,一直没有通车,李书记要到每家每户去作动员工作,要他们修通到各自家的路,然后统筹安排;2016年1月,李书记协调帮扶资金5万元,水泥80吨,将陈家坝到白杨坪1公里多的土路硬化,疏通了阻碍几家人下户路的障碍。2016年4月的一个傍晚,天边的暮云已经隐去,半个月亮慢慢地从林崖间爬上来,浅浅的月光洒在关口小山村的每一个角落,远山的轮廓清晰可见。村文书五社社长赵子燕院子里坐满了留守在家的村民,为了不影响白天的生产,李书记把开会的时间定在晚饭后,为了解决五社修路问题,记不清这是开第几次村民大会了。村民对筹款修路意见不统一,有的愿意投资,有的不愿意,各种矛盾凸显,争执不休。但苦于没有资金,劳动力缺乏,思想不统一,修路一直落不到实处。面对眼前的困难,李书记表现出异常冷静与从容,困难再大也难不住她修路的决心和意志。极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多次召开一事一议会议。李书记挨家挨户做解释动员工作,不厌其烦地讲修路的好处。“路一定要修,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群众会上,她话语清脆响亮,简短铿锵。经过一番艰辛努力,最终达成协议,全社24户70人,人平捐资3000元。李书记把自己当做五社群众一员,捐资2000元,接着村组干部带头捐款;在李书记的带动下,2016年8至9月村民筹资18万元。与此同时,经过奔走呼告、多方沟通,得到省气象中心、县体育局、县交通局等部门大力支持;省气象中心、县体育局各投资2万元,新建村级硬化道路5公里,短短两个月建成龙神沟两化石到关口五社8.5公里泥结碎石路。

(未完待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奎昌【中共旺苍县党史研究室( 旺苍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中共旺苍县党史研究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