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罗薇 ‖ 虽言寸草心 犹报三春“辉”

作者:罗 薇(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9-19 17:01:39 浏览次数: 【字体:

虽言寸草心 犹报三春“辉”

罗 薇

教诲如春风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止,未来就有希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愿望便能成为现实。

听完她的讲述,我望了望窗外依然白亮的天空,满布无间隙的单调厚重的云层,这闷热的一下午时光,竟过得如此的快。我扭头看着她,由衷地说,你完全配做一个教育家了。

上世纪90年代陈克辉便开始助学行动,她潜意识里的助学观念,和今天的教育扶贫理念不谋而合——“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扶贫路径。

一个朋友的推荐

一个月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个采访对象,她叫陈克辉,是四川佳世特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位爱心助学企业家。我试着给她打电话,约时间采访,她虽是答应,却也表露出犹豫的迹象:她说自己没做什么,就扶贫上来说贡献不大。

其实我遇到的很多帮扶者,他们几乎都有同样的想法:觉得自己做的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没有被报道宣扬的必要,或者在他们心里,从来就没把自己做过的事叫做“扶贫”。他们帮助别人,付出自己的精力和金钱,这一切如同呼吸一样自然,就像每天清晨,洗脸刷牙,做这样的事,是这样的习惯。向身处困境中的人们伸出援手,是他们发自心底的愿望,是灵魂深处的善良与执著。

一个月后,夏天,遂宁大英县,一个闷热的午后,我终于见到了陈克辉,在她的办公室里。

她看上去身材小巧,全没女强人的形貌。着一件短袖白衬衫,外扎黑色半身包裙,整洁清爽,这和门前碰到的其他女员工着装一样。可见她对公司的管理规范,是个注重形象、重视平等的人,估计也是个自律性较强的人。果然,她从5年前开始跑马拉松,平日清晨6点起床,坚持5公里长跑,从未间断,难怪身上也未见多余的一分肉。

陈克辉在2019年国庆期间,参加“茶马古道72公里徒步越野赛”,荣获女子组亚军(作者供图)

她的模样也小巧,挽一个干练简洁的发髻,露出可爱的小脸,笑起来很纯净,那笑的气息,像极一个天真的孩子。我猜她只有三十几岁,她很爽快地坦白,说自己是70后。后来回想,觉得她长得像彭佳慧,我喜欢的一位歌手。

来之前,只知道她帮助了许多贫困学生。成功企业家资助学生的案例很多,而慢慢听她叙说,真的很庆幸能认识这位经历不凡的助学者。

青年时代的助学经历

首先没想到的是,陈克辉在自己还没成为有钱人时,便开始“知助”(义务教授孩子知识)困难学生。这种传授知识的扶助,比简单地资助更难能可贵。这段助学经历,要追溯到她大学毕业时期,距今已28年。

1992年,西南民族大学毕业的她,在自贡市一家工厂做会计。因为学的就是财会专业,工作对她来说很轻松。工厂坐落在一个村庄附近,上下班时,常常可见一些村里上学放学的孩子,看他们的衣着便知,有些家庭应该很困难。

大凉山里的贫困孩子(图片来自网络)

这令她想起自己艰苦奋斗的童年,如果不是妈妈的鼓励,她和姐姐也不会考上大学,她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妈妈常对她和姐姐说,“我再苦,也会支持你们俩姐妹把书读完”“只有学习好了,有了知识,才会找到好的工作”“你们现在学习虽然辛苦点,但也是为了以后过上好日子啊”。

陈克辉怜惜那些贫困家庭中读书的孩子,很想帮帮他们,但因自己刚参加工作,工资不高,便决定从辅导孩子们的学习开始,一步步去支助他们。

于是她主动接触这些小孩,看他们愿不愿意接受辅导,对希望进步的孩子,便到他们家里,向家长提出想帮孩子辅导功课的愿望,这些家长们当然非常高兴,而且这位可爱的姐姐,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大学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时候我国大学招生计划少、高校少、分数线高,能在那个时期考上大学的,真是寥寥片羽。

我不禁又好奇了,你大学才毕业,每天晚上去辅导孩子们学习,那个青春年龄正是谈恋爱的好时光啊,你不怕影响爱情,甚至耽误将来的婚姻吗?

陈克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中带着几分甜蜜和羞涩。她说,恋人是大学同班同学,也就是现在的爱人。哦——原来她已有了爱她、宠她、感情又稳定的男朋友了。大学时期的爱情,最是纯洁,能够一路牵手走到今天,真够幸福的。在辅导贫困儿童学习的事情上,爱人非常支持,她辅导的其中一个小姑娘,就是爱人推荐的,小姑娘的妈妈患有心脏病,家里甚是可怜。

陈克辉用资金帮扶学生,是从1997年开始的。那时她的会计业务越来越纯熟,好几家公司找到她,请她帮忙做代理记账工作。由此,她的经济开始好转。

经济稍有宽裕,陈克辉首先想到的还是她那帮学生们。根据他们家庭经济贫困程度,她给予了不同额度的资金扶持。

随着经济好转 扩大支助范围

2006年,陈克辉离开单位,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跟着经济一步步的好转,她便主动对接企业所在地的自贡市妇联、残联和红十字会,请他们帮忙提供贫困孩子名单,随着她影响力的扩大,也有不少热心人,主动向她推荐。

2010年通过招商引资,她来到遂宁市大英县投资办厂,她的爱心也跟随来到了大英县。

她的爱,随岁月流淌,与时光前行,愈加博大。在之后的爱心支助中,她不仅限于助学贫困儿童,还包括助力贫困村脱贫致富、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助力农民春耕生产、解决贫困农户就业难题。

2015年,她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帮扶河边镇金灵村、金沟村等贫困村,助力脱贫攻坚,还资助村里的贫困学子,并为结对帮扶的许六高、田明芬等贫困户提供物资及资金帮助。

2018年春,在得知金灵村春耕用水、灌溉系统出现问题,她第一时间为金灵村送去3万元经费,用于水利基础设施改造,帮助金灵村顺利渡过难关。

2019年夏,陈克辉听说大英县好几个贫困村农产品滞销,便带领企业员工一道,想办法,出主意,多方联系收购方,积极协调运输车辆,并采用员工“以购助扶”的方式 ,最终解决了金灵村、凤阳村、沙石咀村的西瓜、南瓜、大米等农产品滞销问题,为老百姓实现经济增收3万余元。

近年来,陈克辉带领公司员工积极主动与帮扶贫困村联系,走村入户,宣讲公司招聘政策,吸纳贫困劳动力,解决了上百个就业岗位,根据工种不同,每个就业岗位、每月有2500-5000元不等的收入,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陈克辉始终牵挂的,是她的助学活动,这已然成为她的事业。她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儿童青少年成长,用真情付出,被很多孩子唤作“妈妈”。近年来,她每年都拿出十多万元,资助贫困村的困难儿童青少年,帮助他们学习生活,以及救助患重病和残疾儿童。前前后后,她帮扶了数百名贫困孩子,共计捐资200多万元。

陈克辉对每一位她帮助的孩子,不仅是关心孩子自身的成长,同时也关注家长教育观念的成长。她特别注重与家长孩子沟通,不仅仅是电话里的沟通,她还希望与家长孩子们面对面交流。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他们的知识学习进步,他们心灵及健康成长,这一切,不仅仅需要她个人付出努力,还需要家长们的共同配合,提升家庭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在她的教育观念里,她更看重“感恩”教育。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以感恩为中心,他会活得善良平和、宽容快乐。一个感恩的人,今后在社会上,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更容易走向生活的幸福。

陈克辉参加“童伴之家,伴我成长”关爱留守儿童迎新春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几名感恩的孩子

01

静香

陈克辉在助学过程中,遇到一些特别懂得感恩的孩子,点滴回馈,哪怕一句话,都会令她感动,他们之间情感甚笃,情同母子。

有一个叫静香(化名)的孤儿,甚是可怜。她两个月大时,妈妈突然离开家,再也没回来;3岁不到,爸爸猝然离世;她由爷爷抚养到10岁时,爷爷也撒手人寰。十年之间,这尘寰不幸仿佛都降临在这幼小的孩子身上,无奈村上把她交由大婆(当地称呼,即爷爷的弟媳)抚养,然而,大婆是个低保户,自己生活都很困难。在村里和四邻的帮助下,她勉强读到高三。

一天陈克辉听朋友说起静香,希望她能去帮帮她。陈克辉了解到,当时静香的学校虽然给她免了不少学费,但经济仍然紧张,以后若读大学,费用更成问题。

她联系到静香,并征得大婆同意后,把她接到自己家中。她给正读高三的静香创造了很好的高考学习和生活条件。2019年,在她的帮助下,静香顺利考上了四川轻化工大学。

静香很感激这位“妈妈”,亲生母亲抛弃了她,至亲之人先后离世,而现在的这位新“妈妈”,就是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亲人。在她家里,她把自己当亲生女儿对待,照顾她的生活和学习,就连她的心情如何,“妈妈”都一一体贴。

静香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孩子。前几天在“妈妈”生日时,她用自己节省的钱,给“妈妈”发了个“520”的爱心大红包,她还在新年里给“妈妈”发压岁钱。每一个重要的日子,她都想着“妈妈”。在陈克辉眼里,感恩不是表面的金钱、物质,而是时时挂在内心里的爱与牵记。

陈克辉2016年考取了马来西亚亚洲城市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当2019年毕业时,静香比她自己考上大学还高兴。她照着“妈妈”的毕业照,给她画了一幅油画,画中的“妈妈”,戴着硕士帽,阳光洒在她生动的脸上,幸福的笑颜溢出画框,空气中流动着甜蜜的气息。

陈克辉注重感恩之心,她在乎的并不是孩子对她的报恩,而在乎的是孩子的未来。感恩,是孩子将来在这个社会上能够立足的品德。学会知恩、感恩的人,方能受人尊重,幸福才能长远。

02

耀灿

2017年,陈克辉到她的一个帮扶村走访,遇见了她的另一位助学对象,耀灿(化名)。

那是11月的一个寒冷天气,她正走在村道上,迎面走来一个蓬头小伙儿,大冷天,趿拉着一双塑料拖鞋,这引起了她的注意。小伙子约摸十五六岁,高高的个儿头,隐约可见的帅气,但却是一张不甚干净的脸,和一身不甚干净的衣服。

今天又不是周末,为什么他不去上学?陈克辉这样想着,便上前询问。原来他是慧琴(化名)的哥哥。慧琴她认识,是她资助的一个初一学生,对她家的情况她还是了解的。

慧琴家有6口人,爸爸干农活,挣钱不多,妈妈风湿性心脏病,治病很花钱。4个孩子中,慧琴最小,她有3个哥哥,除刚遇到的耀灿,前一阵,因为家庭困难,想帮着家里挣点钱,便放弃了读书,她还有一个哥哥,老婆嫌她家穷,跑了,另一个哥哥外出务工,很少回家。

陈克辉问耀灿,你愿不愿继续读书呢?我可以帮助你。

腼腆羞怯的耀灿,低着头也不看她,只回答了两个字:愿意。

从此,陈克辉又多了一个孩子。在她资助的孩子当中,有的叫她妈妈,有的叫她干妈,有的叫她姑妈,他们大多数和她很亲密,常常电话沟通,交流近况,主动向她汇报学习成绩。陈克辉也总是鼓励孩子们,好好学,她会一直支持他们读完所有学业,甚至研究生。同时,她也不忘叮嘱孩子们讲卫生,做到干净整洁,不仅把家里卫生搞好,个人卫生也要搞好。每次谈话后,还提醒孩子们,下次见面,希望看到你干干净净的哟,就算穿着补丁的衣服,也要打起精神,保持干净整洁。这也是对孩子自信心的一个特殊培养,陈克辉也是这样要求耀灿的。

陈克辉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她相信,自信是一个人孩子将来成功的基石,它能激发一个人的意志力和潜能。她希望孩子们,不要追求旁人的娇宠溺爱,而要学习保持自我的宠辱不惊。她用爱,保护着孩子灵魂的双翅,让他们更勇敢、更自由、更自信地去飞翔,

耀灿在“妈妈”的帮助下,变化很大。不仅把个人收拾得精神抖擞,还原了帅气的“英雄”本色,还会主动帮着家里打扫卫生,帮爸爸做农活儿。并且,陈克辉帮他联系了遂宁市大英县育才中学,在该校莫校长的帮助下,耀灿读完职业高中。而后,在宁波一家大牌汽车公司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月薪4000多元。

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他都禁不住告诉“妈妈”。“妈妈”再忙也没忘给他回复,“你现在工作了我很高兴,但工作后仍要抽空多学习”“你要争取当车间班组长,争取更大的进步哦”。

耀灿还每月主动拿出200元钱,请“妈妈”交给其他困难的孩子,传递爱心。“妈妈”心底,久久激荡着一股暖意,这爱的回响,清亮而动人。

耀灿的妹妹慧琴也是受助孩子中乖巧可人的一位,不仅学习好,还经常主动向“妈妈”汇报成绩。这令陈克辉很是欣慰。

她在资助过程中,总是希望孩子们能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于她主动联系后,家长或孩子长期无故不回应的,或了解到家庭并不贫困的,她会立即终止资助。这点很是令人佩服,这既是对孩子负责,也是维护助学的真实公平。

作为一名爱心帮扶者,哪怕一个电话,一个回音,她也会觉得所做值得。

一个常怀感恩的人,他的心灵,必定装着美好。她在公司也常常与员工们分享,要学习感恩一花一草、一瓦一木,感恩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个人、遭逢的每一事每一物。感恩在陈克辉的眼里,是广阔的,感恩的世界里,每一天都是美好的。

03

“姑妈家”的三个孩子

陈克辉的扶困中,还遇到一个特殊家庭,这家共有3个孩子,两个哥哥,一个9岁,一个13岁,妹妹6岁。爸爸进了监狱,妈妈也跑了,至今未归,剩下爷爷奶奶带着他们。为了方便孩子读书,爷爷奶奶在学校附近,一家卖水泥的库房2楼租了间房。傍晚爷爷给他们送完晚饭后,回村里老屋住,奶奶则陪着两个哥哥和妹妹,4人睡在一张床上。

当别人告诉陈克辉这个可怜的家庭时,她来到他们的出租房,在一栋灰扑扑的楼间里,找到了他们。10平米不到的房间,只有一张床和一个饭桌。她亲眼看到他们的困境,非常同情,立即帮他们买了一张新床,还有洗脸架、镜子、香皂、扫帚、撮箕等,各类她能想到的生活用品。并告诉孩子们,哥哥大了,不好和妹妹睡在一起的,平时除了认真学习、做作业,还要学着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活,打扫卫生,家里要保持干净整洁,自己也一定要干干净净。

由于奶奶也姓陈,陈克辉便亲切的叫奶奶“姑妈”,长期的沟通交流,贴心地关爱,孩子们也亲切地喊陈克辉“姑妈”,一声声“姑妈”,叫得这小小的房间里暖洋洋的。

每当逢年过节,三兄妹总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着“姑妈”来,早早地给“姑妈”电话,祝“姑妈”节日快乐,并告诉“姑妈”想她了。他们平时也常常给“姑妈”电话,讲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趣事,且总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小房间也整洁明亮。日子在“姑妈”的关怀下,充满亲人般的温情。

陈克辉参加“童伴之家,伴我成长”关爱留守儿童迎新春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虽言寸草心 犹报三春“辉”

当我走进陈克辉的办公室,我首先发现的是两大束的鲜花,虽然有些枯萎,但依然可见它曾经的美丽。前两天是她的生日,这花都是孩子们送的。

虽言寸草心,犹报三春“辉”。孩子们每一个小小的回馈和感激,都令陈克辉感动,也温暖着这位“妈妈”的心。诚然,三春的暖阳,是不求小草的回报,但“寸草”的每一个仰脸微笑,都会令她愉快而心安。

这就是陈克辉想要的“感恩”,在她的感召下,她曾帮扶的一个个孩子,有的已长大成人,有的刚参加工作,有的已担任公司高职,其中许多孩子,都像耀灿一样,在拿到工资的第一天,就拿出其中的一部分,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希望把“妈妈”的助学爱心,一个接一个地永远传递下去。

回忆中艰苦却幸福的童年

陈克辉回想她的童年,虽然艰苦,却并不痛苦。在妈妈的教育下,虽然她和姐姐在艰苦条件下长大,却学会了坚强。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然而我却看到,苦难中培养的坚强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小时候,她的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哥哥跟着爷爷外出学手艺了,家里只剩下妈妈、姐姐和她。妈妈体弱多病,她和姐姐年纪尚幼,还在读小学,三个弱劳力,却撑起了整个家庭的劳务。

她的妈妈是个有志气的人,常常叮咛两个女儿好好读书。儿时,她和姐姐,除了平日把功课做好,接着就要帮妈妈收拾家和院子,还有总也做不完的农活。

屋内始终保持整洁,屋外是清爽的院坝,围种着一丛丛竹林(这也是她们的收入来源),她们细心地剥去豁拉蜇人的笋壳,她家的竹林和院坝一样,始终光洁干净……

看着陈克辉微笑述说,脸上泛着亮闪闪的光泽,写满无限神往的回忆。我仿佛与她一同看到,她记忆中,漫着茵茵的绿光、一片青绿的竹园,挂满硕果的五彩园子里,种着核桃、桂圆、柿子、葡萄、枇杷,果树下是正在刨食的母鸡,蹦跳着寻觅嫩草的小白兔,屋里灶台边是几大盆、根根向上拔生的豆芽,蚕房中是蠕动着身子、大口吃着桑叶的白虫子,架子上是一排排圆滚滚的菌包,两端伸出一颗颗蘑菇的小脑袋……

她微笑着,继续讲述往山上稻田里挑粪的艰难,幼小的她挑着粪桶,在崎岖山路上,一步步吃力地向上挪动,再累中途也不敢歇息,一旦桶底端立不稳,便会洒一身一地的粪水。

妈妈、姐姐和她,做那许许多多的农活,从未叫过苦。只是妈妈心里一苦,就鼓励她们努力学习。小时候,勤劳是她们的财富,她们家也未曾因缺少劳力,而受过贫寒之苦。

回望这一路的磨炼,直觉得艰辛里的充实,这磨炼,成为她长大以后不断汲取的营养。

她曾经有过那样的童年,便希望眼里看到的,那些身处困难中的孩子,能得到帮助,专心致志地学习。苦难带给她财富,她将财富(知识、金钱和爱)倾注到下一代身上,帮助他们一个个完成人生的转折,用知识改变未来的命运。她像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树;她若一片云,触碰着另一片云;她用美丽的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的美丽。她用近30年的努力,让数百个家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愿望成为现实。

工作中的陈克辉(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罗薇,汉族,贵州安顺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四川班学员。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扶贫》《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四川扶贫》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新闻通讯、论文等近百篇,并著有散文集《风随四季》。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 薇(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