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扶贫是我人生重要的一课(张媛)
扶贫是我人生重要的一课
张 媛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其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说过,“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我是北川县水务局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是全县众多脱贫攻坚帮扶干部中渺小的一员。回想入户帮扶的日子,茨威格的话像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庆幸自己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并为之作出了无悔的奋斗。尽管,这个使命,刚开始带着“任务”,甚至还带着某种程度的“强制”意味。像其他工作人员一样,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县水务局所有干部都被安排了入户帮扶任务,我被分到禹里镇慈竹村一组接亲帮扶12户非贫困户。
说实话,我心里是发怵的,甚至可以说带着几分抵触。
我是一个生长在城市的孩子,如果不是入户帮扶、走村窜户,我就是人们经常嘲笑的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楚的那种人,更别说熟悉农村生活,怎么和农户说话,怎么和农户打交道了。但就像是一场考验,时势把我仓促地推进了这个陌生的课堂。我就像一个刚入学的小女孩,紧紧攥着手中的笔,睁大了眼睛,开始迎接这未知的一课......
邓绍全,我的一个帮扶户。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见到他的场景。黑黢黢、脏兮兮的破木门边儿上,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佝偻着身子,一手扶着门边,一手拿着两个刚拾得的鸡蛋,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皱纹,目光呆滞地打量着陌生的我们......院子里,乱七八糟地堆放着木材,一些破旧的农具夹着污渍的儿童玩具,东倒西歪地散落着,一脚下地,跳跃腾挪也避不开的满地鸡粪。里屋,灶上一摞几天未洗的锅碗,一小碗已熬得半糊的南瓜粥,没有菜、没有硬化过的地面,也许是因为漏雨,满屋水坑。墙角摆放着一张老旧的木板床,床上堆放着破旧的衣物,灰黑色的被条、发黄的枕头,一股股刺鼻的味道......
得知我是帮扶他的干部时,老人露出了笑容。但看着这样一个几乎“无可救药”的家,怎么帮啊,我的心凉到了谷底,刹那间打起了退堂鼓,几乎有抽身离去的冲动。但也就在那一瞬间,心里却油然而生起另一种感觉,仿佛有一个声音对我说:不能逃课!那以后,我几乎每天都要到老人家走访一次。老人每次看到我都很高兴,把我当作了他的孙女,总是不停地跟我讲过去的往事,拉扯几个孩子的艰辛......说实话,他说的许多话我都没有完全听懂。他也不管我听没听懂,就是不停地讲。我也是在走访其他人家和向组长了解后,才大致知道他的情况。
老人今年八十多岁了。老伴儿病故后,就剩他一个人过了。老人育有四个子女,三个女儿都远嫁外省,很少回家。老人家一切事务都由儿子打理。第二次走访时,我正巧碰到了他的儿子,满身的灰,正在家里做活。看起来,很憨厚的一个人。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儿子和老人是单独的两个户头,房子也是分开住的。儿子的房子是地震后重修的,屋内有吊顶有地砖,看起来也不错,就在父亲房子旁边。儿子自己经营着一个卖豆制品的小生意。平常,他负责在家里制作和送货,媳妇在市场售卖。老人一个人住用不了多大地方,儿子就把父亲的房子最里面的一间,用作老人日常起居,其他的都用作加工坊和仓库。长期熏烤豆腐干,本就老旧的屋子四壁都被熏得黑糊糊的,地面一摊摊滤过豆渣的废水,发出一阵阵酸臭的味道。
我不理解农村儿子长大了分家分户是什么概念,更想不明白,儿子新建的房子就在旁边,他又占用父亲的屋子来作作坊,为什么就不能把自己的好房子给父亲腾一间居住?我们这么辛苦的奋斗,不就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么?难道分了户、分了家,把骨肉血缘也分开了么?于是,我从天天跑邓大爷家,变成了天天跑他儿子家。我跟他拉家常套近乎,总是有意无意地提醒,父母生养我们不易,我们作为子女,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趁父母健在的时候,有义务和责任让父母的生活也过得更好,不要让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愧疚的心情。我还向他宣传“两改一建”“危房改造”等补助政策,鼓励他为父亲改善一下住房条件。我自掏腰包,帮老人买洗衣粉、洗发露、床单被套等生活用品;买了衣柜,帮老人把堆在床上的衣服收拾进衣柜;为激励他的改房热情,在给局领导汇报研究后,局里还帮忙联系爱心企业为他捐献水泥、让利砂石......或许,是我这些行为感动了他,又或许是老人收到衣柜时落下的泪水触动了他,又或许是他也想整修他的作坊,总之最后,他为老人改善了起居环境。
后来,当我再到老人家时,老人居住的那间破败潮湿阴暗的小屋子敞亮整洁了许多,几只小土鸡仔在院子角落的栅栏里活蹦乱跳。虽然,老人还是一个人孤单地住在一边,没人陪他说话排解寂寞,可我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经过这件事,我也在心里暗暗祈愿,所有老人特别是在农村辛苦劳累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拉扯了一群子女,到老了落下一身病痛的老人,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同时,我也常在想,天下的儿女们,尽孝一定要抓紧啊!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这世上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拥有。
后来,我还走访了很多贫困户,每一家都有不同的故事,也有不同的感触。在扶贫这条路上,我深深地感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每一个贫困户,都积攒了许多无奈的苦难故事。如果你没有走进过他们家中,没有看到过他们勤劳的身影,没有倾听过他们不为人知的心声,你就不算真正走进了他们、了解了他们。也只有和他们交流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只有打开他们的心扉,弄清致贫的症结,才能因症施策,更好地帮助他们。
回顾入户帮扶的历程,我累过、哭过、笑过,也快乐着。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在一次次跟贫困户的接触交流中,这些平凡的人带给我心灵最深的感动。那些从悬崖峭壁上生长出来的力量,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不屈的生命之花常开不败;那些面对艰难困苦时迸发出的笑声,让我聆听到了生命拔节生长的声音。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入户帮扶,我还会是现在的我吗?
作者:张 媛(女,绵阳市安州区人,供职于北川县水务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