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7:09:11

【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脱贫从里走到外,攻坚致富稳步迈‖ 刘长宇

作者:刘长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6-28 17:39:50 浏览次数: 【字体:

e6d32d098683489cbdb52f8196bf4f1a.jpg

脱贫从里走到外 攻坚致富稳步迈

刘长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万源市永宁乡柏树坝村和茶垭乡老洼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玉印五年多来的人生信条。

2015年4月,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李玉印受单位委派,任万源市一名最基层的驻村干部。他时刻以“关心 贴心 爱心”的工作态度为民服务,加大推进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壮大集体经济,精准扶贫到每人每户,采取扶贫与扶智、增信相结合的办法,让村民从里到外完成“脱贫”,稳步实现攻坚摘帽工作。2018年12月,柏树坝村和老洼坪村已经达到各项脱贫指标,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

作为柏树坝村和老洼坪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玉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思想扶贫是基础,产业扶贫是保障”的理念,在几年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中,结合地域优势和发展规律,对两村提出并实施了特有的“从里到外”可持续发展构思,让村民们逐步走上产业化的致富之路。

“从里到外”,是指从个体思想意识到整体物质生活,在扶贫攻坚整体发展构思中,李玉印特别重视个体思想建设,他认为村民的思想“贫血”比物质贫困更严重,影响更深远。因此,攻坚脱贫必须先从“思想扶贫”开始。

“思想扶贫”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让人人从心里建立起自信,另一个是让人人培养起发展意识。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万源,下辖的柏树坝村和老洼坪村村民不免会产生一种天生的自卑心,这种心理会一代一代影响下去,对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李玉印想让村民们树立起自信心,因此采用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帮助村民树立文化自信,主要开展文艺演出、挖掘红色文化及民俗文化、打造村容村貌特色活动等。文艺演出从2015年至今一共组织开展了两次:一次是在2016年举办的,主题是“巴山文理情”;另一次是在2018年举办的,主题是“携手奔康”。达州地处四川东部,是历史悠久的红色革命老区和巴文化重镇,红色文化及巴文化资源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李玉印多次主动和四川文理学院音乐学院的领导和专业老师联系,让他们到实地来采风搜集素材,创作出了多首音乐作品,像《雨润巴山》《魂铸巴山》等。在村容村貌打造方面,李玉印又联系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的专业老师和同学,组织他们到村上一边进行墙绘,一边给村民们讲解一些简单的美术知识,努力从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觉中感受地域文化,潜移默化提高审美水平,提升文化自信。

再者,发展意识的培养要从青少年一代抓起,他定期请进大学里师范生到村里开展科技展示、普通话教学、法制宣传、安全教育等活动,让村里的孩子第一时间学习到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政府接洽企业的方式给村里中青年培训学习,组织基层干部、贫困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组织四川文理学院的干部教师大规模到村里和村民交流互动,开展农民夜校。

逐步对村民进行了内在的扶智和增信后,再慢慢开展外在的扶贫就顺畅了。产业扶贫主要抓两条线:一条是生产线,根据具体的地域特征,主要种植小辣椒、香菇、天麻等农产品和生产蜂蜜、鸡蛋等农副产品,因地制宜,有效扩大生产;另一条是销售线。由于产业意识才逐步被培养,产业销售链条还没有全面打开,所以目前仍主要采用定点单位四川文理学院以购代捐的方式协调销售柏树坝村和老洼坪村的农副特产品,扩大销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接洽联系各个食品加工企业和大型超市,努力快速实现产业合作与打通更多销售路径。

五年多来,李玉印驻村攻坚扶贫的事迹被光明网、四川新闻网、达州日报、达州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李玉印本人也受到省委、省政府和达州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但他总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认可与肯定才是对他最大的褒奖。为大家寻利益,为百姓谋福祉,一直是李玉印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文传学院)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