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雅砻江畔的“好门巴”(田雨佳)

作者:田雨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8 14:43:19 浏览次数: 【字体:

e6d32d098683489cbdb52f8196bf4f1a.jpg

雅砻江畔的“好门巴”

田雨佳

在雅砻江畔,她克服高原缺氧、人地生疏等困难,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为脱贫攻坚贡献了力量,被表彰为四川省2019年度对口帮扶先进个人。在雪域高原,她敢于担当,强化医院管理、优化医疗服务,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好门巴”(门巴,藏语,医生的意思)!

“融入雅江”,她忘我工作,是“顶梁柱”

雅江,藏语“捻曲卡”,即“河口”之意,雅砻江由县西北入,纳鲜水河、卧龙寺沟、吉珠沟、霍曲诸水,南流出境。清人李苞曾描绘其美景“昨日穿去林,今朝过雪山;咫尺风土异,苍茫宇宙宽。红龙不到处,夏日亦生寒。冻泉依石泻,清冰做镜看。松杉畏生岭,避风藏山湾……”

鞠家珍挂职的雅江县中藏医院,坐落在悬崖边上,是一所集藏医、中医、西医相结合的医疗、教学、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民族医院。鞠家珍来到雅江时,中藏医院正处在申报二级甲等医院评审的最后冲刺阶段,鞠家珍心里坚定了打硬仗、打胜仗的决心。

鞠家珍来不及欣赏这里的美景,适应一下高原反应,第二天就投入到紧张的迎检准备工作中。在筠连县,她先后担任护士长、医务科干事、医务科副科长、科教科科长,医院管理方面经验丰富。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加班加点,协助领导制定出了迎检工作方案。她严谨细致,一边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一边查阅批改迎检资料。一个小小细节,她都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她都要仔细修改……

10天后,评审专家组如期而至,鞠家珍负责对接任务较重的医疗质量管理板块。面对专家们严谨的眼光,她有条不紊、如数家珍地向专家汇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最终,中藏医院顺利通过评审验收,成为二级甲等医院。得到喜讯时,鞠家珍的笑容特别灿烂,她为这个大家庭贡献了力量,她已经成为这个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接下来,鞠家珍规范医院管理,建立各项管理制度机制,优化工作流程,积极拓展业务,业务收入大幅提升,从2018年的189.5万元,飙升到2020年的接近500万元。

在鞠家珍撮合下,中藏医院与成都同昌医学检验所签约,补齐了临床检验不足这块限制医院发展的短板。将乙肝病毒DNA、糖化血红蛋白、甲状腺功能、癌胚抗原等等医院不能检验的项目采标本送检,让雅江百姓享受到“缴本地医疗费用,足不出县获得等同三甲医院水平的检验服务”的利好。标本需要专人送到雅江至成都的客车上,她就在清晨跑步时,把标本箱送到汽车站,一送就是大半年,直到其他两家县级医疗机构加入,聘请了专职送货员。至今,全县已送检标本2600人次,检验项目达6000余项。

雅江县中藏医院院长杨钢这样形容鞠家珍:“她执著、实在,责任心特别强,是我们的顶梁柱!”

“爱上雅江”,她竭诚服务,是“好门巴”

当问至是否适应这里的环境时,鞠家珍这样说:“我很享受在藏区的生活,我把病人当做亲生父母或兄弟姐妹,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见笔者不解,她又说,“我喜欢运动,每天都要跑步5千米以上,一边跑一边看一碧如洗的天空,彩霞和日出,很充实。节假日,还同乡亲们一起,背着背包到林中采集松茸,十分惬意……”亮晶晶、扑闪扑闪的眼睛,表明她已经爱上这个地方,爱上了这个地方的人民。

医者仁心。鞠家珍的心思更细一些。癌症,一直困扰着人类。雅江县内没有癌痛治疗的基本药物——强阿片制剂,癌痛病人靠住院注射杜冷丁止痛。而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杜冷丁不适用于慢性癌痛长期治疗。看着癌症病人痛不欲生,鞠家珍心急如焚,思考着怎样帮助他们减轻痛楚。

在杨院长支持下,鞠家珍在雅江县推广基层癌痛治疗。她反复进行培训,争取将癌痛治疗的细节讲得细一点,再细一点。“癌痛可控制,吗啡帮助您!”她广泛宣传癌痛治疗理念,在街头宣传,下乡宣传,利用各种医疗卫生会议宣传。一次,她恳请领导说,这次村医培训给我30分钟时间。领导有点难,10分钟可不可以?“可以!”她说:“如果时间允许,我可以讲几个小时。但有10分钟,我可以让大家记住癌痛治疗这个基本概念,记住中藏医院在开展这项工作。”

呷让扎西,一位铁铮铮的康巴汉子,家在美丽的高尔寺山脚下,鞠家珍为他费了不少心。鞠家珍找到他们推广癌痛治疗时,其父亲说:“如果你们有办法,请帮助我的娃娃回家过最后一个春节吧。如果办到了,我就相信你们,相信癌痛治疗”。鞠家珍心里明白,这是一个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但她没有勇气拒绝,因为这是自己联系到的第一位病人,成败在此一举!

当时医院没药。“只有20天就过年了,医院还没有采购麻醉药品的资格,办完这些审批手续把药品采购回来至少得两三个月,怎么办”鞠家珍想到了自己的坚强后盾--华西医院·宜宾医院肿瘤中心。经中藏医院领导班子开会讨论决定,鞠家珍带上扎西的病历资料到宜宾开药,再由医院捐赠给患者。鞠家珍辗转1000多里买回药品,扎西从他院转到中藏医院服药观察滴定药品剂量,经过10余天的努力,疼痛得到控制,实现了带药回家过年,一家人团团圆圆……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扎西的疼痛得到很好的控制,更可贵的是心态的改变非常大,从撕心裂肺的嚎叫、愤怒到享受生活、理解父母、感恩医生。鞠家珍跑到雅江县残疾人联合会,帮他申请了一台电动轮椅。扎西病情稳住了、居家服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坐着轮椅来来去去,过得很快乐、幸福。最重要的是,他父母重操旧业,在家门口洗车加水,一月能挣上四五千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扎西父亲送来两面锦旗,一面书写“癌痛治疗、惠及我家,医疗扶贫、精准发力”,一面书写“派来门巴、推广癌痛,解我痛苦、助我脱贫”。扎西19岁生日,鞠家珍为他策划了一场病房生日会,扎西被深深打动,他说:“我原来做梦都想没有疼痛,现在办到了,平生第一次吃生日蛋糕,吹生日蜡烛,我特别开心……”

两年多来,中藏医院已收治了40多位癌痛病人,帮助他们有尊严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要知道,在鞠院长援藏之前,这个数据可是0呀!”对此,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医药导报》以《医者仁心、行者无悔,让藏区癌痛患者不再疼痛》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金碑银碑不如患者的口碑。这一传十十传百,雅江县群众都知道中藏医院有位宜宾来的好门巴,生病了就来找宜宾的专家。对此,鞠家珍说:“我不是专家,只是一位护士、一位全科医士而已,但我后方有个强大的专家团队支持。有时一个微信,一个电话就可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治疗效果,要感谢后方专家的指导,感谢患者的信任和依从。”

“迷恋雅江”,她砥砺奋进,是“燃灯者”

一位藏族阿妹,两三年来一直由年迈的父母陪伴奔波在各大医院,医疗费花去四五万元,却不知道自己患的什么病,仍然长期出入医院,整个家庭被阴影笼罩。鞠家珍仔细查阅她历来就诊的资料,摸清病情后,立即将其病历和检验报告微信发往筠连医院。筠连医院甲状腺专家给出治疗方案,她负责指导病人服药和病情监测。“用优甲乐长期替代治疗,每月只要几十元。”

现在,阿妹的各项指标回归正常,家庭又恢复到以前的和谐状态。阿妹送来一面锦旗,上面书写“刨根问底、挖出病根,专科指导、治愈疾病,耐心教育、提高依从”。其中“依从”二字,让鞠家珍心潮澎湃、感慨良多。

作为医院管理者,鞠家珍深知,定期的学习交流对一位医务工作者专业技能提升有多重要。而对于藏区,医务人员获得继教培训的机会就更少。为此,她充分利用宜宾援藏医疗专家资源,组织开展县、州级继教活动,为全县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继教学习的机会,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两年来,组织开展州级继教活动18场,院内培训12场,村医培训4场,亲自授课达20场,培训人员达1746人次。她成立了“雅江继教群”,邀请全县医务人员参加,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她还带队送医送药下乡,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免费诊病治病、健康教育、卫生咨询等服务。

藏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病人出院后情况如何?她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电话随访或入户随访。援藏以来,至今已有3000多千米的行程,她的足迹已踏遍雅江县的每一个乡村,每一个角落。

“有的群众,血压200多了还不在意。我们的初衷是,让他们知病、识病、防病、治病。”鞠家珍说,“送医下乡,是非常艰苦,但很有成就感,获得感。这里碧空万里,可以在下乡途中欣赏。不瞒你说,我迷恋这里,迷恋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淳朴的民风,这里纯洁的医患关系……”

“从康定情歌的余音缭绕,进入雅砻江畔的梦幻世界,领略藏区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心旷神怡的事情。”鞠家珍说,“对于我来说,不是这样。我挂念的是,这里的人民病有所医、健康幸福。”

她还说,对于雅江,我不是归人,也不是过客。两年时间转瞬就要到了,我会珍惜每一天,砥砺奋进,在雅砻江畔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作者:田雨佳

工作单位:筠连县委组织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