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田雨佳 ‖ 病魔抵挡不住战贫的信念——追记筠连县斯栗村扶贫第一书记张晓清
病魔抵挡不住战贫的信念
——追记筠连县斯栗村扶贫第一书记张晓清
田雨佳
张晓清,生前系宜宾市商务局派驻筠连县腾达镇斯栗村第一书记。身患重病的他给医生说,能不能推迟入院?医生急了:“癌症晚期,都转移到骨头、肝脏了,为啥要推迟?”他给医生的理由很简单:脱贫攻坚到了最关键时刻,村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哪里会搞不好一个村!”
张晓清1957年出生于宜宾,18岁下乡在高县胜天当知青,后返城上技校、当老师,先后在宜宾造纸厂、宜宾市外经贸局及宜宾市商务局工作。
2015年,张晓清听说市商务局要派驻村第一书记到对口帮扶的斯栗村时,就主动提出过申请。但因当时商务局已确定让综合科主任科员谢岷去斯栗村驻村扶贫,张晓清只好放弃。2017年7月,花甲之年的张晓清获知谢岷的任期即将届满,本可以以调研员身份退休的他主动向领导提出去接替谢岷的工作,得到支持。根据商务局的工作安排,明确了张晓清的驻村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
“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哪里会搞不好一个村!”2017年8月至10月,张晓清先是跟着谢岷“串门认亲”,“摸清”村上贫困户、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情况,对斯栗村进行了精准“把脉”:没有支柱型产业,没有好的产业项目,交通不便,缺水……
“就那2个月,我已经感受到张书记真的非常勤奋、非常吃得苦、俯得下身。”谢岷这样评价张晓清。
“新的一个月即9月份已经开始,自己深感任重道远,我决心将压力变动力、兢兢业业地工作,把帮扶斯栗村脱贫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负组织信任与重托。”经过对斯栗村的初步“把脉”,张晓清在2017年9月6日的驻村报告中写下了这一段话。在他看来,这一段话,也是自己对斯栗村最郑重的承诺。
2018年12月19日,张晓清在村上交接工作。(图片由斯栗村第一书记黄成彪提供,图片来源:宜宾日报)
“我和斯栗村好像是连在一起的,没办法割断……”
斯栗村,位于筠连县腾达镇,地处筠连、珙县、高县3县交界处顶古山上,从筠连县城出发,往东北方向驱车行驶30余公里到达。全村5个村民小组902人,其中贫困户38户128人,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是玉米、红苕,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村。
“就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村,没有好的产业、好的项目、交通也不好?怎么弄,咋个整?”张晓清首先想到的是要协调斯栗村产业发展问题。他马不停蹄地与某农产品销售公司商定了切合实际且能实现企业、斯栗村集体、种植农户“三赢”的合作模式框架。
“8月26日,我和谢岷陪专家团队到村考察,商洽种植品种。专家团队考察土壤、气候、地形等条件后,提出儿菜、豌豆尖、大蒜、川芎等4个适宜种植品种,且认为土地总体规模太小,腾空空地不多,加上最佳播种育苗季节很快错过,建议今年只适宜搞小规模试验种植。”在张晓清2017年8月份的驻村工作报告中,如实记录了这一幕。
张晓清工作日志摘要
农地放空4个月?今年不干等明年?“决不让农地放空,绝不等待来年。”经过张晓清再三协调,该公司决定在斯栗村和相邻的新合村发展5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订单生产基地。一周后,斯栗村迅速落实育苗用地20亩,可移栽500亩。
然而,以为“发展的机会”却出现了变故。2018年3月,收儿菜时,因农产品销售公司延缓了开收日期,错过了最佳上市季节。儿菜市价由1.5元/斤下跌至0.5元/斤,以致于在首期2.65万元收购资金将用尽的情况下,收一车就亏损一车。为减少损失,张晓清提出停止收购止损,由该农产品销售公司负责出资处理善后,按照村民种植儿菜面积,由公司直接补贴村民现金。但是,农民却迟迟等不来菜款。
“我和斯栗村好像是连在一起,没办法割断……”张晓清当过知青,住过茅草屋,点过煤油灯,他对农村有感情,就像对斯栗村,他们好像就是连在一起一样,不能让村上、村民吃亏。
为了不让种植户“寒心”,张晓清瞒着妻子许胜芳,拿出多年积蓄的私房钱、驻村补帖、季度绩效等,又找朋友借了1万元,凑了6.5万元垫付了部分蔬菜收购款,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村民利益。
腾达镇党委书记陈刚说起张晓清,竖起了大拇指:“张书记为村上办了很多实事,搞产业发展,支持村上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为老同志,主动到偏远的山村来搞扶贫工作,敬业、负责的精神品质值得很多干部学习。”陈刚说,张晓清在斯栗村工作的日子,风里来雨里去,来返于斯栗村和宜宾,不计个人得失,干事劲头十分可贵。
张晓清在斯栗村留影(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最关键时刻,熬都要熬过去。”
张晓清的腰部曾受过伤,一遇天气变化偶尔发作。2018年7月份左右,张晓清感觉腰部疼痛有所加重,但他没有重视,以为是旧伤而已,吃点镇痛药就“扛过去了”。
2018年10月中旬,张晓清开车到成都参加一个扶贫工作会。根据安排,他可以在成都多住一宿,晚一天回来。但斯栗村正在准备迎接检查,他实在放心不下,会议结束就立即连夜赶回村里。
躺在床上,张晓清感觉腰部、肩部痛感加剧,几乎无法翻身。他打电话告诉了妻子许胜芳。许胜芳让他赶紧回宜宾检查,但他仍以为是旧伤复发,艰难起床吃了止痛药,迷迷糊糊睡去。
此后,张晓清又在村上坚守了十多天,每天服药镇痛,但痛得越来越厉害。在同事的强烈要求下,在妻子的不断催促下,他才决定回宜宾城区检查。
2018年11月30日,张晓清忍着疼痛开车回到宜宾,到某医院做了CT。次日,报告出来了:“疑似肿瘤?”
这个时候,张晓清仍然觉得自己是旧伤复发,怀疑检查结果不准确。于是,他在妻子和同学的陪同下,来到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复查。
2018年12月11日,结果出来了: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癌细胞已转移到了骨头和肝脏(晚期),必须马上住院治疗……
“马上住院,不能拖。”“村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最关键时刻,熬都要熬过去!”……经过与主任医师贾钰铭几番“交锋”后,双方各退一步,张晓清先接受化疗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等斯栗村的相关工作交接完成后再住院治疗。12月12日,张晓清开始了第一次化疗。
第一个疗程刚结束不久,即2018年12月19日,张晓清便在妻子许胜芳的陪同下,来到腾达镇斯栗村交接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
当日上午9点过,张晓清从筠连县城赶到村里,刚下车的他脸色苍白十分虚弱,吃下一片止痛片后精神看起来好了些。随即,他开始安排工作:公共厨房办决算……
张晓清在医院接受治疗(罗敏 摄,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如果病好了,我还会到斯栗村!”
建设容积1万立方米山坪塘,硬化村社水泥路10余公里,募款3万余元建村公共厨房,10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毕,村道安设数十个垃圾筒,……
一年多来,张晓清不辱使命,团结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圆满完成了贫困户“一超六有”脱贫任务和贫困村“一低五有”整体退贫任务。
李明云曾经是贫困户,这两年,随着村上发展得越来越好,他的日子也红火了起来。发展茶叶间种经济林木、产业扶持基金发展养猪、危房改造解决了住房安全、医疗救助解决了看病难、公益性岗位增加了收入……说起这些,李明云情绪很激动。他说:“我的好日子,都因为有国家扶贫政策和张书记的帮助,希望张书记能够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2018年,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张晓清的季度考核排名全县第一、被授予“流动红旗”,受到筠连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扬。
“我一年多后重返斯栗村任第一书记,感受最深的是村子变化特别大,很多房子、道路都变样了。”重新从张晓清手里接棒的谢岷告诉记者。
驻村帮扶期间,张晓清住在村办公室旁边的斯栗小学教师周转房,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宿舍里。一张木床,几张陈旧的桌椅,以及他常读的书籍《马克思主义箴言》《三严三实党员干部读本》《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农村版)》《社区灾害管理最佳实践案例》《四川科技扶贫在线筠连县运管中心工作手册》等,都还在静静等待着主人。
如今,张晓清在即将进入第四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约有20天的间歇期,张晓清在间歇静养的同时,心中实在放不下斯栗村的工作和群众,经常和他们电话或者微信联系。2月25日下午4点过,张晓清收到了筠连县税务局派驻到斯栗村的第一书记黄成彪的微信“求助”,主要是请张晓清把关修改斯栗村2018年脱贫攻坚基本情况、斯栗村脱贫攻坚典型亮点的内容。很快,他就把材料修改好传给对方了。惊讶于张晓清的回复速度和建议,黄成彪十分感动:“张书记工作兢兢业业,生病了也牵挂着村上,非常敬业,我们请他看一些文字资料也是第一时间回复。”
张晓清正在接受治疗(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张晓清生病后,筠连县委组织部、腾达镇党委均派人进行了探望,并送去了慰问金。宜宾市商务局在对接医院、联系医生、安排车辆等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市县两级相关部门正在为张晓清落实更多的慰问、关怀和医疗救助等行为,希望他得到更好的治疗,养好身体。
村民曹建说:“张书记一定可以摆脱病魔的缠绕,世界上那么多奇迹,我相信奇迹也会在张书记身上发生”。
对于自己的病情,张晓清显得很平静。但一谈起斯栗村,他就有点激动。生前几天,他还在说:“如果病好了,我还会到斯栗村,为当地的乡村振兴贡献余热。这些工作,真的挺有意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田雨佳 (四川省筠连县委组织部)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