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化评论>详细内容

【论坛】珍贵文献见初心——浅析《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彭东明

作者:彭东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1-24 11:51:57 浏览次数: 【字体:

珍贵文献见初心

——浅析《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彭东明

湖南省茶陵县档案馆珍藏着一本90年前油印的小册子《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这本小册子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受毛泽东委托在茶陵探索建政的宛希先,根据革命斗争需要,围绕如何发展党的组织工作,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使党的组织强健以夺取革命胜利而撰写的。该书不仅涉及到党的组织建设地位作用、科学内涵、根本原则,而且把组织建设置于党建全链条之中来分析,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一本罕见的、珍贵的党建著作,具有厚重的理论价值、文献价值和实践价值。认真发掘、深入研究该书,对于我们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原稿(图片来源:党建网)

一、《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发现及其著作者、珍藏者简介

(一)《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珍藏70多年后被发现

2005年,茶陵县腰陂镇土沙村(现属洣江街道)农民陈这仔在撤除一栋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旧房时,从木大门框子与墙砖相连接的缝隙中,发现一本1929年油印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共24页,除封页和目录外,正文22页,每页纵长23厘米,横长15厘米,纸色为白、紫、蓝三种,纸质为细毛边纸,系刻板油印,行文自右至左直行刻写,字体工整,共约9000字。封面注明“中国共产党茶陵县执行委员会印”。尾页注明“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希先编于茶陵”。

陈这仔尽管是个普通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是个烈士后代,自己的爷爷是位革命烈士,政治觉悟还是较高的。他认为这本小册子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爷爷细心珍藏而舍命保存下来的“传家宝”呢。于是陈这仔立即将小册子交给了自己的岳父、茶陵县肉食公司原党支部书记谭维能。有着40年党龄的谭维能从小册子的内容分析,认为这是一件珍贵文物,应该是女婿家中的“传家宝”,随即用红丝绸布包好送交茶陵县档案史志局。茶陵县档案史志局立即邀请专家对小册子进行鉴定,确定是一份有珍贵价值的党建重要文献。至此,这本散发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味道的小册子在墙缝中尘封了74年后重见光明。

由于小册子藏于墙缝中70多年,白色纸已发黄,蓝色纸已褪色,封页、封底为紫色、色彩还尚保持较好,有几页字略有残缺,但还是能知晓字的内容。我当时任档案史志局局长,便牵头对小册子内容进行了校补、整理,除将文中原繁体字改写成目前使用的规范汉字和补齐个别残缺的字外,原则上保持原文语句、标点符号不变。随后,我在《中国档案报》上发了一则消息,在《档案史室》杂志上发了一篇专文,于是引起新闻媒体关注。随着本人的专著《井冈元勋宛希先》的出版和近两年的宣传力度加大,小册子越来越得到省市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高度重视。2022年8月,株洲市委以红本本形式,正式翻印《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并配发了专题评析文章。

(二)《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编著者宛希先

宛希先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左右手”,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906年农历正月初八,宛希先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下新镇大源湖畔宛家大屋里的一户富裕之家。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12年春开始在本屋场的私塾读书,其间受堂兄、民主革命先驱宛恩演影响,逐步接受进步思想。1919年考入黄梅县立八角亭高等小学,在另一堂兄、共产党员宛希俨的教育和引导下,蒙生革命思想。1922年考入武昌中华学堂就读,其间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1924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其家族在武汉的报馆是早期共产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他利用在报馆半工半读的机会为党组织放哨、传递情报工作。

1925年初,宛希先由其堂兄宛希俨和陈谭秋、李子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末,受党组织派遣,进入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以黄埔职员的身份,在黄埔军校学员中发展党组织,其工作得到周恩来肯定。旋即投身北伐行列。

1926年秋,宛希先在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任团部秘书,后当兵任五连班长、连长。1927年春节回到家乡黄梅,将母亲熊氏送到安徽省太湖其姐姐家中赡养,并从其姐姐家中借走400块银元作为革命经费。

1927年7月,宛希先随团长卢德铭率部乘船经九江到南昌,准备参加南昌起义。因部队受阻,随部队到江西省修水县休整。1927年9月9日,随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党代表。9月19日,在工农革命军各路残军1500余人会合于浏阳文家市时与毛泽东相识,坚决拥护毛泽东的主张,支持文家市转兵,反对余酒度“直取浏阳,攻打长沙”的错误主张,并与曾士峨、张子清等相互鼓励,紧随毛泽东。毛泽东非常欣赏他的才干,对其十分信任,他很快成为毛泽东开展的工农武装割据和军内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将工农革命军带到江西永新县境的三湾,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宛希先极力推进“三湾改编”,在毛泽东让干部战士自愿选择“走(回家)”还是“留(继续革命)”时,第一个举起手中的武器,大喊“跟着毛委员打天下,坚决革命到底!”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即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辖一、三两个营,宛希先任一团政治部主任兼一营党代表,并被增补为前敌委员会委员,开始进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班子。随后积极配合毛泽东说服宁冈农民自卫军总指挥袁文才同意部队进驻井冈山,全力支持毛泽东关于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意见,使之形成决议,促成毛泽东率部队进驻宁冈茅坪,开辟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茅坪安家后,宛希先按照毛泽东的指示,于10月21日率一营二连、三连首次攻占茶陵,救出茶陵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待决的80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史称“一打茶陵”。11月18日,宛希先根据毛泽东“二打茶陵”的决定,与团长陈皓率团部和一营及特务连第二次打下茶陵城,并按毛泽东的指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建政的先河。

1927年12月27日,宛希先在茶陵湖口与张子清等同志一道揭露陈皓一伙妄图将部队拉向湘南叛变投敌的阴谋,促使毛泽东果断地处置了陈皓一伙,化解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的分裂危机,挽救了年幼的工农革命军,保存了秋收起义的火种,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保存了力量。

1928年1月,宛希先受毛泽东委派来到九陇山区,积极发展党组织,建立地方武装,修筑军务工事,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对九陇山的围攻,使九陇山军事割据地成为井冈山的屏障,支援了井冈山的斗争,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

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宛希先任红四军军委委员、第十师党代表和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常委、组织部部长。在反击国民党重兵“会剿”行动中,任北路行动委员会书记,率一个团粉碎了敌军十倍于我军的“进剿”。红军出击赣南后,奉命留守井冈山,任边区特委副书记,配合红五军坚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遭受国民党反动派血洗井冈山残酷斗争中,及时恢复和重建了边区特委,重振了根据地军民的信心。其间当选为湘赣特委常委巡视员,并受毛泽东委派,兼任中共茶陵特别区委(县委)书记。1929年10月,著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设的文献《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及土籍、客籍矛盾纠葛等因素,宛希先遭党内同志误解,于1930年2月蒙难江西省永新县的大湾,年仅24岁,留下千古遗恨。1945年,经毛泽东提议,中共七大追认宛希先为革命烈士。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在与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等人的谈话中,专门提到宛希先,并满怀深情地说:“实践证明,宛希先是一个很优秀的同志。”

宛希先于1929年10月27日编写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资料照片,图片来源:长沙检察)

(三)《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珍藏者陈善仔

从发现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文本看,当时印刷的数量应该不少,发到了乡党支部成员一级。现保存在县档案馆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是孤本,系茶陵县洣江街道(原腰陂镇)土沙村革命烈士陈善仔所藏。

陈善仔,茶陵县洣江街道(原腰陂镇)土沙村樟陂人,1930年参加革命,任茶陵县樟田乡苏维埃政府少年队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时得到茶陵县委印发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1931年11月,已担任腰陂乡党支部组织委员的陈善仔在家乡开展革命活动时被敌人发现,危机时刻将身上携带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藏进自家老屋的墙缝中,在狱中遭受敌人严刑拷打,拒不泄露组织秘密,不肯交出《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小册子,最后被敌人残酷杀害,年仅18岁。陈善仔牺牲时未婚无子,陈这仔是按当地风俗由其兄陈田仔过继给他做儿子的陈明俫的大儿子。

二、《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形成背景

《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我们党初创时期的革命实践特别是井冈山斗争中产生的,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初创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关于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升华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时,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李大钊在酝酿建党时,就强调要建立一个“强固的精密的组织”①。毛泽东和蔡和森讨论建党时,把党定为“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②。毛泽东任中央秘书、组织部长时,和陈独秀签发的《中央通告第21号》指出:“党内组织为党的中心工作,一切对内对外发展,均与之有密切关系。”③其后不久,中央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案指出:“组织问题是吾党生存发展之一个最重要问题”④,毛泽东就党的组织原则、党的纪律、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党员队伍建设等作了重要论述。中共六大前后任中央组织部长的周恩来,就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表了不少讲话,他认为党员成分中农民占到百分之七十五,要使党布尔什维克化,“第一要加强无产阶级的基础,同时要继续改造党的组织。”⑤他十分重视发挥党支部作用,指出“政治的宣传鼓动,群众的组织,只有支部才能深入,日常的斗争,只有支部才能灵敏的领导。”⑥等等,党初创时期,老一辈革命家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组织建设原理和对组织建设的思想观点,为宛希先撰写《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提供了直接的思想理论来源。

(二)中共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创新发展

从党的“一大”到“六大”,历届党纲党章涉及内容最多的是组织建设。从“二大”到“六大”,每次代表大会都有关于整个组织问题或某些具体组织问题的决议案。1928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1928年版),包含名称、党员、党的组织系统、支部、城乡区的组织、县城市的组织、省之组织、党的全国会议、党的全国大会、中央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党的纪律、党的财政、党团,与共产青年团的互相关系等15章共53条,其中对党员、支部、党的组织系统、党的纪律论述得更完备、更充分,这为宛希先撰写《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包括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民主集中制、铁的纪律、党是一切非党组织的指导机关5部分内容。宛希先用生动、精辟的语言,主要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所提及的“入党资格”“党的基本组织是党的支部”“党的组织系统”“党的纪律”等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和深化,且叙述时没有照搬照抄,而是相互交流和谈心式的讲述。尤其是对党员履职履责提出了具体要求,是一本县级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党课教材。它继承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基本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新观点、新要求,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是一本党组织建设的光辉文献。

(三)宛希先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关于边界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

1928年,湘赣边界遭受了“八月失败”,损失极为惨重,各地被杀之人、被焚之屋,多得难以计数。许多地方的党组织和政权机关被敌人摧毁。这时的党组织受到严峻考验,出现了严重的机会主义现象。那些混进党内的投机分子,有的成了缩头乌龟,躲进山里不敢出来领导群众斗争,名曰“打埋伏”,更有一些阶级异己分子、革命的软骨头,或明或暗地反水投敌,出卖党组织,甚至带领敌军捉拿同志。这种情形几乎在边界各个区、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毛泽东、宛希先、谭震林等人在探寻这种现象的原因时,都认为是党员的素质太差了,没有把住新党员的质量审查的关键,让一些投机分子混入了党内,导致党的支部缺乏战斗力。所以白色恐怖一到,投机分子就叛变投敌。因此,1928年10月4日在茅坪召开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讨论对边界党下一步的整顿与改造办法,把住党的建设这条纲绳。宛希先在这次会上代表上一届特委对边界党的现状作了主要发言,并提出在边界进行“洗党”,得到与会人员认同。大会作出“洗党”决议。边界“二大”结束后,毛泽东派宛希先来到永新,领导该县的“洗党”。在主持永新“洗党”的半个月工作中,宛希先感悟到永新县通过“洗党”,党员数量大为减少,但战斗力反而增加。并鉴于边界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份的党,宛希先向毛泽东建议,让党员普遍经受一次思想教育,教育的方式就是集中办训练班,重点要对党员补上党的基本理论培训这一课。

1928年秋天,第一期湘赣边界党员训练班在茅坪的象山庵开班,各地来的学员一百多人。毛泽东讲了“中国共产党的起源与历史”,宛希先讲了“简论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在训练班的授课中,以宛希先的课题最多并且具有特色。他的课程是专题论述,即以“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为题,分为五六节课,贯穿整个训练班期间。同年11月下旬,特委在步云山的白云寺举办了第二期党员训练班,学员有一百多人。宛希先与谭震林仍然是主持办班者,他讲的内容仍然是“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专题。这些工作经历为宛希先撰写《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提供了实践探索。

(四)毛泽东的支持和鼓励

1928年10月和11月,湘赣边界特委在象山庵、步云山举办党员训练班期间,宛希先围绕“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这一课题,一共讲了十多节课,得到毛泽东、陈毅等人赞扬,这使他萌生了写一篇关于党组织原则的念头。特别是在边界第一期党员训练班开班前,毛泽东看到宛希先的讲课题目为“简论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时,说道:“希先,哪天你讲这一课的时候,我一定来听。”接着,毛泽东说:“党的组织根本原则可是个大论题呢!我看,你能从党的根本原则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很不简单。不过呀,建议你不要大理论化,要把党的根本原则和湘赣边的武装割据结合起来,这样才让学员们听得懂、记得清。”毛泽东对他提出的具体要求,使得他在讲述这一专题时颇具特色,且受到普遍欢迎。在他阅读了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后,一种写作的冲动油然而生。更让他受鼓舞的是,毛泽东在八角楼里兄长搬告诫他,要求他学会写一些理论文章,特别是关于党的建设的文章,能为党内教育提供材料。宛希先对毛泽东的支持和鼓励一直铭记在心,总想找时机兑现对毛泽东的承诺。

(五)强健党组织的现实需要

宛希先在前委、特委分管组织工作一年零七个月,对党员队伍、党建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看得十分清楚:一是地方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家族主义、地方主义和土客籍矛盾。“这种情况反映到党内,时常发生无谓的斗争。”⑦二是红军党组织建设中出现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许多不够党员资格的也拉了进来,把党的质量弄差了。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如单线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和盲动主义残余等思想。三是党员教育工作比较薄弱。湘赣边界的党员特别是成份为大多数的农村党员,在入党前普遍未能受到党的基本知识和组织原则的教育。他们对于党的组织原则懂得很少,甚至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党内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这种情况“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很大。”⑧此时的井冈山斗争形势呼唤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教育和强健党的组织建设。因此在党员之中,无论是军队党还是地方党,开展党的组织原则教育是一件必须做的基础性工作。

到了1929年10月中旬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进入了艰难时期,中共茶陵县委考虑到不便于公开集中开展党员培训教育,决定编发一些党员学习资料发给党员,让他们以自学为主。因而宛希先编著《关于共产党组织原则》的愿望更加强烈了。此时,正好没有战事,该是兑现毛泽东的承诺了。宛希先便来到茶陵山区乡坑口这个临时县委的驻地,连续3天足不出户,循环在写作——思考——再写作的过程中。10月27日《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正式定稿,后随即用钢板刻写,油印装订成册,发至乡党支部成员一级。

三、《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内涵丰富

《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的红色区域所出现的关于党组织建设的最早论著,是目前在革命根据地发现的我党最早的组织建设文件。其内涵十分丰富。下面从6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加入共产党组织的前提条件

凡是要进共产党的人,一定要立下决心和誓愿:牺牲个人一切利益,始终为无产阶级向资产阶级斗争。中国共产党是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坚信社会主义能够代替资本主义,人类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的前提下诞生的。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向往党、加入党组织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决心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李大钊一接受马克思主义,就铿锵有力地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⑨他在敌人严刑拷打,坦然走到绞刑架下时,还笑对战友说:“敌人绞死我们,绞不死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⑩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更是脍炙人口。可以说,科学的真理,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力量源泉。

《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强调,要宣传党的主义,让“共产主义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万传十万……”并指出,共产党是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字里行间,彰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从小册子内容可以看出,只有坚信并实现党的理想信念,把党的信仰理想、初心使命浑然一体,使之付诸实践,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才不会“永远的受痛苦,受压迫,受剥削”。离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离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没有为中国人民摆脱压迫、剥削,走向富裕幸福的初心使命,党的组织不可能产生,更不可能强健。

(二)共产党员应做的三件事

按期到会,按月纳费,做党的工作,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也就是每个同志应尽的基本义务。

《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在第一章中就开宗明义提出“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强调“共产党绝对不准人家随便进”,他的党员“是无产阶级(产业工人)里面最觉悟、最先进、最勇敢、最革命、最忠实的分子,才能进共产党”,不是产业工人出身的人如贫农、手工业者、知识分子等,“抛弃原来的地位,真正无产阶级化了,也可以进共产党”。建党初期,为保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强调党的工人成份,同时,针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党内农民成份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强调一个人要在组织上入党,就要用无产阶级思想来克服自身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理。《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把产业工人摆在“进党”的优先地位,是我们党当时强调党的工人成份这一建党主张的反映;而把做到“五最”“无产阶级化”作为入党的先决条件,强调具备这些条件才能入党,则是我们党建立初期逐步形成的“为在组织上入党,首先要从思想上入党”这一原理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认为,党员在组织上入党,一般地说是一生才有一次,而从思想上入党,则是一辈子的事,也就是该书中说的“和读书学打一样,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一个党员要真正达到共产党员标准,该书提出还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做到三件事”:按期到会,按月纳费,做党的工作。把党员做好这三件事提到“共产党员基本条件”的高度,反映了当时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对党员的要求。

(三)共产党的组织是民主集中制

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根本的规矩、制度就是民主集中制。继毛泽东提出的“民主的集权主义”后,1925年党的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明确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后,民主集中制在党内普遍实行,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该书在阐述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时,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其中极重要的一项。书中明确提出“共产党的组织是民主集中制”,并从多方面阐述了这一原则的内涵:

其一,对民主集中制分别加以了界定。对于民主,“有事要大多数人来开会讨论去做,不能任少数人有权命令去做”,这蕴含着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少数服从多数的思想。对于集中,“集中就是少数人有一种特权可以命令大多数人去做”,这意味着领导要有权威,下级要服从上级。

其二,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必要性。该书认为,一方面“完全民主,事就做不通”,另一方面,“完全集中”将“大多数人的良好意见抛充”,如果领导有错误,这种错误就得不到纠正。因此,共产党的组织只有“用民主集中制才办得事通”,表明党的组织开展任何工作,只有运用民主集中制进行正确决策并将其付诸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其三,该书虽然没有把“四个服从”作为完整的概念提出来,但多处内容蕴含鲜明的“四个服从”思想。

其四,提出贯彻民主集中制有伸缩性。要依据具体环境,有时民主多一些,有时集中多一些,体现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开展对敌斗争的灵活性。

(四)共产党的组织系统

我们党从“二大”开始,就形成了一个组织体系,它分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地方执行委员会、区执行委员会、党小组4个层级。后来逐步演变成为中央、省委、市或县委、支部4个层级,中央执委的职权为中央政治局取代,地方执委为各级地方党委取代。《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清楚地阐明了我们党的一这组织系统,书中指出:“共产党的组织系统,各国有各国中央委员会,各省有各省委员会,各县有各县委员会,各区有各区委员会,最下层的是基层支部。”在书中,并没有单列“党的组织系统”一章,而是在多处提到“中央、省委、县委、区委、支部”一这组织体系,这种组织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中央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支部处于塔的底层。由于这一组织体系的结构及活动遵循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了党的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而有序,上级能凝聚下级及党员的智慧和力量,下级能在上级领导下保持方向、步调一致,同级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因而像一个超大型的拳头一样,具有强大的力量。

科学构建组织体系,是我们党一个独特的优势,是党有强大组织力的物质基础。至于他把共产国际列为党的组织系统的最高层级,这只是短期内特定历史条件的反映。

(五)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

共产党的组织是要以支部为基本组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基层基础工作。但党初创时期,党员人数少,故将党小组定为组织系统的基本单位。随着党对基层组织地位作用认识的深化和党员规模的扩大,党明确支部为“我党的基本组织”。宛希先紧跟中央步伐,把党的支部提到了重要地位。他在书中说:“共产党的组织要以支部为基本组织”“没有支部就没有党”。他把支部比喻为屋柱的基础,屋柱无基础要倒塌。

从党对支部的功能定位出发,他认为支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主要有:

其一,做好党员培训工作。该书将支部作为“训练同志”的学校,认为“革命理论是很深长的,我们同志全靠在支部学习”。党员要把在支部学习作为上课、上操、上打场一样,学革命理论,学共产主义政治。

其二,发展、指导、督促同志。

其三,宣传、组织、领导群众斗争。该书认为,支部在群众工作中担负重要的责任,它应作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斗争的机关”。革命的人一天天多起来,“革命才可以成功”。

其四,发挥下情上达作用。宛希先认为,支部生活在群众中是最接近群众的,对群众的生活状况及各种诉求最了解。他将支部称为“党在群众中的耳目”。支部起到耳目作用,做好下情上达工作,对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正确的政策决议有重要作用。

其五,贯彻执行党的决议。书中指出,“支部既是贡献党的一切决议的机关,同时又是执政党的一切决议的机关”。总之,支部把党赋予自己的职责任务履行好了,就能在群众中起核心的作用,这也为我们党后来提出支部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六)共产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

铁的纪律最主要的是少数服从多数,无论是负责同志或一个普通党员都要遵守。纪律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马克思主义政党十分重视党的纪律,列宁把党的纪律称之为自觉的、铁的纪律。我们党从“二大”开始,历次党章都有关于纪律问题的规定,强调共产党员必须遵守党的纪律。

《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首先对铁的纪律加以定义,指出:“纪律就是一个团体公共遵守的规矩,共产党的纪律是非常严的,有铁一般的硬”“无论是负责同志或一个普通党员都要遵守的,所以名为铁的纪律。”党之所以需要铁的纪律,是由党肩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决定的。该书认为,共产党担负了这样大的责任,就必须要有坚固的组织。要有坚固的组织,一定要有铁的纪律,“没有纪律,党就会一把糟,无法取得革命胜利”。该书指出,党员应在多方面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根据“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议决案》,重视政治纪律的执行,突出强调要遵守党的决议、绝对服从党中央、下级服从上级、不搞宗派主义、维护党的一致、严守党的秘密、绝不叛党等。学习领会这些内容,更能促使我们今天的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为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七)共产党应该是一切不是共产党的团体的指导机关

中国共产党把当时的中国革命定性为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认识到这一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掌握革命领导权的思想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陈独秀放弃革命领导权,致使大革命遭到了失败。他的错误,遭到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邓中夏等人的批评。宛希先坚决拥护毛泽东关于党要掌握革命领导权的正确主张,他在书中指出:“共产党应是一切不是共产党的团体的指导机关。”他讲的“不是共产党“的“一切团体”,包括各种非组织、工会组织、农民协会、兵士委员会等等。这已蕴含“党领导一切”的思想。但在白色恐怖下,党要实现对非党组织的领导,需要用秘密方式去做工作,举荐党所决定之人去做群众组织负责人,在群众中建立秘密党团,“让共产党在一切非党共产党里面起秘密的党团作用和核心作用,以得到实际的领导权。他认为,党还可以到反动团体里去“秘密发展党组织”,使那些团体的人“不听反动派的指导而受共产党的指导”,从而使跟着共产党走的人越来越多,党的组织辐射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这也是党的统战思想的体现。

就如何起党团作用、取得实际领导权,文中从策反、瓦解敌人和指导农会开展斗争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我们党十分重视和发展秘密党团组织作用,并已具备较高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斗争经验。

纵观《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一书,以党的组织强健为中轴,从实现党的理想信念、历史使命需要出发,发展党的各项组织工作,把党组织打造成坚固强健、很有组织力的组织,从而实现党对中国社会革命的领导。在党正确坚强的领导下,把“反动派宣布死刑”,夺取革命胜利,实现党的理想和历史任务。这个过程是一个闭合循环的过程.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就是一个接续一个这样的闭合循环中实现的。

四、《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作用和影响

宛希先在编写《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后不久遇害了。他没能看到中共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但他编写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对于促进当时茶陵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对于推进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后来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特别是对茶陵、湘赣边乃至后来全国的党组织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茶陵的党组织得到巩固和扩大

《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下发到全县各乡党支部后,在全县党员中掀起了党员教育学习的热潮,对党员的教育帮助很大。茶陵县委对党的工作抓得更紧了。尽管当时战事频繁,工作紧张,但县委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主要位置,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方式。主办了刊物《茶陵实话》,作为向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读物,并要求各区委及县级机关建立列宁室,以发展列宁的工作作风和革命精神,研究列宁主义和培养革命中的列宁主义者。多次不定期举办党务训练班,对党的骨干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工作技术的传授。训练班的课程紧贴学员实际,紧密配合党的斗争中心。还印发了《支部工作》《秘密工作提纲》等教材。在县委组织领导下,各基层党支部均采取了相应措施,教育和提高党员。同时在敌军强大、苏区时有伸缩的情况下,茶陵县委全力抓好党的组织建设,扩大党的组织影响范围。县委将党员派到赤白交界的最前线,深入白区开展党的秘密工作。由于抓紧了党的建设工作,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得到夯实,党的组织得到巩固和壮大。至1932年9月,茶陵党组织有8个区委、120个支部、2541名党员、594名候补党员。党员的革命热情进一步发挥,在强大的敌军进攻面前,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为茶陵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茶陵出现了全盛的革命形势

《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印发后,茶陵党的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一时期的党建工作,依据《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内容、要求,紧贴党员干部实际,密切配合党的斗争中心,把长远奋斗目标教育和近期对敌斗争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训练和技术训练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强化了党员教育与管理,提升了党员素质与能力,有效促进了革命事业发展。随着党组织的不断扩大,茶陵的苏区迅速扩展。1930年春,茶陵东部建立了苏区,接着苏区逐步向西发展扩张。是年秋,茶陵苏区开始进入了全盛时期。1931年秋,茶陵苏区范围最大,且较为巩固。全县划为11个区,建立了9个区苏维埃、137年乡苏维埃,并在苏区全面开展了土地分配。1931年10月,茶陵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和1932年3月中共茶陵县党员代表大会在严塘湾里召开,标志着茶陵革命斗争全盛形势达到了顶点。

(三)茶陵成为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点县、模范县

湘赣省委为巩固和发展湘赣革命根据地,于1932年3月至6月、7月至9月,先后两次开展革命竞赛活动。竞赛内容有8项,即扩大红军、发展苏区、白区工作、苏维埃建设、党的建设、工会工作、反帝运动、妇女工作。由于茶陵党建工作开展得好,党组织战斗力强,在1932年3月至6月的3个月革命竞赛中,苏区群众革命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取得了显著成绩。其间向湘赣红军输送了850名战士入伍,占湘赣省新扩大红军6700名的12.5%。“茶陵群众甚至自己吃粥,还是自愿送米给红军”,受到省委称赞。

7至9月的竞赛,茶陵苏区是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参加的。因为敌陈光中师在沙子岭战斗中的惨败后,二十八军军长刘建绪给其补充兵员,让其卷土重来,还命敌十五师、六十二师开进茶陵。湘军进攻苏区的主战场在茶陵。茶陵承受的压力和将付出的牺牲比湘赣省其他县大得多,但茶陵仍在竞赛中取得骄人业绩。在10月全省总结竞赛评比排名中,茶陵党的组织排第一,综合也排第一(第一次没排名),在两次竞赛总评中茶陵为第一,获得“湘赣省模范县”称号。1932年12月30日,湘赣省军区总指挥兼红八军政委蔡会文在《湘赣军区总挥部报告》一文中说:“边区的茶陵要算模范县,吉安工作次之。”荣获“湘赣省模范县”的茶陵也受到中央称许。

由于茶陵创建湘赣红军有功(茶陵游击队发展成为了红六军团的种子部队),湘赣红军在茶陵地方武装配合下,先后取得了将军山、沙子岭、九渡冲、棠市(塘下)、五佛岭五大著名战斗的胜利;茶陵输送的兵员多(从1927年至1934年,茶陵整营整团地编入红军就有7次,先后向红四军、红五军、红十二军、红六军、独立师、红八军、红六军团输送了兵员,这在各根据地少见);茶陵承受的牺牲大而锐气不挫(茶陵被敌人疯狂烧杀,拆房筑堡,经济损失无法数计。飞盐村一个村子27户全被烧毁;八团石湖村一个晚上就被敌人杀死15人,杀一次又一次,一个500余人的村子,20世纪70年代还只有300多人),茶陵县当时被杀近5万人,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但茶陵人民没有被吓倒,仍对革命忠诚不渝,一往无前。据1933年12月的红色湘赣记载,茶陵舲舫区被敌人占领两个年头,工农革命群众还耕了红军的公田,把公田收获的谷子变卖大洋,送到县苏财政部。在五佛岭战斗中,高陇区墨庄乡田东的群众,用石头打死一个担着一担子弹的白军士兵,把缴到的子弹送到县军事部。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也点明表扬茶陵。茶陵工作在湘赣苏区居首位,并受到毛泽东为首的苏区中央政府称赞,因而具有全国意义。这是茶陵的党组织领导茶陵人民英勇奋斗、流血牺牲而取得卓著成绩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茶陵县委依据《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结果。由于茶陵工作的先进,茶陵县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被选为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

(四)培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湘赣省期间,茶陵县干部在省里任职级别以胡香美、谭余保、陈珠妹为高。1934年8月后,留在湘赣边坚持游击战争的临时省委的主要领导干部绝大部分是茶陵人,如谭余保、曾开福(后叛变)、谭汤池、段焕竞、刘培善、陈珍媛(女)、颜福华(后叛变)、尹德光,被称为“茶陵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幸存分布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老红军(副厅以上)计140多名,其中中将5名、少将20名,将军之多,位列湖南省第三。另外还有原中央粮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陈希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谭余保。这个数字在湘赣根据地屈指可数。他们的成才是茶陵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重视党员教育管理的体现,也折射出《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在党的建设中的理论光辉和强大力量。

(五)彰显了党员教育“三会一课”制度的雏形

由于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的严峻,茶陵县委将《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印出来后没能举办党员训练班集中授课,而是以支部为单位发至党员手中,由党支部、党小组组织学习和党员自学相结合,采取灵活的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开创了支部党课制的先河,是茶陵红色党建的启蒙。这实际上也是党课制、支部会、党小组会的实践探索。

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茶陵县委继承这一优良传统,主办刊物《茶陵实话》作为党员思想教育的读物,建立列宁室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阵地。在多次不定期举办的党务训练班中,紧贴学员实际,印发了《支部工作》《秘密工作提纲》等教材,《支部工作》就《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中的有关支部工作、党团作用、铁的纪律、民主集中制等问题,分节分条一一作了较详尽阐述,紧密配合了党的斗争中心,提升了党员干部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陵县经过农村土改,环境安定了,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但有些农村党员错误地认为“革命成功,不需前进”。据调查摸底:有52%的农村党员产生了松气退坡思想。有的党员认为要事事带头,难吃亏,不愿当党员了,他们不交党费,不参加组织活动,不完成党的工作任务,甚至提出退党。县委认为,这些党员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入党,这样发展下去很危险。个别地区的党组织发展一批,垮掉一批,这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农村争夺阵地。县委考虑要解决这个难题,光靠县办党训班是不够的,要想办法使党员就地经常受到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

1952年冬,茶陵县委决定以当时的二区,即现在的腰潞镇为党课教育重点,借鉴过去茶陵红色党建经验,摸索出党支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以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教育、解决党员从组织上和思想上入党的问题,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二区的“党课制”很快影响邻近3个区,先后被27个党支部仿效实验。1953年2月,茶陵县委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广,被湖南省多个县市学习。1954年4月20日,《新湖南报》以《茶陵怎样建立农村党支部“党课制”》为题,重点报道了这一经验。

1954年4月底,在中组部、中宣部召开的党员教育会议上,茶陵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建立支部“党课制”的专题发言得到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1955年6月,中共湘潭地委作出了《关于推广茶陵县党课教育经验的决定》。这一年,茶陵“党课制”基本得到普及。因而,《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后来被誉为“三会一课”的雏形。

五、《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的时代启示

《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不可多见的论述党组织建设的专著,蕴含和彰显了重要的历史价值。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新征程给党的建设包括党的组织建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特点,但是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始终没有变,《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揭示的组织建设基本规律、提出和阐述的许多基本原则也没有变,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新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很多都是从其中继承、衍生、发展而来。党的二十大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让《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重新焕发理论价值、彰显实践价值,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有着重要借鉴和启迪。

(一)必须把党员先进性教育作为组织建设的长期任务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要展现旗帜的作用,就要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文中写道:“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积极参加党的活动,这是应尽天职!因为每个党员都是无产阶级里面的先进先觉分子,他应该随时随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斗争,参加群众运动。”里面的内容与新时代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理论上有惊人的相似,清晰地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教育管理,有着薪火相传的历史联系。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讲过:“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落实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权利,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1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贯彻党中央关于从严治党、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要求,引导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决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中国共产党员永远的先进性。

(二)必须把组织体系建设作为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12)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一切主张的实现,都要靠这一组织体系去完成。《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不仅多次提到党的“组织体系”,而且阐述了正确处理党组织体系中不同层级组织之间关系的原则方法,这些,我们在新时代健全、完善党的组织体系仍然可以借鉴。

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之庞大,这一体系中各要素之间联系的内容之丰富,技术之先进,远非当时的组织体系可比。我们要使党的组织体系更坚强,更有力量,就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加以创新发展,在实践中特别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坚持纵向和横向相统一。纵向上,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横向上,需要做好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

二是坚持有形和无形相统一。要重视发挥下行文的政策、决议、决定、通知、命令,上行文的请示、报告、汇报,平行文的公函、协议等有形手段、方法在党内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协调作用,更要发挥好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党的观念等隐性的精神纽带的联络作用,让党员强化“我是党的人”、党组织强化“我们是党的组织”的坚如磐石的意识,保证全党都围绕党中央这一核心紧密地凝聚在一起。统筹抓好各个领域的组织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底、党的思想贯通到底、党的决策贯彻到底。

三要坚持规模与质量相统一。党的组织体系战斗力、社会影响力,既取决于它的规模,更取决于它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建工作要解决“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把“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了出来。保证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高质量,既要保证党员高质量,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又要提高各级党组织的质量,严明政治纪律、严肃政治生活,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同时,把党的一切行为主体的力量整合好,使整个党的组织体系具有更大、更优的效应,具有比单个力量简单相加倍增的战斗力。

(三)必须把服务政治路线作为组织建设的根本指针

组织工作的根本定位是服务保证政治路线贯彻执行。党的组织路线、组织工作都是服从这条政治路线的。《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一书对革命的领导者、革命的依靠力量、要革谁的命,都分析得清清楚楚。全书充分体现了组织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服务的思想。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党的政治路线鲜明准确,只有党的组织路线坚定不移地服务政治路线,党的事业才能取得胜利。在新时代,组织工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就是要为贯彻落实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服务,就是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为党的事业建好、管好、用好党员、干部、人才“三支队伍”,让方方面面的力量向着党的政治路线指引的方向发力。

(四)必须把严明纪律作为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贯穿始终的精神,就是告诫党员明是非、守规矩,强调“纪律是强固党的组织,保证革命胜利的必要的东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13)在新时代,我们党要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严明党的纪律。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要组织党员和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的文件。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确保党的纪律全面落实,特别是要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负责同志或一个普通党员”,在纪律面前都没有特权,不遵守纪律,违背纪律的都要一视同仁地受到纪律的惩处。

(五)必须把支部建设作为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

党支部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一书,对于党支部的地位和功能作用作了充分肯定。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进一步强调要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14)要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抓手,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教育、管理和监督好广大党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好广大群众,使党支部真正成为淬炼党员党性的阵地、团结群众的核心。要不断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抓好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要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丰富党内活动内容和方式,不断提升党支部工作实效,使党支部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斗堡垒。

(六)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组织建设的目标取向

《共产党组织根本原则》最后一章“党是一切非党组织的指导机关”,充分体现了“组织建设——党的全面领导——党的使命”这种内在逻辑。在新时代,我们党在强调坚持、加强党的领导过程中,把“党的全面领导”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15)“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16)。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重在全面性,贵在彻底性。所谓全面性,就是要做到党的领导全覆盖,不开天窗,不留空白,确保党在一切工作、一切领域、一切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各环节;所谓彻底性,就是要做到党的领导不是形式主义的领导而是实质性的领导,不是应付式的领导而是名副其实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保证各级党委政令畅通,而核心要义是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党上下、全国各族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响应党中央号召,听从党中央指挥,紧跟党中央步伐。这样,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就无往而不胜!

【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建党学说史》,第41页。

②《党的建设七十年纪事》,第12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233页。

④《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309页。

⑤《老一辈革命家建党论述选编——周恩来卷》,第2页。

⑥《老一辈革命家建党论述选编——周恩来卷》,第6-7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75页。

⑧《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85页。

⑨《老一辈革命家党建论述选编》,李大钊卷,第12页。

⑩《党魂》,姚定泉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42页。

(1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第1版,第56页。

(12)《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第1版,第56页。

(1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第1版,第57页。

(14)《决胜前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65页。

(15)(1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第1版,第40页、第74页。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彭东明(湖南省茶陵县政协原秘书长,茶陵县档案史志局原局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徐高芳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