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范冬:龙桥筑梦(陈厚谊)

作者:陈厚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8 14:35:28 浏览次数: 【字体:


e6d32d098683489cbdb52f8196bf4f1a.jpg

范冬:龙桥筑梦

陈厚谊

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有一个流传久远、极具神秘和诱惑的传说:“十个洞子九个空,还有一个银子满洞洞。”说的是在龙桥村的地界上有十个蛮洞,其中一个山洞里装满了金银财宝,只有幸运的人才能找到它。作为土生土长的钟祥人,和无数梦想发财的乡党一样,“十洞山”的传说曾让年少的范冬信以为真,诱发了他极大的好奇他去探过险,寻过宝,并在梦里不止一次地梦到自己找到了那个山洞,成为了那个幸运的人!

传说光怪陆离,可要想成为幸运的人似乎唯有努力奋斗。范冬当然没有耽于幻想,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着,踏实而笃定。

2012年,范冬大学毕业,借助所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他与人在成都合伙开了一家科技公司,主营电子产品,后来又涉足广告领域,事业小有所成。

2013年,范冬在亲戚的游说下回到家乡钟祥镇,在当时全省最大的一家合伙制家庭农场从事和农业相关的工作。在这里,范冬边学边干,收获颇多。他得到了多次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并于2015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着见识的增多和眼界的开阔,这个年轻人愈发强烈地意识到乡村发展的潜力,大有可为的广阔农村正在越来越吸引着他。

2016年底,范冬所在的家庭农场发生变故,就在他打算重回成都经营公司时,范冬的伯乐——时任钟祥镇党委书记盛情相邀,范冬经过慎重考虑,毅然以临聘人员身份入职钟祥镇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即将年满29岁的范冬走马上任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支部书记。站在龙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前面,范冬脑海里“十洞山”的传说再次被激活。只是这一次,他使命满满,他要带领龙桥社区的老百姓一道,去找到打开十洞山宝藏的金钥匙,实现大家的发财梦、致富梦,成为幸运的那一群人!

一、不信东风唤不回

新官上任的范冬突然发觉自己对龙桥社区的了解其实并不多,这个位于国道213线旁边紧邻钟祥场镇的社区是那么熟悉而又陌生。除了村子前那条静静流淌的球溪河,和那个流传了不知多少年的宝藏传说,这里的一切对他而言都是模模糊糊的。

范冬迫切需要摸清龙桥社区的家底。在他看来,要熟悉一个地方,首先就是认路;而要搞好农业生产,则必须清楚农田水渠。范冬频繁地下到社区的五个经济社,脚步踏遍社区的每一块土地,从此开启了“5+2”“白+黑”工作模式的序曲。两个月的时间不到,范冬就对龙桥的旮旮角角了如指掌,对龙桥的方方面面了然于胸。龙桥,在范冬的眼前变得清晰起来。

“刚来的时候,这个村里面很穷,有很多的贫困户,且收入全靠种庄稼。”范冬这样说。而具体的情况是,龙桥社区除去有一个“品轩”酒厂和一个叫“双古井”的家庭农场外,集体账面上还摆着几万块钱的欠款,社区886户人家中有贫困家庭51户,贫困人口约为5%……

怎么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迫在眉睫,作为龙桥社区的当家人,如何带领一方老百姓脱贫致富?范冬深感责任重大。他深谙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道理,他心里清楚,要改变龙桥落后贫穷的面貌,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老百姓尤其是贫困户心中的“等、靠、要”思想。而这种等靠要思想是如此顽固,范冬一到龙桥便领略了它的煞气。

2017年11月的一天,第一次以支部书记身份出现在龙桥社区的范冬被人拦住了去路,一个60多岁的老人挡在范冬的车子前不走,非要让新任支书给他评低保!初来乍到的范冬一时之间多少有点慌乱,他原想给老人服个软,说点好话先敷衍过去后再慢慢处理但好话说尽却不管用,老人像铁了心一样,非要吃低保,不答应就不让路,后来更是干脆坐在范冬的车轮前不起来了。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好事者等着看新任支书的洋相,范冬已没了退路。他很快镇定了下来,耐心地询问老人的家庭情况,尽管对方不太配合,但范冬还是从群众你一言我一语的佐证中了解到:老人有5个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其中两个子女有房有车。显然,老人不符合享受低保的条件,属于无理取闹。有了底的范冬趁机向老人和周围的群众宣讲政策和自己的工作原则,明确告诉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管是谁,只要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天王老子来也不行;符合政策的,社区将主动上门为大家服务!为了给老人台阶下,范冬又跟他拉家常讲道理,话里话外都向老人传递好日子要靠自己去挣的道理,并建议老人把五个子女喊回来核实情况,社区召开社员大会,让大家来评低保……半个多小时过去,危机解除,没有评上低保的老人心平气和地离开了。

范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龙桥的老百姓们发现,范支书多次在社员大会上公开公布低保评选条件;为了不让癌症患者跑路,范支书和社区干部主动上门帮助办理低保手续;2018年这一年,龙桥社区没有干部家属吃低保,实事求是地评出了3户低保家庭……

当然,农村中的一些旧习根深蒂固,而要想改变那些普遍存在于老百姓中间的陋习任重而道远,对此,范冬有清醒的认识,他们想了很多办法。2018年,范冬决定针对实情制定属于龙桥社区的“村规民约”。他和村两委干部反复讨论商议,拟定了包括赡养老人在内的十多条村规民约。范冬很看重这个规约,把它视为带领龙桥社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为此,他先是召集社区内五个经济社的社长们开会,同他们讲清楚制定“村规民约”的前因后果,以及规约将产生的意义和价值然后由社长们回去开社员大会,找社员代表签字。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全社区每户派出一个家庭代表在规约上签字。最终,这份按满手印的村规民约醒目地张贴在龙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成为全社区老百姓的行为准则。

然而,要消除一部分贫困户心中“等、靠、要”的消极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的工作依然很多很细。有这样一件事让范冬印象深刻村规民约制定后不久,一个自称六年没交过卫生费的老上访户便打来电话质问范冬:

范支书,你一来就问我交卫生费,你是啥子意思?

你凭哪点又不交呢?范冬针锋相对。

对方说不交卫生费好多年了,前面两任支书都没收过。这些年农村工作的经历锻炼了范冬,他知道怎么和老百姓打交道。正面硬刚之后,他又在电话里向对方掏出了心窝子:老辈子,大家讲道理,前面两任支书没收你的卫生费,不等于你没交。可能是他们看在私人情面上帮你代交了。卫生费是有文件的,年年按户籍人口交镇上。如果你确实有困难,一年12元的卫生费我可以帮你交,只要话说得好听,包括其他费用都不是问题。但如果你认为不交是理所当然,就不对了,村规民约你是清楚的,你难道想站到龙桥800多户人的对立面……

老百姓终归还是讲道理的。在范冬的耐心劝解下,这个每年享受低保和残疾费的蒲姓贫困户最后心悦诚服地答应交卫生费,并从此告别拖拉赖账的旧思维在后来的2019年和2020年,都主动上交了卫生费……

都说群众工作不好做,可范冬却认为,只要工作比别人多做一点,步子多迈一步,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正所谓“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这些年,范冬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了龙桥社区老百姓的精神面貌,赢得了广泛赞誉。我问范冬:怎样才能让老百姓信任自己,树立自己的威信呢?范冬回答了两个字:做事。范冬深有体会地说:“威信是从你的为人处事中树立起来的。农村工作就是这样,做事情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但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不能有私心,要站在大多数人的利益上考虑!”

二、找到打开宝藏的金钥匙

十洞山的宝藏也许永远找不到,但在带领龙桥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探索中,范冬无疑却是那个幸运的人。就在范冬履职龙桥支部书记的当口,一个机遇出现了。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了5年的范冬抓住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决定引进工商资本下乡,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搞活龙桥的农业产业。2017年12月,龙桥社区引进花椒产业,成立“玖缘”花椒专业合作社,计划流转土地1200余亩。范冬信心满满,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破解龙桥当前困局的一把钥匙。但问题总是和机遇相生相伴,对于这个新鲜事物,涉及土地流转的五社和三社的很多群众却持反对意见,他们觉得土地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心里才踏实。特别是一部分留守在家,能种地的老百姓态度坚决,认为按每亩3百、4百和5百的价钱把土地租出去不划算,要自己种地!有问题解决问题,绝不能让土地流转的事流产,这是范冬的第一个念头。推开这扇大门,无疑于找到十洞山的宝藏,龙桥人的致富梦将成为现实,这成为范冬促成此事的坚强动力。范冬带领村两委的干部挨家挨户讲政策,讲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那两三个月,硬是整惨了!”说及那段日子,范冬感慨良多。不晓得跑了好多路,开了好多会,说了好多话,仍然有极个别的农户不同意把土地租出去。范冬和村两委的干部拿出打攻坚战的干劲儿,三番五次上门,不怕跑断腿,磨破嘴,最终通过土地调换方式,让最后一家姓王的农户顺利解开了心头的疙瘩。

土地流转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群众有了收益,发展解决了很多曾经让人头痛的问题。到2018年4月,龙桥社区流转土地超过4千亩。但是,新的问题接踵而来一方面,大量的土地流转出去,很多失地农户无事可干另一方面,无论是开沟、锄草、种树、修枝等等,业主都需要大量的人工。而龙桥的现状是一个户籍为五六百人的队社,在家的人口不过四五十人,有效劳动力几乎不足30%这导致业主出现用工难和用工荒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摆在范冬和村两委面前的又一个坎儿。

范冬他们多次找到业主沟通,与当地社员代表、党员代表一起调查走访,综合大多数人的意见,最终决定将龙桥社区五个队社的全部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劳务输出有限公司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举措,既帮业主解决了用工难用工荒问题,又让老百姓在家门就能挣到钱。但问题总是层出不穷渐渐的,不断有业主向范冬诉苦,说有老百姓磨洋工,拿着80块钱一天的工资干着60块钱的活儿。

范冬在家庭农场干过,多年站在业主的角度和老百姓打过交道。如今身份变了,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和业主打交道,他通晓各方的心态迅速意识到进行制度化管理的必要,公司必须要立规矩于是,大家又坐下来开会、讨论。2018年6月,一份兼顾各方利益的制度很快出台:一是在劳务公司上班的人员必须与公司签定合同,进行身份信息和电话登记,劳务公司统一安排用工,统一接送,统一负责务工人员的伙食。劳务人员保证服从公司安排,用工优先满足劳务公司。二是公司定期安排技能培训,请专家对劳务人员开展锄草、翻土、修枝、施肥、打药等一系列业务指导。公司有权利从劳务人员中挑选年轻的骨干,专门负责打药、修枝等工作,进行工种分级,工资分级。三是公司建立“黑名单”,被同一业主连续三次投诉的务工人员将自动失去在用工单位上班的机会。尽管龙桥有业主十多个,如果不认真,劳务人员仍有可能面临无工可做的极端后果。

制度一出,一个月的时间不到,业主反馈的信息表明,所有劳务人员都端正了态度,保证了用工质量,在劳动中偷奸耍滑的现象得到杜绝。当然,业主享受到的福利远不止这些,他们用工和结算工资都直接和劳务公司接洽,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土地流转好处多,劳务公司贡献大。范冬骄傲地说,龙桥社区的劳务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就辐射了周边的几个村和社区,带动了龙桥社区4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公司刚成立时,务工人员不过30多人,而最新的统计数据是,总人口近3000人的龙桥社区在劳务公司的备案人数超过500人,平日用工量保持在300人左右。当然,范冬承认,刚开始成立劳动公司时的初衷只是单纯地想帮助业主干好活,让业主留下来,以免出现业主丢下烂摊子跑路伤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发生。公司采用的模式是用工制,劳务输出也多是粗放型的人海战术,速度慢,效率低。随着公司发展,范冬他们正在考虑实行承包制,并计划吸引一批三四十岁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购置专门的农机农具,用机械化代替人工,告别公司无利润或微利润的时代。而对加入龙桥社区劳务公司的贫困户和群众而言,他们不仅是劳务公司的合伙人,每年还将会从公司的收益中得到相应的分红……

三、美丽龙桥惹人醉

2019年,龙桥社区实现全面脱贫。满打满算,这也不过是范冬到龙桥的第三年。脱贫只是美好生活的新起点,范冬的目光已经聚焦乡村振兴,他的脑海中已经描绘出一幅可堪媲美华西村的美丽龙桥图卷。

帮业主在种植上提高产量,种出好东西,范冬他们做得可圈可点,可如何让好东西卖出好价钱却成了困扰许多业主的心病。范冬急业主所急,想业主所想,结合自己大学所学知识,在劳务公司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电商股份合作社,注册打造了一个响当当的区域品牌:祥云社。这个包含了钟祥镇龙桥社区的电商品牌进行云端销售,旗下有龙桥土鸡蛋、泉水米、品轩酒、柑橘和花椒等系列产品,通过注入理念,开展文化宣传,进行产品包装等手段,“祥云社”极大地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相当不俗的销售业绩。

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是范冬他们的又一举措。涉农资金拨改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范冬又岂能入宝山而空手回呢?目前,他们正在努力利用土地作文章,为建设美丽龙桥铺路架桥。

当然,最让范冬热血沸腾的是,眼下他们正在申报乡村振兴省级示范社区。而一旦申报成功,他就可以在乡村旅游和乡村置业上大展拳脚。他将利用仁寿县域内唯一一家有资质的酒厂——品轩酒业打造龙桥的酒文化基地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桥抬工号子推出充满神秘和诱惑的十洞山探险寻宝之旅……

作 者:陈厚谊    单位:眉山市仁寿县青石中学校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