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17:51:32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从苦难中脱贫的独臂农民(曹文芳)

作者:曹文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8 14:15:51 浏览次数: 【字体:

e6d32d098683489cbdb52f8196bf4f1a.jpg

从苦难中脱贫的独臂农民

曹文芳

有的人,在顺境中把握机遇走向成功,生活处处是风景,令人向往和希冀。有的人,在逆境中直面挫折勇往直前,不被厄运打垮,其精神更令人赞叹!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这天,在北川县贯岭乡岩林村的一个半山腰上,独臂农民张其均带着一双儿女来到屋后一座坟前扫墓。坟内埋的不是他的祖先,也不是他长辈,而是他英年早逝的妻子邓迁燕。张其均将带来的水果、猪肉等祭品有序地摆在坟头,心中暗自念叨:分明就在眼前,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迁燕,你为什么要早早地离开我们啊?

每次面对这抔黄土,张其均念叨得最多的就是这些话了。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这些话化成梦呓让他从熟睡中翻身而起,然后再也无法安睡,任凭眼泪和着心中那份无尽的伤痛,在茫茫夜色中扩散、蔓延。

四年多了,坟上已长满了杂草和藤蔓。远远近近的土地里种植着天麻和各种蔬菜;西边果林里不时传来几声鸟鸣,为山坡增添了几分翠意;东边地里的油菜花黄灿灿的,在阳光下更加耀眼;坡坎下,浅白的李子花散散的辍上了几只蝴蝶。一丛丛绚丽的花簇成了这片山最生动美丽的风景,一阵清风掠过,花香溢满山坡。远处,群山连亘,苍翠峭拔,山谷间还残留着尚未散尽的几缕薄雾。放眼望去,像一条条飘缈在谷间的白绸。

这是一个如此美丽而明媚的季节,然而,张其均父子仨却无心欣赏任何美景,每每站在这儿,那份抹不去的哀伤就会不断袭上心头。在张其均摆放祭品的同时,两个孩子也没有闲着,各自整理着地上的一堆火纸。男孩叫张蓥,今年12岁,英俊帅气,有点小男子汉的味道。妹妹叫张钰炜,今年6岁,长相较为可爱。在兄妹俩懵懂无知尚且年幼时母亲就突然撒手人寰。当时,对于1岁半的小钰炜来说,妈妈就像以往走亲戚一样,可是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妈妈这次为什么就一去不回了呢?对于7岁多的张蓥来说,妈妈的离去就像是以往劳累时闭上双眼,而这次却是沉眠。从此,兄妹俩与独臂父亲相依为命。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俩孩子都乖巧懂事,勤奋好学,爱好也很广泛。在学校,哥哥一直是班里的班长,篮球队的队长。不但学习成绩拔尖,各项体育竞赛也总是名列前茅。妹妹年纪虽小,却颇有文艺范儿,酷爱唱歌跳舞。兄妹俩都深受老师喜爱。

摆好祭品后,张其均点燃香和蜡烛,招手喊俩孩子过来给妈妈作揖,说说话。兄妹俩虔诚地站在坟前,各自抱一团火纸。张其均没有右手,只能用左手拿把火纸放在胸前。在张其均指示下,父子仨一齐朝着坟头深鞠下去。在连续三次的鞠躬中,张其均右边那只空洞洞的袖子始终垂向地面。

“妈妈,前次我的蓝球比赛获了全县第四名,比去年又前进了两名呢!”张蓥对着坟墓认真地说。

“妈妈,我也被学校评为了‘懂事宝宝’,我要像哥哥那样努力读书。”刚上一年级的女儿也紧跟着向妈妈汇报。

“迁燕啊,你这一走就是四年多了,这些年来,在党委政府和社会爱心组织的帮助下,咱们家的变化可大着呢!天麻收成一年比一年好,高山蔬菜长势喜人,有些核桃树今年就要挂果,圈里的土猪又有一批要出栏了。咱们家脱贫了,脱贫了啊!我都成了咱们乡脱贫致富先进典型了。”张其均说完,转头悄悄拭去溢出眼眶的泪水,然后望向远山,努力让心情恢复平静。这泪水,有喜悦,有酸楚,更多则是难以言表的思念。

拜台前,一堆火纸渐渐化为灰烬,两支红烛燃得正旺,三柱香青烟袅袅。而那飘散在空中的缕缕烟雾要诉说什么样的故事呢?

说起来,张其均真是一个苦命的男人。1978年9月,他出生在贯岭乡岩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先后生育了他和妹妹,一家人日子虽过得清贫,却也其乐融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其均从小就勤快懂事,不仅学会了煮饭洗衣,放学后还抢着帮父母干农活:割猪草、放牛羊、打柴、挑水,还要照顾比自己小两岁的妹妹。季节活出来时,他也跟着大人们一起奔跑在地头坡间,种土豆、栽玉米、割麦子,样样都能做。但天有不测风云,在他11岁那年腊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险些要了他的性命,命虽保住了,却永远失去了右臂,落下了终身残疾。

那是张其均期末考试的前一天,同往常一样,他和妹妹各自背着半背篓麦子到学校上课,放学后又将麦子背去面房磨面。

“叮铛,叮铛”,当值班老师摇响了放学铃铛,他就背着麦子来到妹妹的教室,帮妹妹收拾起书包后一起赶去面房。

“其均,又来磨面了啊,快点来我帮你接背篓。”经常来磨面,面房老板很是喜欢这个小常客,远远地看到他就迎上来帮他一把。就在磨面的空闲时间,他和妹妹与面房老板的孩子一起玩。耍他们找来葛根藤,欢快地玩着,缠着,挥舞着。突然,玩兴正浓的他发出凄惨的叫声,他手中的葛根藤被带进了高速运转的传动轴,整只右手随着葛根藤被绞了进去......

到达医院时,他已奄奄一息,脸色苍白,处于失血休克状,被立即送进手术室抢救。医护人员用剪刀将他右手毛衣袖子完全剪破,整只手臂的肌肉和筋膜严重挫伤断裂,骨头成了粉碎性骨折。如此惨烈的伤情,就连见过不少意外伤病人的医护人员也暗自摇头。医生告知张父,孩子的右上肢损伤严重而广泛,无法修复和再植,只能做高位截肢手术,否则极易造成感染,威胁生命。张父抹去从凹陷的眼眶里滚出的浑浊泪滴,点点头表示同意,颤颤巍巍地在手术同意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紧急抢救,连夜手术。当张其均从麻醉状态下苏醒过来时,已是次日早晨。陌生的病房,洁白的被褥,还有进进出出的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张其均望着天花板,努力回忆,终于想起了昨日受伤的经历。张父坐在床头垂泪,看到儿子醒了,悄悄拭去眼泪,问儿子还痛不痛了。

“爸爸,我手咋个是麻的?是不是压倒背下了?帮我把右手拿上来。”这是他醒来的第一句话。父亲哽咽着没有说话,只是握了握他右边那只空袖管。他一下子明白过来,我已经没得右手了吗?内心的痛似比昨日的伤还痛上百倍,他哭喊着问父亲为什么不把手接上去!

“骨头全是粉碎性的,咋接? 均儿呢,你咋个那么不小心啊!”父亲摇摇头说,任凭眼泪顺着脸庞往下淌。望着心痛自己的父亲,他背过脸去大哭起来,眼泪浸湿了半边枕套。在父母轮流照顾下,住院治疗 22天后,他出院了。回到家中,吃饭、穿衣、写字这些原本轻松简单的日常活儿,如今都成了难题。不但不能帮父母做事,反而还为家庭增添了麻烦,如果就这样让父母照顾一辈子,那自己岂不是成了废人?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想着这些,他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新学期到了,他怕被同学们笑话,不愿再去上学。他给老师说想休学在家里练习左手写字,能写字后再去学校。但老师坚决不同意,亲自上门为他做思想工作,安抚他的情绪,鼓励他重拾起生活的信心。在老师的开导下,他慢慢走出内心的阴霾,一切不过从零开始。他刻苦锻炼用左手写字、干活、拿筷子。半年后,他左手已能灵活自如地使用,写的字比不少同学右手写的字还好,生活也能自理。当然,这是数倍的艰辛和努力换来的。

张其均上初三那年,张父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决定跟乡亲们一道去平武县打工砍柴。谁料这一去却发生了意外,不但钱没挣到,反而令原本就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张父到达平武县后,下车时不小心摔倒地上,致头部受伤。当时他只感觉到头痛,未见摔破出血。司机问他有没有摔伤哪儿,老实巴交的他忍着疼痛从地上爬起来,回答没事。司机便将车径直开走了。两个小时后,他突然出现剧烈呕吐,继而昏迷,呼之不应,不省人事,被同行的乡亲送去平武县医院救治。医生诊断为:脑挫伤,脑出血。医院为他进行了紧急脑部血液清除术。可术后的他一直处于昏迷状,成了植物人,直到20多天后才渐渐苏醒过来,但智力已严重受损。受伤后的张父不能再干体力活,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独臂的张其均就成了这个苦难家庭的顶梁柱,初中毕业后他就在家操持起了家务。原本是大人们干的庄稼活儿,少年的他咬着牙照样春播秋收,一样也不落下。

然而,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仅靠种点庄稼是难以维系的,更别说还有那么多的外债要还,他开始思索如何做点能挣钱的副业。最后决定多养几头猪,多种几亩果蔬。1997年,他向亲友借钱买回3头公猪喂养。在桂溪乡场上做生意的周老板看他家穷但人很诚实,就把自己生产的醋批发给他零售,并让他先卖了部分得了利润再给本钱,还将自己批发来的盐和糖果转批给他。如此,身无分文的他做起了副食小本生意。不久后, 他又接上了另一桩生意。一位来自擂鼓镇的姜老板到他家乡收购树木,加工生产成镰刀手柄后售卖。姜老板租的场地恰好在他的副食摊点处,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熟人。姜老板得知他家的处境后愿意帮助他,让他和自己合作做生意,并预支了1000元钱给他收购树木原材料,生产后的每个镰刀柄给他算5厘工钱。又有生意做了,张其均喜出望外,做得十分卖劲,起早贪黑,栉风沐雨,这村那户跑个不停,经常是饱一顿饿一顿,只想为家庭多挣一份收入,早日还清债务。后来,他自己收树木,自己加工,然后再卖给姜老板。生意好时一天还能挣个几百元,这让他对生活增添了不少信心,心里充满了阳光。

日子本该慢慢好起来,可张母却检查出患了癌症,张其均不得不一边做着小本生意,一边照顾母亲。看着一点一滴辛辛苦苦攒起来的血汗钱打入母亲的住院账户,而母亲的病情却反反复复难以控制,张其均忧心如焚。住院、手术、化疗,折腾了近3年时间,张母还是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丧母悲痛过后,他咬咬牙,擦干泪,又从一无所有去开始创造新的生活。

2002年,经媒人介绍,张其均与同村一位名叫邓迁燕的姑娘相亲。姑娘不但不嫌弃他家庭贫困又是残疾人,反而欣赏他的勤奋和骨子里透出的那股韧劲,彼此感觉很投缘,很快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两年后,他们顺理成章地步入婚姻殿堂。婚后第二年,邓迁燕为他生下儿子张蓥。2011年,又生下女儿钰炜。看着一对儿女,张其均心里甜透了,干起活来,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

这本是一个幸福和美的家庭,可上天似乎有意要捉弄这个不屈服于命运的硬汉子,一次又一次将他拌倒。在女儿刚满一岁半时,妻子患了重感冒,头昏脑胀的她竟将家中的剧毒农药误当茶水喝下。只那么一口,毒效就发生了作用。张其均听到呼声,立即赶进卧房,一股农药味扑鼻而来。毒性发作的妻子痛苦不堪地在地上抽搐,口吐白沫,无力地与死神抗挣。张其均心如刀绞,悲泪长流,差点瘫坐在地上。他立即将妻子送去江油市松花岭医院,在急诊科进行了紧急洗胃抢救,但大部分剧毒已被身体吸收,医生交待病情十分危险,随时可能死亡,建议转院做血液透析疗法。只要妻子有一线生的希望,他都不会放过。他毫不犹豫地将妻子转入江油 903医院做血液透析治疗。虽然全身的血液被透析了多次,但因病情太危重,妻子在抢救10多天后还是离开了人世。旧账未还清,新债又高筑。所谓人财两空,不过如此了。

在妻子刚去世那段时间,饱受生活打击的张其均,由于悲伤过度,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整天昏睡的他周身乏力,啥事都没心思干,一闭上眼睛就是妻子的身影和笑容......这种心灵的创伤和精神上的折磨,让他生不如死。早已欲哭无泪的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绝望,不断质问苍天为啥不公?

“爸爸,你起来吃点饭嘛,再这个样子,我和妹妹咋个办嘛?妈妈……妈妈已经走了,难道你——你也不要我们了?呜……呜......”懂事的儿子又把饭碗端来了床边,并劝慰爸爸振着,说着说着就哭得稀里哗啦的。看着儿子哭成了泪人儿,可眼神中仍透出对自己的期望,他像是猛然惊醒了一样,又像是悟出了什么。是啊!我上有不能干活的父亲,下有需要抚养的儿女啊!儿女们已经没有了妈妈,我不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吗?可我呢,还让小小年纪的儿子伤心失望,我对得起九泉下的迁燕吗?他猛地打了自己一记耳光,并翻身爬了起来,用左手一把将儿子搂在怀里,久久不愿松开......

张其均家的不幸遭遇和变故,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乡党委政府来了,村社干部来了,扶贫小组来了,公益组织来了......

   时任贯岭乡党委书记的董卓锴对他进行了慰问和帮扶,并帮他联系了“北川羌魂社会服务中心”“北川爱之家”公益组织;团县委帮他联系了“绵阳一凡助学”组织。大家不断鼓励他化悲痛为力量,战胜眼前困难,重塑理想信念。乡党委政府出资解决修缮房屋、扩大猪圈,并动员村社干部多次走访调查,针对他家的具体情况和发展优势,为他制定了短中期精准帮扶措施;“北川爱之家”帮助他无息贷款,将现有的种植面积扩大,增种了天麻、青椒、魔芋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北川羌魂公益”“绵阳一凡助学”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慷慨解囊相助,并资助孩子上学;堂哥堂嫂经常将两个孩子接入自己家中照顾,和自己的孩子同吃同住,不分彼此......这些人还隔三岔五来看望张其均和孩子,帮他家干活,陪他聊天,了解他的家庭和思想状况,在心理上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带来了捐款,带来了物质,带来了技术指导......带来了一股股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虽然生活毫不留情地给了他多次重创和打击,但有这么多人在关心和帮助自己,有这么多人和自己一起面对困难,他感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撑着,没有理由颓废和退缩。在充实的劳作中,丧妻之痛逐渐被冲散淡化,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陡增。他焕发出了强烈的新干劲,不等不靠,敢拼敢闯,奋力脱贫奔康。

如今,张其均养殖的生态土黑猪由最先的3头发展到30余头,高山土鸡增至20多只,蜜蜂增至近20箱。桃树、李子树、樱桃树遍布山坡,高山蔬菜长势喜人,25亩核桃树有的眼看就要挂果......近两年的经济收入由原来的万余元已增加到6万余元,预计两三年后就能还清所有贷款和外债了。而比经济收入更令人振奋和充满希望的, 是堂屋墙上贴满的孩子们捧回的数十张奖状。

在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短短几年,他的生活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日子越来越好,但他没有忘记把他从困境中拉出来的人们,总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2015年,他带头组建“岩林村高山蔬菜种植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户实现收入58万余元,人均增收1200元;2016年10月17日,在全市扶贫日主题活动中,已脱贫的他在活动上捐款 1000元;他还跟随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积极支持公益组织为重症患儿小刘开展的募捐活动。在微信众筹平台上,只要看到贫苦的重症患者帖子,他都会给予数额不等的捐款,一次次地传递着爱心。

2015年底,张其均顺利通过脱贫评估验收,被确定为“精准脱贫示范户”。2017年5月,张其均获得全市首届“脱贫达人”奋进奖。从昔日有名的贫困户一跃成为了脱贫致富达人,张其均的事迹被当地老百姓广为传颂,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采访报道。他还先后获得“5·12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热心公益模范家庭”“优秀志愿者”等县、乡党委政府及公益组织表彰。张其均坎坷的命运和脱贫奔康的奋斗史,就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事。

“曹姐,我又卖了9头土猪,收入了2万多元。下一批猪8月份又要出栏。圈里还有9头大母猪呢......”2017年5月上旬,我又接到张其均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阵难抑的兴奋。其实,我认识张其均也并不久。

2017年3月,四川省作家协会在北川县举办了为期6天的中青年作家“非虚构文学”培训班,我有幸成为了培训学员。在一次精准扶贫采风座谈会上,我认识了他。或许是生活的艰辛所致吧,皮肤黝黑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好几岁。座谈会上,憨厚的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自身的苦难经历,讲述着党委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对他的无私帮扶,讲述着如何脱贫、如何走上了致富道路......说到动情处,这个饱受生活磨难的堂堂男儿忍不住哽咽流泪,来自省内100余名文友无不为之动容。会后,我对他进行了深入采访。再后来我们便成了朋友,年长我几个月的他坚持要尊称我为“姐”,一有好消息他就会在电话里或微信上开心地告诉我。而我除了鼓励和替他高兴外,更多的则是欣慰,为一个从苦难中昂首走出来的脱贫达人感到由衷的欣慰!

是啊,命运多舛的他,用坚韧和不屈将生活的磨难踩在脚下,用勤奋和拼搏奏响了一曲曲丰收的凯歌,用独臂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托起了美丽的“致富梦”!

作者:曹文芳【(2017 年四川省中青年作家(非虚构文学)培训班学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