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医疗保障扶贫在防范因病致贫中的作用

作者:黄 波 何 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0-07 17:31:27 浏览次数:442 【字体:

医疗保障扶贫

在防范因病致贫中的作用

黄 波 何 剑

早日步入小康社会,带领贫困人口彻底脱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也是广大贫困人口的真实愿望。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贫困人口数量依旧庞大,在众多会导致贫困的原因中,因病致贫高居首位。 推进医疗保障扶贫,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突出问题,确保贫困群众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防止“病根”变“穷根”。

一、因病致贫原因

目前我国虽已初步步入全民医保的行列,但由于人口众多,医疗保障报销水平还处于较低局面: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报销水平一般在70%左右,门诊报销比例一般在20%左右,加之报销范围外的医疗费用,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更加沉重。虽然我国药品价格一直在下调,但贫困人口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实际费用依然居高不下。贫困人口家庭本就属于低收入家庭,收入中还需扣除子女教育费用和家庭基本开支,所剩收入基本为零,一场大病来临,只能四处举债、因病致贫。

二、医疗保障扶贫举措

(一)深入调研

扶贫人员应紧紧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的工作重点,深入贫困人口家庭摸排调研,寻找贫困人口的真正致贫原因,厘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建立贫困人口与扶贫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将贫困人口医保信息与扶贫部门贫困人口信息相关数据进行对照,信息共享,全面掌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结合部分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自身健康情况较差、年龄偏大等特点,针对贫困人口实行“建库立卡”制度。对贫困人口加大相应医疗保障扶贫政策的宣传,让每名贫困人口均对医疗保障扶贫政策有一定理解,了解报销比例、住院报销流程等方面的医保就医待遇,让这一部分人在需要就医时对办理流程心中有数。建立医保救助手册,详细记录贫困人口门诊、住院报销记录,将基本医疗保障待遇通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服务人员告知贫困人员,解决报销待遇落实问题。同时,对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早发现、早干预,合理制定相关贫困帮扶措施及治理方案。加大贫困人口地区环境整治力度,对贫困人口地区投入更多的环境基础设施,对贫困人口地区实行垃圾处理制度,防止疾病传染。基层服务人员应经常上门,对贫困人口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传授基本的健康知识,引导部分贫困人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政府呼吁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民间团体如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社会公益工作者积极参与共同帮扶贫困人口,组织医院和社会各界专业人士组成扶贫医疗队,深入到贫困人口所在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义诊,减少贫困人口看病难问题,提升医疗保障扶贫效果。

(二)精准施策

加强贫困人口地区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让基层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作用。在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更多建设的同时,提升城市高级医院对贫困人口地区的对口帮扶,让贫困地区人口也可享受到与城市人口相同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待遇。各贫困人口地区政府也应完善本地区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让贫困人口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得以改善,让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得到下沉的机会,降低贫困人口的医疗成本。

在优质资源下沉的同时,应对贫困人口地区的医疗人员进行培训,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得到延续,让贫困地区人口不出村也可享受到优质资源的服务。同时,各乡镇政府应积极培养贫困人口地区医学教育的发展。尤其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应可以留得住、用得好。鼓励有新医疗技术的人才更好为贫困人口服务,切实从源头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四重保障

一是基本医疗保险。 各乡镇扶贫部门应确保地区中贫困人口都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体系。扩大参保贫困人口的病种报销范围,对因不同原因而产生的贫困人口,实施不同的帮扶政策。通过政策的实施,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在防范因病致贫中的主要作用。

二是大病保险。贫困人口的大病花费是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在“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大病保险的政策。针对患者的大病、重病给予二次补偿,就是解决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低的问题,防止贫困人口因大病、重病而因病致贫。国家对此政策向贫困人口有大幅度倾斜,目的就是提高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

三是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是医疗保障扶贫的兜底保障措施。扶贫人员应摸清贫困人口具体健康情况,根据不同贫困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医疗救助比例。对贫困人口因突发重大疾病家庭无法给予支持、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的患者,应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同时,鼓励社会爱心团体、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扶贫救助,共同帮助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渡过难关。

四是专项医疗扶贫制度。对以上三种保障措施给予相应补助之后仍然自付医药费过高而导致处在因病致贫边缘的贫困人口,由当地政府按照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中专项扶贫制度,给予专项扶贫补助。

(四)控制大病医疗费用

一是发挥医疗保险的控费功能。 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控费功能,应改革城乡居民的医保支付方式。目前,很多地区医院是按服务项目收费,这种模式会导致项目收费重叠,应把收费制度改为按病种收费、按人头收费等符合支付方式进行收费。应建立一个医保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相互激励的机制,调动定点机构主动控费的积极性。

二是推广贫困人口住院时先治疗后支付制度。目前许多贫困人口的家庭在突然遭遇大病或重病时,即使有医疗保障也很难在住院时先拿出钱来交住院时的预付款,导致这一部分人不敢就医或无法就医。因此,贫困人口所在地的扶贫人员应在推进医疗保障时,优先推行先治疗后付费制度,患者在出院之后付清各项医疗保障补助后的自付医疗费用即可,可以减轻贫困人口患者在就医时的压力。

三是推进贫困人口地区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应在贫困人口地区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让基层医疗体系规范化、模式化,力争贫困人口大病治疗不出县、普通疾病治疗不出乡、小病治疗不出村。分级诊疗模式既可减轻县级以上医院的压力,也可减轻贫困人口在就医时产生的附属费用。

四是推动医药、医疗、医保系统的联动改革。应狠抓药品的流通秩序,整治药价虚高问题。推进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体系的合并,建立一个两者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开展医疗改革,对公立医院来说,应推进体质机制和薪酬制度的双向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提高医生的实际收入,以防出现过度用药和重复检查的现象发生,让医生主动为贫困人口控制医疗费用。

在各方面加大推进医疗保障扶贫的同时,应加强扶贫过程中的互相监督[6]。将医疗保障扶贫工作纳入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建立相应监督机制。加大对各乡镇医疗机构的监督力度,全力打击贫困人口就医时产生的乱收费、重复治疗和过度治疗行为,对出现此种行为的医生和医疗机构应依照相关法规严肃处理,为医疗保障扶贫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组织国家、省、市级多个考核组,不定时、不定点的对各级基层医疗机构突击检查,确保医疗保障扶贫措施落实到位。

三、小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加大推进医疗保障扶贫工作力度,可有效防范因病致贫现象的出现。减少贫困人口的出现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帮扶,可促进贫困人口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全民、全社会作用巨大、意义深远。

〔该文系四川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立项项目(编号:SWFZ17-Y-27)成果〕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 波 何 剑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