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年年岁岁花相似 ——彝族文化传统浸润下的扶贫路

作者:张欣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4-07 09:24:40 浏览次数: 【字体:

f045b916599e427399414d709e3adfcf.jpg

 

年年岁岁花相似

——彝族文化传统浸润下的扶贫路

张欣怡

 

每年初春时节,鲜艳的攀枝花便漫山遍野的盛放起来花朵被挺拔高大的树干拥护着,便有了怒放的勇气。攀枝花人就像这深深扎根土地却愈加笔直向上的树木,站在祖国的西南面,目光炙热坚毅,心中永远热诚赤忱,亦如这里浓烈热情的阳光。

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他们热情好客又能歌善舞,却又在贫困面前无法回避。攀枝花海关的帮扶对象为米易县撒莲镇金花塘彝族村攀枝花海关扶贫工作者以汗水为鉴,真情帮扶,金花塘村在2017年已退出贫困村序列,在四个不摘政策指导下,我们更应该将彝族地区思想文化传统在扶贫攻坚道路上的作用了然于胸,以保障脱贫攻坚效果,带领乡村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凉山在1956年民主改革前仍然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但尚未形成统一政权,家支是凉山彝族社会基本的政治单位,是其社会的支架,带有原始氏族社会的若干痕迹,是宗族组织。家支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广泛的约束性在脱贫攻坚道路中,一呼百应,邻里互助,对于政策传递,帮扶的迅速落地生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凉山彝族故土难离、忠守故土的乡土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上的发展。教育起步晚,教育在短期并没有给当地居民带来直接的巨大收益,导致教育理念的欠缺。攀枝花海关在扶贫扶智的道路上竭尽全力,在教育保障上,摸清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情况。出现失学辍学的,查明原因、建立台账,分类施策、劝导入学。对义务教育阶段如何更好地普及,在平衡适学儿童与家庭的矛盾之间建言献策,奔走忙碌。凉山彝族的环境卫生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改善,脱贫攻坚的最大成效就是建设美丽新乡村,让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正落地落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美丽家园的触手可及。

在扶贫道路上,要充分运用家支力量,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新风气。多开设一些与彝家子弟生活劳作息息相关的课程,一如之前所开展的村民种养殖技术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请农技人员和农业专家下田间、进院坝指导,对烤烟、芒果种植户进行日常管护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对壮鸡、黑毛猪、山羊、黄牛等养殖户进行动物防疫和常见病处理技术培训。组织相关机构开展厨师、装载机驾驶、电子商务、家政、保姆、护工、月嫂等技工培训。逐步让彝族村民学会农业精耕细作技术,把一些年轻村民逐渐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和创业致富能手。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底就沉淀多少真情。如今,举目所及,池塘生春草,圆柳变鸣禽在米易县撒莲镇金花塘村凉山自发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安置点,村民们把醒目的标语共产党瓦吉瓦,人民政府卡莎莎挂在新建房屋的墙上,表达对党委、政府的深深感谢。在太阳月亮之下,在高山峡谷之中,在火把歌声的环绕里,索玛花开,生生不息。

(作者单位:攀枝花海关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