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搭上“旅游车”走上致富路 (唐丽萍 )
搭上“旅游车”走上致富路
唐丽萍
清晨,北川县桂溪镇彭家山村,群山绵延,鸟鸣声声。晨雾还没有散尽,像一条条白色的丝绸飘落在半山腰。果园里,挂着一些没有采摘完的金黄色丰水梨,果香扑鼻。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太阳渐渐升起,阳光洒落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突然,几声货车的喇叭声响彻山谷,打破了原有的宁静,给彭家山村增添了热闹。
在家里包装丰水梨的李发军听到货车的喇叭声,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开心地走出了家门,站在平坦的入户路上,迎接车子的到来。不一会儿,货车驶到了李发军家门口。货车熄火后,司机推开车门走下来对李发军说:“李老板,我要的梨准备好了没有呀?”“刘老板,你放心,昨天就准备好了,都是又大又新鲜的丰水梨。”李发军一边带刘老板去看梨一边高兴地回答:“嗯嗯,要得,我们合作那么多次了,你的梨我很放心,拉出去也比较受欢迎。”刘老板说。
两人一边走一边寒暄,走到堆放梨儿的房间内,就开始把一箱箱的梨往车上搬。李发军的妻子巩朝双也过来帮忙,一边搬一边称重一边登记,半个小时不到,三人就把梨全部搬到了货车车厢中。 刘老板拿出计算器,很快就算出了账。这车丰水梨一共8000斤,一斤梨一块八,总共11400元。刘老板从皮包里拿出十四沓人民币,又数了几张“红太阳”,交给李发军说:“李老板,你数数。”李发军接过钱,清数了两遍后说:“对的,对的”。“李老板,那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去啦,趁梨儿新鲜,我要赶紧拉到市场上去卖,下次再来收。”“要得要得,刘老板你慢走,路上注意安全,欢迎下次再来。”“好! 好!”打过招呼后,刘老板载着满满的一车梨缓缓驶出果园。李发军和妻子面带笑容,注视着车子离开。
刘老板离开后,李发军和妻子回到自家的农家乐,又投入到新的一轮忙碌中。 昨天下午有客人打电话来预定房间,说要来住三天,一共五个人。李发军又去市场买些农家乐需要的用品。如今通过卖梨和开农家乐,李发军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住上了好房子,日子也越过越好了,这样的日子是李发军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和十几年前比,他们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是乡村旅游给他带来的“春风”。
桂溪镇彭家山村是北川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高山村,平均海拔1200米。以前山高路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靠山吃饭,望天收成。和大多数村民一样,李发军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开始也是种点粮食,收入微薄,一家人过着清贫的日子。2002 年,李发军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开始种梨,最开始只种了几亩,种出的梨品质很好。可当时村里道路泥泞,大车开不进来,农副产品都运不出去,这可让李发军发愁,只能肩挑背磨把梨运出去卖。辛辛苦苦背出去,价格却不高,挣得也不多,但好在比卖粮食划算一点。
好景不长,200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将梨树树枝全部打断,李发军经营了四年的梨园被毁于一旦。望着被冰雹砸断的梨树,李发军满脸愁云,这是全家的希望啊!他想着,今年的梨不会有收成了,一家人可怎么办呀。妻子巩朝双也很难过,她走过来把手搭在丈夫肩膀说:“天灾谁也避免不了,但是我们还要继续生活呀,娃儿读书也需要钱,我们把梨园重新收拾一下,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妻子的鼓励下,李发军又振作起来,和妻子一起打理被冰雹毁掉的梨园。一年多后,梨园又恢复了生机,李发军和妻子也松了一口气。
天有不测风云,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又给李发军的梨园带来了灾难,村上的道路也被地震毁了,成熟的梨儿根本运不出去,李发军和妻子只能眼睁睁看着梨儿烂在地里,却没有任何办法。那段时间李发军天天满面愁容,一筹莫展,心里压着块大石头。
失去了经济来源,日子更加拮据了,李发军的心情很沉重,当时他十一岁的儿子李巩尧喜欢一双很漂亮的球鞋,期末考试前儿子给李发军说,如果进步了希望爸爸能给他买那双球鞋。李巩尧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但看着家里的遭遇,懂事的他并没有要求爸爸给买球鞋,因为他知道家里没有多余的钱。
看着懂事的儿子,想着自己连儿子小小的心愿也不能满足,李发军的心里越发不是滋味。地震毁了道路和梨园,也毁掉了李发军的希望,梨园两度遭受重创,这一次他没有重整梨园,而是选择外出打工,而这一去就是好几年。他年迈的父母和妻子继续留在家中,重新打理梨园。
李发军一个人漂泊在外,而他的家乡已悄悄发生了变化。 针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致富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北川县专注发展定力不变、坚持改革方向不偏、注重增强实效不减,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坚持“政策围绕旅游转、资金围绕旅游算、产业围绕旅游办、人人围着旅游干”的发展思路。将水泥路修到了山顶,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为村民担保办理无息贷款,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妻子在电话中把村里的变化告诉了李发军,他想着现在条件这么好,于是决定回来跟着村民一起干,开个农家乐自己当老板。
2014 年,李发军回到家中,也准备开个农家乐。县就业局局长刘智林在走访中了解了他家的实际情况后,就想办法帮助他解决缺少资金的困难。在刘智林指导下,李发军找了担保人,申请了创业贷款,注册了营业执照,在4月份就把农家乐办起来了。桂溪镇每年都会举办辛夷花节、梨花节,以花为媒,以节兴旅,大大提高了知名度,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李发军的农家乐生意也蒸蒸日上。彭家山村重峦叠嶂,是个天然氧吧,每年夏季都有很游客前来避暑。
夏季也是李发军的农家乐接待游客最多的时候,常住的游客都是三十多人,一天一人一百元左右,自家的土鸡、腊肉、蔬菜都转换成了钱。生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三万多,比出门打工强很多。日子越过越好,李发军一家人都打心眼里高兴,对以后的生活也更有盼头。看着李发军家的农家乐生意红火,很多村民也开起了农家乐,让农房变客房,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李发军也热心指导村民们开农家乐,带领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在此基础上,县上还创新“景区带动、设施推动、产品互动、股份联动”四种模式,推进农土特产品旅游化,打造茶叶、腊肉、土鸡、香菇、木耳、魔芋等 20 余种农土特产品;启动开发了水磨漆、羌绣、草编等 100 余种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将其运送到各景区、农家乐等游客相对聚集的区域进行销售。
如今,游客们玩在大山里、住在农家乐、行在果园里、人在画中游。随着开办农家乐的人越来越多,村里过去无人问津的丰水梨也变成了“野香饽饽”。李发军一边经营农家乐,一边也在扩大梨园的规模,交通便利了,再多的梨也能运出去了,价格也比以前翻了一番。李发军的梨园规模从原来的几亩扩大到现在的四十多亩,每年都能卖出八万多斤,一年卖梨都能收入十几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每当看着自己的梨园和农家乐,李发军脸上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未来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
李发军家境的改变只是一个代表。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彭家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蜿蜒蔓延的水泥路、依山而建的农家乐,千亩高山梨园,正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八方游客,让村民的收入翻了几番。
作者:唐丽萍(四川泸州人,供职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广新旅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