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白里呷 ‖ 蒲峰:把“爱”播撒在脱贫攻坚路上

作者:白里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08 16:41:15 浏览次数: 【字体:

征文启事:见《四川省直机关工委 省扶贫开发局 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 征文活动》

投稿邮箱: tpgjzw@163.com

截稿时间:2020年10月31日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征文将评选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奖作品拟结集公开出版。同时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四川省情网、四川机关党建杂志及网站,“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刊发。为扩大传播影响,此次征文的优秀作品,将授权喜马拉雅进行有声化播讲,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平台、方志四川电台及有关广播电台播出。

蒲 锋

把“爱”播撒在脱贫攻坚路上

白里呷

驻村帮扶后,他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无血缘关系的姐弟“孤儿”上学,用一颗炽热的心传递着爱心、见证着爱,让爱温暖山区贫困孩子。

他,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群众为了表示感谢,专程走5公里山路给他送来“感谢信”。

他,从一名“外地人”真正变成了“本地人”,群众把我当作“自家人”,有的说他是一位“爱哭的书记”,有的说他是乐于助人的“帮扶人”。

他就是南充市南部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站副站长、省综合帮扶队驻金阳青松乡的帮扶队员、青松乡白银厂村驻村第一书记蒲锋。

 1

用爱见证脱贫攻坚

姐弟“孤儿”成了“家人”

2018年6月,蒲锋跟随着省综合帮扶队的10余名队员,来到金阳县,开始了他的脱贫攻坚驻村帮扶之旅。

白银厂村位于大凉山西溪河边,与布拖县地洛乡隔河相望,距离金阳县城105公里;全村177户1114人,其中贫困户135户98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88.1%;海拔落差2000多米,高山积雪、二半山温热、低海拔河谷气候明显,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实,信息闭塞。

驻村后,入户调查、产业发展、解决困难……无休止的工作,让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回一趟家,每天只能通过电话与家里的妻儿联系。

在一次入村开展脱贫工作中,他和队友们在郎德村郎德组发现了两名没有上学的姐弟俩,一问才知道,这学期要开学时,这两名孩子的父亲患了怪病不知去向,母亲带着最小的儿子外出打工而失去联系,因而,姐弟俩失学在家。

蒲峰和俩孩子在一起

“孩子不上学是不行的,怎么办?”“上学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些什么?”蒲锋和队友们围绕姐弟俩学习、生活费用,以及日常的照顾和管教等系列问题进行商讨之后,又深入到当地农户家里,向邻里乡亲详细了解姐弟俩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

“我来资助这两孩子上学,直到大学毕业,所有学习生活费用全由我来承担!”蒲锋作出了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决定之后,把姐弟俩接到乡上,给她俩洗澡,买了很多好吃的,也给她俩购买了新鞋、新衣服、书包及生活日常用品,又联系乡中心校老师让俩孩子读书。

照顾孩子为孩子梳头

每周周一至周五,俩孩子吃住在学校,每个周未,俩孩子就到乡上与蒲锋同吃住、共生活,时间一长,受到亲情的感化,俩孩子与蒲锋成了亲密的“一家人”,孩子亲切地叫蒲锋“舅舅”,蒲锋重新为俩孩子取了好听的名字,姐姐叫俄晓妮,弟弟叫俄凉州。

“我既当爹又当妈,把她俩当作自己亲生的来照顾,这几个月来都给她俩买了四、五套新衣服了,彝族年给她们买了新衣服,俩孩子高兴惨了!”蒲锋说,现在,俄晓妮12岁、俄凉州8岁,他在青松乡的帮扶时间3年,在这期间照顾好她俩,到他驻村帮扶期满时,俄晓妮已15岁、俄凉州也11岁了,到那时,她俩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他主要是从资金和精神上给予帮助,有空时来看看她俩。

姐弟俩感受到了蒲锋给予的关爱,生活重又回到了幸福美满的时光,心儿像吃了蜜一样甜,一直愁苦着的脸重又绽放出如花旳笑颜。“如果不是‘舅舅’,我俩就读不上书了!”俄晓妮乐呵呵地说,蒲锋改变了她和弟弟的人生,让她们如愿以偿坐到教室里读书,她和弟弟学习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2

 把群众放在心中

 解民忧暖民心

驻村帮扶,帮什么 ? 怎 么 帮 ? 蒲锋 认为, 村情民意 熟记于心了然于胸 , 才能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才能精准脱贫,于是 我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和综合帮扶队队友们一起 ,到每户 农 户家 里 实地查看,搞清楚、搞准确 每户农户 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需要。

蒲锋在脱贫攻坚工作路上

白银厂组77岁左手残疾的陈兴海早年丧妻,儿子患了疑难杂症后,儿媳妇又丢下儿子跑了,爷孙三代人相依为命,家里非常困难。

蒲锋了解到实情后,带着陈兴海到乡上,开起自己的私车,专程送到县残联去办理相关手续,并给予途中食宿帮助,办到证后护送他回家,又协调他和另外两家共同建设安全住房,现在,他们住在一起的3户贫困户已住上了新房。

陈兴海老人很感动,走5个小时的路,把一封字迹歪歪扭扭的感谢信送到了蒲锋手里。

“在帮扶中,令我最难忘的是向急难群众施救。”蒲锋说,就在2018年10月29日,对坪镇代某夫妇开着小货车去卖蔬菜、水果,在色格村郎杜沟的一拐弯处侧翻滑下山坡,他和驻村干部、县法院干警紧急施救,你换我背,你打伞我搀扶(那天下雨),一个接着一个背着伤员在与时间赛跑,把伤员背到公路上后,让联乡帮扶的县法院用警车送伤员到对坪转送120救护车。同样,今年3月1日,白银厂村补瓦组一名上山拾柴柴禾的老人失联,他带领省综合帮扶队员们和县人民法院的帮扶责任人一起,连夜搜救,同样背起老人上坡下坎5里多路,并拿出自己的一张农行卡,交给老人的小女儿手中,让她把老人送到县医院抢救。蒲锋激动地说,当晚,他听到老人还有生命体征时,就流泪了,这是他在驻村以来的第三次流泪。

 3

把致富产业抓在手上

 实现群众增产增收

蒲锋认为,脱贫奔康,核心是农民增收,关键要靠产业发展,于是,他着力于群众增产增收,不断挖潜力拓展增收路径,在2019年3月,他争取产业扶持资金243万元,成功实施“十公里油桐长屏”“五百亩辣椒”“千亩油菜”“百亩生姜”等产业发展项目。

蒲峰(左三)与帮扶责任人探讨脱贫工作

种植的303亩夏季海椒,实现全村农户人均增收324.5元。506亩冬油菜产业发展项目,已实现人均增收270.5元,一旦开始采摘销售,预计还将实现人均增收100元。

蒲锋(右一)在油菜地头管理

同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立农民专业林业合作社,发展5亩青花椒种植基地,实现全村农户人均增收7.9元。

目前,蒲锋申报了100亩生姜种植基地项目,该项目已经进入拨款阶段,申请的1100亩油桐项目已获得审批进入实施阶段。

发动群众发展辣椒产业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激发了贫困户依靠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了家家户户增收。有群众说,蒲峰爱哭,只要看到弱势群体、贫困群众的苦难,他就流眼泪。也有群众说,蒲峰是一个爱笑的“大哥”,只要工作顺心了,他满脸挂笑,只要看到一些农户有了收入,日子好过的,他总是笑眯眯的。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白里呷(中共金阳县委宣传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