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脱贫记(陈桂红)

作者:陈桂红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8 11:48:45 浏览次数: 【字体:

e6d32d098683489cbdb52f8196bf4f1a.jpg

脱贫记

陈桂红

每当我坐在刚铺成水泥地的院子里,看着盘旋到森林里的路旁种植的整齐的藤椒,听着家人欢快的笑声,回想这短短几年从穷到富的变迁,眼前的场景总感觉虚幻而又真实。

那年我刚22岁,带着对爱情生活的美妙憧憬,从辽宁乘火车、坐汽车、搭摩托车,再步行2公里山路,来到这个陌生的黄莺村。初到黄莺,和家乡一对比,我不禁傻了眼:黄莺村山高坡陡,从村口到家要爬近半个小时的泥土路。家中年迈的公公婆婆仍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灾后重建的房屋只完成了一半,家里耕地也少,林地也没啥值钱的树木。老公眼睛有残疾,全家依靠老公打零工和公公当队长每年几百块钱的工资维持生计......去还是留?

对婚姻的信任和对自己的自信打消了我出走的念头,看着青山绿水,我相信我的双手能创造出美好的明天。种土地、理家务、敬老人,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依旧找不到什么致富的出路。随着女儿的降生,家里又增加了一份支出,担子更重了,日子更多了一分艰辛。 虽然我始终相信不会这么穷一辈子的,但心底依旧多了一丝阴霾。路,在何方?

2014年,我顶着大红脸填写了申请书,经村民主评议,各级政府和部门审批公示等程序,我们家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贫困户后,我很迷茫,眼里全是公公婆婆哀伤的眼神、陡峭的土地、荒芜的林地、未修完的房子、蹒跚学步的女儿。摸哪哪要钱,做哪哪不是,脑子里一片浆糊,我真能摆脱贫困的影子么?就在这时,村里、乡里、县里的干部来到我家,主动帮我分忧解难,根据我们村的优势和劣势,帮我分析贫困原因以及我可致富的路子,给我制定了长中短期的解困规划,理清致富思路,让我明白今天干什么明天做什么,全力帮助我安抚公公婆婆,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减轻我肩上的担子,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感觉到山高地陡、交通不便、家庭困难这些都不是事儿,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才是可怕的,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干部的帮助,脱贫致富我能行!就算条件落后,困难重重,我始终坚信通过我勤劳的双手,一定会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

反复对比驻村工作队提供的务工信息后,我觉得新疆的建筑用工最适合我,务工时间只有半年不到,就能回家修建房屋,而且我刚通过钢筋捆扎方面的培训,正好现学现用。当年,我就用在新疆务工的收入,修了房屋,还有些许的结余补贴家用,看着漂亮的房屋,我知道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务工虽然收入高,但时间短,而且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我让丈夫继续务工,自己在家发展养殖。信心没有保证我的一帆风顺,虽然养的黑猪、林下土鸡数量不多,却也让我遭遇了挫折。由于我们村山高路远,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可以上市的纯玉米喂养黑猪和林下土鸡不但卖不出好价钱,甚至可能亏本很多。驻村第一书记了解到情况后,不仅帮我出主意想办法,还联系乡村干部和帮扶单位给我联系销路。在大家不遗余力的帮扶下,第一年我家卖掉3头猪,40多只鸡,就挣到了6千多元。 再加上丈夫打工收入和政策补助,家里人均纯收入远超 2014年的标准,住在新房子里的我顺利通过了脱贫验收。

小养殖业的这些纯收入虽没有让我暴富,但让我看到了持续增收的路子,鼓舞了我继续发展的决心。第二年我将上一年挣的钱用来扩大规模,在驻村农技员指导下,引进2头黑毛母猪,自己孵化扩大鸡群,在村干部组织下种植优质核桃、油用牡丹和高山蔬菜等,在北川“粮食黑猪”“野土鸡”“野土鸡蛋”“野高山蔬菜”的良好口碑下,逐渐有绵阳、成都的客人订购和开车上门购买,我家人均年收入第一次超过8000元,被评为“科技脱贫示范户”。

这几年,我个人感受最深的更是黄莺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政府不仅给我们提供种养技术培训、发放小额信贷、产业发展扶持金、地力补贴、农机补贴、养殖补贴、退耕还林金、残疾人补贴等等,让我们发展有了本钱,还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23公里的水泥路、覆盖全村的生活生产道路,彻底改变了交通条件。“改厨改厕、修院坝、通自来水、修灌溉工程、建广播、电视网络拉光纤、建移动塔、修建文化广场......”彻底改变了我们村的面貌;新农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扶贫等等各种政策实施,使我们能够“病有所医、老有所依”;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两补”、雨露计划等教育政策为我们解决了娃娃上学的问题,国家替我们把孩子教育好,我们只要安心搞发展,放心挣钱,就能发家致富。我们贫穷落后的农村也变成了民富力强的新农村,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让我们贫困户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

一人富不叫富,全村富才真富,我能脱贫致富,这些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要帮助我的第二故乡。为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共同致富,我主动帮助其他养殖户出售黑猪和林下土鸡,带头加入“桂溪镇黄莺高丰干果合作社”,带动其他贫困户加入。我们全村种植的核桃、油用牡丹今年将正式投产,虽经历了罕见的洪灾,但仍然有很好收成。

有人问我是不是贫困户,我说:“我曾经是贫困户”。若问我满意吗,我说:“不满意,因为我还要奔小康。”

作者:陈桂红(辽宁朝阳人,北川羌族自治县桂溪镇黄莺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