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身残志不渝 山里好“掘金”(杨檎)

作者:杨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8 11:45:28 浏览次数: 【字体:

e6d32d098683489cbdb52f8196bf4f1a.jpg

身残志不渝山里好“掘金”

杨檎

2017年5月13日,星期六,对于正忙着大春生产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它仍然是个“工作日”。青片乡高峰村村民李永全,这一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天蒙蒙亮,李永全就起床了,先给圈里的十多头猪崽喂了水,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挑着粪桶扛着锄头上山了。他要趁太阳出来之前把山上玉米地里的草锄了,还要给刚半尺高的玉米苗浇水,“一会儿太阳出来了,就回去弄蜂箱,今年要养十多箱蜂。下午还约了人进山,商量种树育苗的事。”

清晨,山上的空气还带着一丝凉意,但李永全却热得满脸冒汗。不仅是劳动所致,更因为内心的激动。歇气时,他用健全的左手掰着指头向我算账:一年养猪能挣两三万,养蜂能挣万儿八千,山林管护好了,几年后也会有“大进账”,女儿的白血病也已治好,一家人已成功“摘帽”不再是贫困户了,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43岁的李永全从小命运多舛:一岁多时掉进火塘,右手严重烧伤,治愈后整只手只剩半截大拇指,其余连一个手指头都没有了;前些年打工时又伤了右腿,至今走路还一瘸一拐。“就因为自己有残疾,家里又穷,28岁时才说上媳妇。”李永全告诉记者,十多年前他与同乡姑娘徐美结婚后,夫妻俩齐心协力搞好家庭建设,先后有了两个孩子,眼看小日子越过越顺溜,又一场意外突然降临。2013年,年仅10岁的女儿又患上了白血病,一家人再次陷入愁云惨雾之中。

一筹莫展之际,扶贫政策为李永全一家拨开了满眼的迷雾。“先是乡上、村上组织为我女儿捐款,又帮我们申请医疗帮扶资金,同时,对口帮扶我们村的县教体局职工、驻村‘第一书记’何丽也一次一次到我们家来了解情况,帮我们想办法发展产业。”李永全说,“本来日子没过好是我们自己的事,怪不得别人,但党和政府却把这当成自己的事,想方设法要让我们脱贫致富。现在的政策确实太好了,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同时自己也更加发奋努力。”

2015年,在众人激励下,李永全开始尝试发展养殖业,养了15头猪,闲暇时间就近务工。一年下来,收入首次突破了3万元,当年底便成功脱贫。为避免返贫,次年李永全决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恰逢县教体局在高峰村开展产业扶贫活动,通过村民个人申报、村上集体评议等环节,最后抽签产生首批养殖户,享受产业扶贫政策和资金帮扶。李永全率先报了名并层层过关,随后县教体局出资两万元为他家扩建猪圈并买回一批猪崽,养殖规模达到了50多头。“前头有人拉,后头有人推,我再不努力就太对不起大家了。”这一年由于市场猪肉价格下跌,李永全赚得不多,但也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有一定增收。

“去年手上有了点闲钱,就想钱生钱,把产业做大点,所以跟人合伙投资买了50亩山。”李永全说,“我们准备在山上种树和药材,树以柳杉为主,药材以大黄为主。只要好好经营着,几年后就能见到效益了。”

因为身体原因,李永全从来没走出过大山,半辈子都在山里“刨食”。“以前觉得苦,而且苦得没什么价值,但现在感觉不一样了。有了精准扶贫好政策,有这么多人到山里来帮我们,我相信我们在山里也能刨到‘金子’。”

作者:杨檎(四川北川人,供职于绵阳日报社)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