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舒子林 ‖ 让贫困不再移代
让贫困不再移代
舒子林
她如愿考入了省城一所本科大学,至少今后不会沿着祖辈那条穷苦之路再走一遭。
她是我小学同桌,又是高中同班同学。
在念小学时,我就对她印象极为深刻,人长得漂亮不说,而且既聪明又勤奋。她对学习那股劲儿是超乎寻常人的,自然,她的成绩在班上乃至整个小镇上,都是名列前茅。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无关)
那时候,我们那个地方连土马路都没有普及,而她家更是坐落在离学校很远的大深山里,上学的艰辛也就可想而知。路途遥远,从家里到学校即使小跑快走,也得花上个两个小时。因此,当月亮还在天边,一些孩子还在酣睡中时,她就已经背上一个虽旧而干净的书包,迎着黎明到来前的薄雾,踏上通往山外学校的弯弯小路了。到了山脚,有一条沿着弯弯河流的小泥路,若是遇上春夏季节下了大雨,涨了洪水,那这条小路也会被淹没一大半,走这样的路是绝对不是安全的。听老人们讲,这条河水不知带走了多少年幼的生命。可对于这个女孩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大难事的,她总有办法过去,能绕就绕过去,实在绕不过去,就脱掉鞋子,卷起裤脚,小心翼翼地趟过去。
无论天气多么糟糕,河水如何凶险,小路怎样泥泞湿滑,她总是风雨无阻,铁定了去学校上课读书的心。或许在那时,她就已经把读书、上学作为自己的信仰,一种摆脱世代贫困与艰难的信仰!老师讲的每一个外面世界的故事,书本上所写的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都能对她产生巨大吸引力。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无关)
初中快毕业时,女孩同她家人搬到了镇上,听人说是政府在进行扶贫工作的缘故。直到那时,我也才偶然得知她家中的具体情况。她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在读小学,一个还没到上学年龄。她的爸爸癌症晚期,几近瘫痪在床,也就失去了养家糊口的能力。而她的妈妈呢,据说是因为不忍这个家庭的重担,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而她唯一还可以依靠点的,便是年近七十而又有腿疾的奶奶。
并不是第一场春雨就能唤醒所有的种子。镇里的扶贫工作也一样,需要耐得住性子,真正地浸润到老百姓的心坎儿,那才会起作用。
听说当时村里的队长向上面汇报完她家的情况,并通知她家从破旧的、篱笆筑成的房屋搬走时,上了年纪的老人起初死活不肯。无论队长如何好说歹说,“到了小镇什么事也都方便呀!搬家住房费用政府承担呀”等等这类话,愣是不能动摇眼前这位老人固守深山的决心。那也倒不奇怪,对于一个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每天习惯围着几只鸡、一群鸭和一头猪来回走动的老人来说,即使生活艰难,也不愿轻易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活在山里,以祖辈的生活方式走完余生,似乎就是一个年老体衰者的信仰。离开故土,也就意味着要换一种生活方式,会在一个狭小的生活空间吃饭睡觉,还有一群不认识的左邻右舍。总之,一切都是崭新而又陌生的,老人是习惯了乡下生活,对于小镇上的生活方式充满着拘泥感,甚至未知的恐惧感,也就不愿去。她不去,自然她的孙女们也就不会去。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不肯搬走的主要原因在老人这头,那也就对症下药。这个满头银发的老人,从心底上讲和其他老人都有一样的期盼——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有个好前途。虽然她表面上倔强,但人心是肉长的,后代生活的好坏自然非常重要。队长自然深谙这个理儿。于是,他转而把主攻老人的心改为放在她跟前的三个孙女未来发展上以及她们目前上学的艰难。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无关)
“大娘!你若是不搬出去,那也得好歹给这群孩子考虑考虑呀!她们还那么小,可不能让她们困在这深山里头。”队长语带温情,满目期待地望着老人,希望能从老人的脸上得到答复。
老人只是把头压得低低的,表情极为复杂,内心想必也是矛盾重重。但却仍不吭声。
队长见状,便再次发动攻心之役。“大娘!你家的孙女都这么聪明乖巧,学习很好。若是让她们到外面去接受更好的教育,今后一定会成才的!”队长一边激动说着,一边指着站在旁边的三个孙女。
孩子们也都对“外面”这个词产生了极大兴趣,这个“外面”里面究竟包含着怎样的新奇玩意儿。
话到这里,老人微微抬了抬头,眼睛里放出了一点希望又茫然的光芒。
队长知道老人动了心。于是赶紧又补了一句,“大娘!这教育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不!应该是一代人,甚至是好几代的命运!若是继续待在深山里,那贫困还得一代传一代啊!你难道愿意看见自己的子子孙孙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挣扎?”队长语重心长,面带严肃地说。
老人终于忍不住了,抬起头,抿了抿有些干瘪的嘴唇,忽然大声说道:“当然不愿意!”
“不愿意!”这几个字深深印在老人的脑海里。可是,搬到镇上她难道就情愿吗?还有这孩子们未来的费用怎么处理?一时她又陷入思想矛盾的泥潭中。她转眼看着自己跟前的几个小孙女,年龄大的才十四五岁,小的还没去上学堂,再想想自己患了绝症的儿子,而自己年岁已大,让孩子走上辈人路,那可是万万使不得的!自己也饱受雨雪风霜、贫困饥饿的苦难!不为自己也得替这几个孩子的未来想想啊!
“搬去镇上还是可以。”老人勉强回答道。“可是孩子们上学的费用......”老人有些迟疑,想再次了解一下相关政策。
队长早就看破了老人的困惑与疑虑,再把政府的扶贫政策用通俗的大白话给她作了一通讲解。
终于,在听完队长的讲解后,老人露出了那久违的微笑,心中的疑虑也都破除了。
后来,自然是听从政府安排,搬到了镇上,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优惠、资助,孩子爸爸的医疗费也都得到报销。
女孩顺利考上省城一所大学时,奶奶感到特别欣慰。而女孩的眼中也显露出对远方的憧憬。这憧憬是那么具体可感,触手可及。
我在想,假如当她遭遇了家庭变故而没有赶上扶贫好政策,又将会是怎样一个结局呢?这样的故事绝不是没有的,而是有很多的。在那个贫穷饥饿的年代,在没有精准扶贫政策的时候,多少曾经的少年,一面忙着家里的农忙杂务,一面飞奔着去上学呢?又有多少人重复着上一代的命运中呢?
值得庆幸的是,她和她的同龄人遇上了一个有温度的时代,一个换了故事结局的时代,一个决不能让贫困移代的时代!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舒子林(宜宾学院文学与音乐艺术学部汉语言文学2019级3班学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