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刘长宇 ‖ 则果走完一二三 脱贫致富信念坚
征文启事:见《 四川省直机关工委 省扶贫开发局 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 征文活动 》 投稿邮箱:tpgjzw@163.com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31日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征文 将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拟结集公开出版。同时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四川省情网、四川机关党建杂志及网站,“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刊发。为扩大传播影响,此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将授权喜马拉雅进行有声化播讲,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方志四川电台及有关广播电台播出。 |
则果走完一二三
脱贫致富信念坚
刘长宇
“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是则果第一驻村书记韩川两年多来的工作信念。2018年3月,大学教师的他变身为凉山则果村的一名驻村干部。韩川时刻以“党让干啥就干啥,党让干啥就干好”的态度为民服务,筑底强基开展党建工作,以党建促脱贫,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贫困户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农户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坚定战胜困难摆脱贫困的决心。2018年12月,则果村已达到“村七有”“户六有”各项脱贫指标,顺利通过逐级验收,基本实现脱贫摘帽。作为则果村第一书记,韩川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驻村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中,韩川结合自身专长和地域特征,提出并实施了则果村特有的“一二三”发展构思,全村村民正走在产业化的致富发展道路上。
2018年5月,则果村脱贫攻坚指挥室,为确保则果村2018年顺利完成户脱贫村退出等各项指标,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克服缺水断电等重重困难秉烛夜战,完善白天入户采集的贫困户相关资料。
“一”指一个品牌“则果牌”。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脱贫攻坚的根本。而产业发展从品牌意识开始,韩川帮助则果村品牌命名“则果牌”,并设计品牌图案,让每个村民强化产业意识。对外销售的土豆、腊肉、核桃,特别是青花椒等农产品都打上了“则果牌”的印记,在带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村民的自信心和发展意识。
2018年4月10日,在村委会厨房召开召开则果村党建月会,部署脱贫攻坚相关工作。
“二”指两条腿走路。即坚持青壮年外出务工,无劳动力者依托村级合作社及公益性岗位来保障生活。2018年初则果村贫困户有250人左右,韩川通过政府接洽企业的方式给青壮年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和机会。据最新数据统计,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从2018年初的4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400人左右。在脱贫攻坚的两年里,韩川还在原有的基础上,为则果村无劳动力者增设了护林员、保洁员等30多个公益性岗位,努力实现“人人齐劳动,脱贫共发展”的奋斗目标。
2018年6月,则果村集中安置点内老百姓房屋建设错落有序,则果村易地搬迁户自家安全住房建设如火如荼,图为集中安置点建设航拍图。
2019年9月10日,则果村第一书记利用自身所长,通过农民夜校为则果村村幼儿童及教师进行普通话发音培训。
“三”指三个有,即村有青花椒支柱产业,户有脱贫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韩川驻村工作后在提高村民种植青花椒积极性的同时,一方面改良优化花椒苗品种,提高花椒的品质;另一方面采用以购代捐的新模式,建立新型帮扶关系,拓宽农产品销路。则果村地处二半山地区,海拔较低的地方种植青花椒,高山地区种植花山松,半山腰地区种植核桃。让村民进一步了解则果村不同土地的特性,因地制宜指导种植相应的农产品,努力为每户“私人定制”脱贫致富的方法。大部分则果村村民文化程度较低,韩川从2018年开始通过农民夜校为则果村儿童和幼师义务进行定期普通话发音培训,定期为农户开展“移风易俗”活动。2019年1月,韩川用一个月时间带领驻村综合帮扶工作队开展村民体验、新型农民素质培训活动,先后陆续向村民开展了烹饪、电焊及建筑等多项技能培训,努力实现则果村“人有一技之长”的目标。2020年3月,韩川的两年驻村工作本应结束,但由于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考虑到这个原因,韩川毅然决然选择了继续坚守在驻村脱贫的现有工作岗位上。目前,他正在积极带领村民申报则果村林下经济发展项目,争取在则果村已有的产业项目上让村级产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为则果寻利益,为百姓谋福祉,韩川一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带领则果村在脱贫攻坚的赛道上努力奔跑,用坚定的信念和具体的行动让则果村逐渐走上致富的道路。
2019年6月,驻村第一书记考察则果村“三棵树”产业发展情况,期间以风貌打造后的则果村集中安置点实景为背景留念。
2019年3月,进行风貌打造后的则果村集中安置点内老百姓房屋建设错落有序。图为则果村集中安置点实景图,该图被农业农村部出版的《大美乡村》画册收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长宇(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